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誰最中國」
圖片 |「來自網(wǎng)絡」
首圖 |「陶然有山」
封圖 |「@草木君」
說起武夷山,你會先想到什么?
或許會先想到茶。武夷山出好茶,早在宋代就是進貢皇室貴族享用的貢茶。并且,在元大德六年,創(chuàng)設了專供皇家的御茶園,盛極一時,延續(xù)兩百余年。這里更是紅茶和烏龍茶的發(fā)源地,至今產(chǎn)自武夷山的正山小種、金駿眉、武夷巖茶仍是無數(shù)海內(nèi)外茶人茶客的心頭所好。
興許,你也會想到生出這般好茶來的武夷山水。之所以產(chǎn)得出好茶,歸根結(jié)底,離不開這里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與氣候條件。武夷山“奇秀甲于東南”,是八閩第一勝跡。群山環(huán)抱、峰巒疊嶂,地貌層次豐富,且處于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qū),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幾乎囊括了中國中亞熱帶所有的植被類型,生物資源極為豐富。
然而,也正因著這好山好水好茶,武夷山成為歷代先賢歸隱修行之福地。理學大儒朱熹曾在武夷山歸隱數(shù)十年,傳經(jīng)播道、著書立說。辛棄疾、陸游、徐霞客……歷代文人墨客的足跡亦遍及于此?!叭遽尩廊堂健保刮湟纳皆黾恿艘恢厣詈竦奈幕滋N。1999年12月,武夷山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也是我國四處被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的其中之一。
名人往事雖封存在了歷史當中,但青山綠水好茶卻從未離開武夷。不止的,還有俗塵中人如古人一般,向往歸于山水而居的心意。
“武夷山居”,如同一粒關(guān)于理想生活的種子,仿佛自古栽下,便從未斷絕。
山水是武夷的底子。
西部的武夷山自然保護區(qū),群峰連綿、物種豐富,是世界同緯度保存最為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其主峰黃崗山海拔2158米,為我國大陸東南部最高峰,有“華東屋脊”之稱;中部的武夷山風景區(qū),丹山碧水、峰巖林立,其中尤以天游峰、玉女峰、大王峰等聞名,屬于典型的丹霞地貌。
不同于北方名山的巍峨傲立,武夷的山,與水是互相成全的,有一種詩意的靈透與自由。泛舟九曲游武夷,便最能得其中真味。
400年前,旅行家徐霞客游歷武夷山,最初便是選擇坐船漂流九曲溪的方式,他幾乎癡迷于此。幾次順流、逆流,反反復復,沉醉在行于九曲溪、望兩岸風光的獨特視角。
若再將時間往前推400年,隱居在此的南宋理學大家朱熹也曾多次攜友人游九曲溪,作下一首七排詩《九曲棹歌》,將各曲風光如長卷般一點點展示于世人,至今仍題刻在沿岸的石壁之上。
武夷山上有仙靈,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識個中奇絕處,棹歌閑聽兩三聲。
武夷山風景的獨特,被人們概括為“三三六六九九”,三三即指盤曲山中、長約9公里的九曲溪,六六指36峰,九九指99巖。山挾水轉(zhuǎn),水繞山行,盈盈一水,折為九曲,卻也因此形成了一曲一道的獨特風光。
而自然風景亦因四時而不同,春天有花的爛漫、夏天有綠的勃勃,秋時山色層疊、冬日冷梅飄香。尤其到了雨季,山頭停云靄靄、山間時雨濛濛,身在山水云霧深處,與大自然的美妙零距離相遇,覺得生活的快樂竟然也可以如此簡單。
若是識得一位熟悉山中境況的當?shù)厝?,告訴你哪里可挖筍、哪里能尋梅、哪里的野果可摘來泡酒……也就慢慢滋生出幾分山民的意趣。想來歷代文人名士,奔赴武夷,或游歷、或卜居、或講學,最初亦是被這山水吸引了去。
歷史是武夷的脈絡,讓人循著時間與古人神交。
所謂“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三教匯聚武夷,當然也不僅僅只是一種巧合。
武夷山的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據(jù)記載早在新石器時期,古越人就在這里繁衍生息。至今留在懸崖絕壁上的“架壑船”“虹橋板”,就是古越人神秘且獨特的葬俗。
這里也曾是閩越國的王城。戰(zhàn)國時期,越國解體,越王十三世孫無諸率領族人翻過分水關(guān),來到崇安(今武夷山),建立閩越國。后又沿崇陽溪、閩江遷到福州。1958年,在一個名為城村的村莊發(fā)現(xiàn)了公元前一世紀的漢城遺址,規(guī)模相當于北京故宮的三分之二。
唐末五代初期,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記》里把武夷山列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第十六洞天——“升真元化洞天”。大王峰下的止止庵,是中國道教南宗祖庭。清朝董天工編的《武夷山志》中提及止止庵時,寫道,“武夷山千崖萬壑之奇,莫止止庵若也”。
而,更為人所知的,還有南宋理學大家朱熹曾在武夷山隱居不下數(shù)十年。
武夷山市東南部的五夫鎮(zhèn)被稱為朱子故里,如今鎮(zhèn)上還有一條被稱為思想家小路的朱子巷。1143年,朱熹的父親不幸病故,在臨終前將兒子托付給生前好友,好友在武夷山五夫鎮(zhèn)潭溪為其安排了幾間房屋,“有圃可蔬,有池可魚”,15歲的朱熹因而來到了武夷山。
多年之后,他仍然眷戀在武夷山下讀書山居的歲月,寫下“憶往潭溪四十年,好峰無數(shù)列窗前。雖非水抱山環(huán)地,卻是冬溫夏冷天。繞舍扶疏千個竹,傍崖寒冽一泓泉。誰教失計東遷謬,憊臥西窗日滿川?!?/strong>
而在他出仕又遭遇彈劾、辭歸武夷山時,他又按照自己的想法,在武夷山建起武夷精舍,授學傳道著書,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完成了那部卓越的《四書集注》。朱熹的足跡遍及武夷山,九曲溪兩岸的摩崖石刻,朱熹的手書巖刻就多達十余方。
圖片 | 網(wǎng)然
生活在武夷山,不論泛舟河上、或是行走山間小巷,都仿佛身處時間的夾層,無論千年、百年,一層層如岸邊裸露的圖層截面。“逝者如斯”啊,思想?yún)s也能如斯般穿梭于時間的軸線,古今相遇、相鄰而居。
而茶,是武夷的韻。
武夷山居,最惹人向往的一件事便是,云端吃茶。
相約好友近鄰,在武夷山頭尋一處將茶席鋪開,過去與現(xiàn)在、荒蠻與文明、自然與人類、悲歡與離合,似乎沒有什么主題是此刻的一杯茶泡不開的。
茶事之于武夷,可大,大到關(guān)乎著歷代的經(jīng)濟民生;亦可小,小到只是如同油鹽醬醋般的生活瑣碎。
據(jù)記載,元朝在武夷山建立御茶園后,園內(nèi)曾筑有一高臺,名為“喊山臺”。每年一到驚蟄之日,崇安縣(即今武夷山)就會在此舉行開山儀式,眾人高喊“茶發(fā)芽了,茶發(fā)芽了!”以此祈愿新一年茶葉豐收。貢茶制度,一方面使武夷茶聞名于世,另一方面,卻也使茶農(nóng)背負上了沉重的貢額,苦不堪言。
到了明清時期,武夷山是萬里茶道的起點。
崇安周邊各地的茶葉,通過崇陽溪匯集到崇安城,再由挑“崇安擔”的挑夫沿閩贛古道北行,過分水關(guān),或桐木關(guān)等關(guān)口,再通過桐木江及其支流匯聚到鉛山河口鎮(zhèn),一路北上,到達中俄邊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圖。
武夷茶名揚海外,武夷的閩南語發(fā)音“Bohea”,一度是某個時期中國茶葉在西方世界的代稱。19世紀,英國人將武夷茶種帶去了喜馬拉雅山麓;臺灣的凍頂烏龍,亦是源自武夷山的茶種。
2019年的數(shù)據(jù)顯示,武夷山全市茶山面積14.8萬畝,涉茶人數(shù)12萬余人,占全市人口50%,干毛茶產(chǎn)量1.98萬噸,產(chǎn)值達20.58億元。在2020年中國品牌價值榜單上,“武夷巖茶”位居區(qū)域品牌(地理標志產(chǎn)品區(qū))第4位,并連續(xù)4年蟬聯(lián)中國茶葉類區(qū)域品牌價值第二位。
武夷茶最博人眼球的時刻,或許還有2007年,最后一次采摘自350年母樹的20克大紅袍茶葉被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這也是現(xiàn)代茶葉第一次被藏入國博。
武夷有好山好水,滿足人對自然向往之本性;武夷也有好茶好味,不負每一個熱愛生活、于日常中滋養(yǎng)自我的靈魂;武夷更有歷代思想隨處碰撞的痕跡,與古為友,任思緒遨游。
正如同茶是山石草木的神奇造詣,山居武夷,或也是人在自然之中,于世間萬物體悟人生的韻味。
-特別鳴謝攝影師-
彭善安、草木君、SUPDinG、賦竹
小菜、陶然有山、網(wǎng)然、閔山墨野等的圖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