數(shù)字之妙
除了至美、形象的圖象,八卦還都有分別屬于自己的數(shù)字:乾六、兌七、離九、震三、巽四、坎一、艮八、坤二(后天八卦)。卦象有理,理中有數(shù),數(shù)理化象,萬物全歸于這八個最基本的宮格。無論是斷人事,還是看天象,或是測地勢,都離不開八卦包含的具體象、數(shù)、理。這也證明了陰陽相應,一分為二,一二為三,合三為一之辯證哲理。
一是數(shù)之基礎,是最小的自然數(shù),也是最小的奇數(shù),代表陽;二是最小的偶數(shù),代表陰陽二分,代表陰;一加二等于三,所以,三是陰陽的融合體,天地是陰陽的變化,三代表整個天地,也成為天地的基本之數(shù)。三個二相乘等于八,萬物大統(tǒng)于八,細分為八的倍數(shù)六十四,于是萬物全歸統(tǒng)于六十四卦中,無有遺漏,它們的所有變化都可通過有關數(shù)理而明知。由是而知,八卦就是天地最基本的構成模式。
《易·系辭上》曰:“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shù)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就是說《周易》上下兩篇策數(shù)共為一萬一千五百二十,正好和萬物之數(shù)相當。經(jīng)過四次變化(分二、掛一、揲四、歸奇,四個步驟)而成《易》卦的一爻,再由十八次變化而成一卦,九次變化出的八經(jīng)卦(三畫卦)為小成,再引申其義,觸類而推,八卦變?yōu)榱呢?,共三百八十四爻,天下之事就都包含其中了。一個“八”之數(shù),可以囊括天地萬物,也只有華夏的古圣賢才可以發(fā)現(xiàn)。
再從另一角度看,一是道,是道所生(化)出的最基本形態(tài),也是萬物之始。當一生發(fā)到極致時,它就自動發(fā)生質量的變化,這時便出現(xiàn)了二。此“二”有兩層意思,一是第二、次一個;二是兩個、兩次。它由陽一生化而出,與陽一相對,包有陽一,卻又與陽一不離不棄。同時,它又與陽一發(fā)生種種關系,于是,這個善于變化之二,便就成了三。三者,萬物之基數(shù),事物的所有變化都正式地從它開始,由它而引發(fā)的種種變化才是事物最完美而有序的變化。它可以代表最基本的天、地、人,也可以表示內、外、中,還可以是一個事物的最基本組成單元。事物的發(fā)展看上去是二進制,而本質上又都是以三為基本進行的。二和三的區(qū)別就在于那個看不到的、又隱藏于其中的“一”?!耙弧笔腔螂[或現(xiàn),或陽或陰,或虛或實的中性數(shù)。萬物都離不開它,每一次的變化都是以它為核心進行的。巧的是,《易經(jīng)》中的卦象就是用“一”這樣的形狀表示的,它是數(shù)字上的一,也是卦象中的爻,這表明它是兼顧了二者性質的。
一是基數(shù),永恒不變,每一卦里都有它的存在,每一卦都從它開始,就形同于事物中的不易;二是變數(shù),是陰陽,隨時在變,如同那個簡易;三則是成數(shù),是陰陽相合之后的完整形態(tài),正同于那個變易,由它而組合成萬物。
另一方面,一又是八的起始,沒有一就沒有八;二是八的原始,有了二,繼續(xù)疊加四次便成了八;三是八的成始,一個完整的卦象是以三為基本定勢的,八卦都是由三爻組成的,六十四卦又都是由三個三爻變化出來的。
再從內容上看,陰陽的總量是一加二等于三。數(shù)量的數(shù)值二加上內容上數(shù)值的三便是五, 五是陰陽萬物的全部數(shù)字之和,是一個全數(shù),代表這個完滿的世界。陰陽是相互轉化的,任何事物都可分陰陽,每一個數(shù)也都可分陰陽,五分化為陰陽就是十。十就是包含了變化的全數(shù),也是一個徹底的全數(shù),代表著一個變化的完滿世界。數(shù)只能數(shù)到十,這就是十進制的真正起源。全球的十進制起源于中國,而中國的十進制是《易經(jīng)》中二進制數(shù)理推導的結果。八卦中的每一卦都由陰陽兩部分組成,如果把它們相加起來,也是等于十。十進制的發(fā)明是符合天道的,天道就是以十為最基本的數(shù)來運化萬物的,如十天干、十方法界、十全十美……然而,自然中只有天界才可達到如此完美地步,人間只能到陽九。這就告訴我們,過猶不及,中成極反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一大規(guī)律,生命的提升是其重要意義之一。
由一到八組成的八卦和由一到十形成的完美之態(tài),貌似兩個不同的數(shù)理系統(tǒng),但是在易經(jīng)中卻非常巧妙地融合于一體。它們的區(qū)別一個是象,一個是數(shù);一個是二進制,一個是十進制;一個是以三為基數(shù),一個是以五為基數(shù);一個是變?yōu)橹鳎粋€是以成為主;一個是以整體性重復,一個是以單體性重復。這便充分體現(xiàn)出陰陽互根,一分為二,合二為一之哲學理念。
總的來看,從一到十幾個簡單的數(shù)字還有著下列復雜的關聯(lián):零起萬物,一分為二,二生為三,連三接五,二五居正,五五歸零,一零復原,三六互變,四九相應,七八緊連,九六相臨,一二對應,三四相隔,八二成全,四六對等,九上一下,七東三西,四合中五,八八歸一,九九復返,一、三、五、七、九正旋,二、四、六、八、十左轉,正旋者漸降,左轉者漸升,陰陽互合,靜方動圓,河洛相應。還有人推算出,河圖是銀河系的布局與運行軌跡,洛書是地球的結構與運行軌跡,河圖洛書中有關數(shù)字的奧秘至今無法徹底破解,而現(xiàn)代最高的數(shù)學發(fā)明也只能不斷證明它的正確,而無法解釋它的由來。
合理之道
繼承了《易經(jīng)》精髓“無極生太極,太極生二儀,二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之理論而成的《道德經(jīng)》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比秊楹文苌f物?萬物最后又將如何?我們把這一至簡的過程補充完整是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分五行而化合,五行依陰陽之理而生克,最后再重新回歸于道。道也是易,易與道都是正道,正道虛空,無中生有。萬物源于無,化出有,再歸于無。這就是整個事物變化的完整過程,也是一個無比巨大的圓的完美循環(huán)。蛹動式前進,螺旋式上升,循環(huán)往返以至于無窮,這就是宇宙萬物變化運行的完美軌跡。
《系辭》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九,地十。天數(shù)五,地數(shù)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shù)二十有五,地數(shù)三十。凡天地之數(shù)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萬物有生數(shù),當生之時方能生;萬物有成數(shù),能成之時方能成。所以,萬物生存皆有其數(shù),故后世才有五行學說理論的誕生。五行的生成都離不開天地,天地分陰陽,陰陽即奇偶,一、三、五、七、九,這五個陽極之數(shù)是至大至美之數(shù), 二、四、六、八、十,這五個陰極之數(shù)是大變大成之數(shù)。只有二者無間融合,方是天地本來面目。這就是宇宙的一就是萬,合萬為一,陰陽五行生克制化之規(guī)律。
對于天地之數(shù),《易經(jīng)》中還有這樣的說法:一與六共宗居北方, 故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與七為朋居南方,故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與八為友居東方,故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與九同道居西方,故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與十相守,居中央,故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生為產(chǎn)生,成為承載。一到五為生數(shù),六到十為成數(shù),生數(shù)和成數(shù)之間以五為倍數(shù)。在此基礎上,產(chǎn)生了上述理論。這一數(shù)理最初表示的是水、木、金、火、土五星分別與日月聚會的情形,據(jù)此,圣人又衍化出有關對應的人事之理。這就是典型的天地相合,五行互應,動靜結合,天地人三才一體之總體宇宙觀。
由洛書推演而出的九宮格,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實是一種三行三列的數(shù)字方陣,將一到九的九個數(shù)字填入,便可以預知事物。這一象狀表明一個道理,宇宙是圓融的、完美的、對稱的、萬物是相互對應的,而核心則是以五為中心,萬物都在五為固定不變之常數(shù)支配下運行,陰陽五行理論在九宮象數(shù)這里也得到了明確的驗證。除此之外,河圖洛書的布局還可變化出十字架、萬字型等神秘圖型。
如果說八與十之間相差還二的話,那這個二,就是天與地。如果把天與地加上,即在為人處事時,如果真的能夠依從天地至理,那人間之事都可以達于圓滿。這就告訴我們,卦象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吉與兇,關鍵在于行為合不合天地正道。天人合一之道理,《易經(jīng)》中的好多卦辭講得非常明確。
借象得數(shù),因數(shù)現(xiàn)理,順理明事,把握人生。這里面有天地因果,有信息全能,有虛實相生,有五行生克制化,有陰陽互補,有物極必反,有兇吉辯證,更有永恒不改的天地正道,這也是中華正統(tǒng)的源起,也是華夏文明從一誕生那天起就具有無與倫比智慧的根由。
(未完待續(x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