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方案
課題研究 2009-02-25 19:25:36 閱讀310 評論1 字號:大中小 訂閱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方案
日照市實驗中學語文組
一、 課題提出
當今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倍受人們關注,語文早已成為眾矢之的。在新課改的大潮中,很多特級教師和優(yōu)秀教師精彩的課堂教學展示,曾一度讓眾多一線教師看到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春天.那充滿智慧充滿詩意充滿精彩的課堂成了我們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幾年過去了,當我們冷靜地審視現(xiàn)實中的語文課堂教學,卻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是在邯鄲學步,更多的教師則是"新瓶裝舊水",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語文課堂教學還如從前一樣――單調,枯燥,繁瑣與壓抑,學生語文素養(yǎng)卻沒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因此,作為身在語文教學一線的教師應冷靜思考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現(xiàn)狀
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最有效的渠道仍須著眼于課堂教學。在語文課堂中,各種形式的閱讀教學仍然占主體地位。在目前的閱讀教學中,學生學習的資源豐富了,學習的場面熱鬧了,那種“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痛苦”高耗低效的狀況正在發(fā)生變化。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實行語文教改后,語文還是沒有擺脫低效的困境。人們熱衷于教法和學法的探討,卻忽略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習的有效性、活動的有效性和組織的有效性。
當前教改中出現(xiàn)的無效與低效突出表現(xiàn)在:三維目標的割裂;“游離”于知識、技能之外的過程、方法,為活動而活動;“貼標簽”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只關注知識的授受和技能的訓練;教學內容的泛化、學科味不濃;教材受冷落,學科特有的價值沒有充分被挖掘出來;教學活動的外化。
(二)探究原因
究其原因如下:
1“自主”變成“自流。
所謂自主教學是沒有目的性的自主;沒有引導性的自主; 沒有獨立性的自主。或是教師的自流或是學生的自流。
2合作有形式卻無實質。許多語文課堂熱熱鬧鬧,似乎是師生之間和學生間的合作,實質是 沒有分享、互助、欣賞的合作。教師唱獨角戲,學生全都圍繞教師的問題轉。沒有真正體現(xiàn)學生自我見的合作。
3探究有形無實。表面是探究,其實是 沒有問題、質疑、深度思考的探究。學生沒有自己對問題的思考質疑,全是教師設計的問題或引發(fā)的問題表像思考。有人批評我們的課堂有“溫度”無“深度”,也是這個道理。課堂上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fā)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雖然讓人感受到熱鬧、喧嘩,但極少讓人怦然心動,究其原因,就是課堂缺少思維的力度和觸及心靈深處的精神愉悅。
4教學層次的低下。我們把教學分為兩個層次:針對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教學是高層次的教學,針對現(xiàn)有發(fā)展區(qū)的教學是低層次的教學。而大多數(shù)教師停留在低層次教學。如最近推行的還課堂給學生的做法實際是讓學生有更多時間搞題海戰(zhàn)術。說有效不過是強化了學生訓練而已。
5預設與生成的沖突
預設和生成是矛盾統(tǒng)一體,課堂教學既需要預設,也需要生成,預設與生成是課堂教學的兩翼,缺一不可。沒有預設的課堂是不負責任的課堂,而沒有生成的課堂是不精彩的課堂,但是,當前課堂教學卻出現(xiàn)了兩者的沖突現(xiàn)象:
表現(xiàn)之一,預設過度,擠占生成的時空,從根本上講,這是低效的教學。似乎不講完預設內容就不完美。可有的一堂課的內容即便是中文專業(yè)學生也難以接受,何況是中學生?
表現(xiàn)之二,生成過多,從而最終也背離了生成的目的。有的教師為體現(xiàn)教學的多變,任學生海闊天空,結果游離了教材,脫離了語文。如詩歌鑒賞課成了動漫畫和音樂的天堂;小說課成了學生表演的舞臺;戲劇更成了影視劇的泛濫。多媒體成了教師游離語文的手段。
二、 課題的界定與理論依據
1、課題的界定
什么是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呢?鐘啟泉教授認為:“有效教學”研究最終的衡量標準是“學生成長”,而這種成長將不單單用成績高低來作為衡量標準。余文森授認為:教師在相對短的時間,讓學生得了更多、更深的知識和能力,獲得了更加豐富、積極的情感體驗。孫傳遠教授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應是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應是動態(tài)生成師生教與學的智慧的教學,應是關注師生雙方生命健康發(fā)展的教學。綜上所述,我認為“有效性閱讀教學”應該是:
(1) 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要關注學生的發(fā)展。
發(fā)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與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者的協(xié)調發(fā)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xiàn)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
(2) 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要重視教師的成長。
俗話說,“教學相長”。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教師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和策略,不斷地追問自己:“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這更有效的教學?”等,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創(chuàng)新,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提高有效教學能力,使教育質量得到持續(xù)發(fā)展。
(3)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要關注單位時間的教學效益,也要關注長遠的教學效益。
教師要有時間意識與效益觀念,在教學中既不能“跟著感覺走”,也不能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取決于教學內容多少,而取決于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的綜合評價。
同時,我們要注意語文的學科特點,要有長遠的教學效益目標。充滿靈性的語文豈是一張試卷、一堂語文課所能評判的?我們要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考慮,要為學生的綜合素質考慮。
2、支撐性理論
(1)有效教學與有效學習理論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特別是在受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效能運動之后,這一概念頻繁出現(xiàn),引起了世界各國同仁的密切關注.國內外有識人士認為,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有效教學主要研究環(huán)境變量(學習活動的環(huán)境所具有的對學習活動的成功與否有一定影響的特征),過程變量(師生的課堂行為,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所具有的對學習活動的成果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和結果變量(教師所期望的及教師擬定教學活動計劃所依據的,可用有效教學的目標和標準加以衡量的教育成果)等.
國內有效教學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下半葉,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教授寫的《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崔教授對"有效教學"的內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學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fā)展",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三是"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如教學目標盡可能明確與具體;四是"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五是"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
(2)布魯姆的目標分類說理論
為了形成學生掌握學習的環(huán)境,教師必須在學生達到掌握學習的水平時能夠加以識別,必須能夠解說掌握意味著什么,必須能夠收集必要的證據以確定學生是否已達到掌握學習的要求.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詳細說明,是讓教師和學生雙方都知道預期目標的一個先決條件.把這些詳細說明轉化成評價的程序,有助于進一步弄清學生在完成這門課時應該達到什么標準.
(3)巴班斯基的最優(yōu)化理論
巴班斯基指出,"最優(yōu)化"是指"從一定的標準來看是最好的"的意思,其本質在于"以最小必須的消耗,取得該情況下最大可能的效果.""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的內涵是指,從現(xiàn)有的學校條件和師生的實際可能性出發(fā),依據一定的標準來衡量教學所能獲得的最佳效果..
三、本課題在同一研究領域的現(xiàn)狀和趨勢分析
1、同一研究領域的現(xiàn)狀
有效教學研究在中學比較受關注,估計受中考,高考的影響.如杭州富陽市郁達夫中學的課題《讓學生更有意義地學習――初中生課堂有效學習提升的策略研究》等,再有,近來,南開大學徐江教授在《人民教育》連續(xù)發(fā)文對中學語文無效教學進行批判(《中學語文"無效教學"批判》――《人民教育》2005年第9期;《改造解讀思維:從無效到有效》2006年第6期;《理性,我思,致用――例談中學語文"無效教學"》2006年第7期)
中學在這方面的研究雖然有所涉及,但是直指中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針對不同年段研究其優(yōu)化策略的,并不多見,而這正是本課題所關注的.受巴班斯基教學最優(yōu)化理論影響,優(yōu)化課堂結構,優(yōu)化教學設計,在中學研究較多,但直指教師、學生實際的課堂狀況進行專門的研究,鮮有所聞,而這正是本課題研究著力突破與拓展之處.
2、有效教學的特點和發(fā)展態(tài)勢
從目前研究的情況看,我們覺得有關有效教學的研究呈現(xiàn)以下特點和態(tài)勢:
有效教學在我國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有效教學所關注的是教師能否使學生在教師教學行為影響下,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主動地建構知識,發(fā)展自己探究知識的能力以及運用知識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有效教學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教與學的關系,課堂上教師要能使學生能夠根據教師教的風格或特點主動調節(jié)自己的學習方法,策略和步驟.教師要能根據不同年段學生的具體學情主動靈活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使教學行為更有效.
四、研究目標與內容
通過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分析,對實驗班學生的學習效率跟蹤調查,對典型語文課堂教學的實例分析來研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更理性地研究提高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的具體策略,讓教師在課堂教得輕松、自信,讓學生在課堂更加會學、善學、樂學,學得深入、有效,使學生的課堂學習富有實效、高效與長效。
1、分析當前影響我校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針對前期對我校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有效程度的調查了解所掌握的第一手資料,組織課題組成員將展開專門的分析與研討,具體分析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不高(低效,無效)的主要因素。
2、研究,實施與總結"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行動策略。
針對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調研,剖析所認識的問題確定一個突破口,具體研究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優(yōu)化策略,展開意在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行動研究.堅持邊研究,邊實踐,邊總結,邊改進,最終通過實踐驗證而形成能夠顯著優(yōu)化本校語文課堂教學實效的具體策略.
(1)有效教學準備策略研究
推進備課形式的改革,針對教學內容,研究如何預設切實有效的課堂教學行為,重點研究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開展之前應做的各種必要的工作與準備.
A明確的教學目標. 語文教什么?這是首要問題。教師必須明確語文教學方向。即每堂課都要側重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或朗讀或傾聽或寫作或閱讀或說話;是學生的實踐能力還是思考能力;是感悟能力還是體悟能力。這必須在課前確立并在課堂落實。最根本的是必須符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既不能好高務遠也不能過于膚淺。必須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B教學材料的準備與處理.適合的學習材料是學生能迅速及時進入良好學習狀態(tài)的前提.我們將充分利用豐富的圖書與網絡資源,搜集完善適合學生閱讀與學習的材料,讓學生能被文本吸引而愉快地進入最佳學習情境.
C教學行為和組織形式的選擇.教學行為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或高效的關鍵.教學準備策略要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實施,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要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調動.如何使教師的教學行為更科學更合理,更能讓學生進入到教師預設的教與學的情境之中,是課題組重點研究的方向.
(2)有效教學實施策略研究
課堂教學實施行為分為主要教學行為、輔助教學行為與課堂管理行為三類。本課題著力研究課堂教學行為和課堂管理行為的有效性.加強閱讀課型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通過一課多次教、一課多人教、一課不同教法教、主題沙龍、寫教學反思、案例分析等研討方式啟發(fā)思考,比照促動,激活思維,探究主要教學行為與輔助行為的有機結合,課堂管理的科學性,是課題組研究的重中之重.
在這個層面上,課題組重點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A有效講授.講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如何使講授有效高效,講授內容的合理性,時間安排的科學性,策略的多樣性是課題組主攻的一個方向.
B有效提問.提問是激發(fā)學生思維,教與學互動,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如何設計問題,提問的科學表述方式與最佳時機,有效提問的共性特征,這幾個方面是課題組研究的重要內容.
C有效傾聽.課堂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學會傾聽,是師生都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教師傾聽時機的選擇,學生傾聽能力的提高,是課題組所要關注的一個領域.
D有效反饋.有效的教學依托有效的反饋.反饋的適時性,反饋內容的科學性與針對性是課題組要探索與研究的.
E有效活動.有效教學應該追求有效活動,有效活動是指向目標的活動,而不是盲動,如果通過活動沒有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就是無效活動;如何讓學生在討論,合作,動手等活動中共享課堂生成著的精彩,以及活動的科學設計,是課題組所必須關心的..
F有效管理.有效管理是有效教學的重要內容.有效管理需要辯證法的支持,管得太死與放得太散的課堂都不是有效的管理.面對學生這以鮮活的生命體,我們將嘗試"人文管理",尋求新模式和新方法,促進學生進行自我監(jiān)控,提高學習效益.
(3)有效教學行為評價研究.
教學評價策略主要是指對課堂教學活動過程與結果做出的系列的價值判斷行為.評價行為貫穿著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而不只是在教學活動之后.教學評價策略主要涉及學生學業(yè)成就的評價與教師教學專業(yè)活動的評價.建立有效的教師反思機制,從自我評價,問題反思,教學重建三個方面來引導教師對自己的活動進行評價,即研究怎樣評價我們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4)構建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形成的典型課型.
在尋求提高學生課堂學生有效性的優(yōu)化策略的研究實踐中,必然會帶來課堂教學傾向的變化(優(yōu)化),形成有助于教師實現(xiàn)有效教學、學生實現(xiàn)有效學習的課堂教學結構與課型.根據我們的研究假設,隨著行動研究的深入,我們不斷調研與改進,并通過積累的大量的豐富的教學案例予以分析提煉,最終總結與形成相關傾向的課型總結與操作要領 .
五、研究方法及過程
(一)研究方法
本課題以行動研究法為主,.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邊研究邊總結邊調整改進,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采用重點與一般相結合的方法,在組建課題組重點攻關的同時,以年級組為單位落實研究.在具體操作時,還將采用以下方法:
1.文獻研究方法 借鑒圖書資料,廣泛汲取別人研究的成果,以免走彎路.
2.調查研究方法 通過調查研究,了解當前學校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與學生課堂學習有效程度,找出存在問題,分析問題的主要因素,以便對癥下藥.
(1)調查教師的心理狀況,現(xiàn)有思想和學生學習的素質狀況,發(fā)現(xiàn)問題,確定操作變量.
(2)調查,總結,推廣教師在實施有效教學方面拓展的新思路,運用的新方法,形成的新思想,取得的新經驗.
(3)調查有效教學實施后的學生發(fā)展情況,為有效教學提供實例依據,并反饋,調整優(yōu)質教學的實際操作.
3.實驗觀察方法 確定一,兩個實驗班,就課堂教學中的某些策略舉措進行具有較強可比性的實驗研究。通過操作變量的實施,觀察變化,前后測定對比,分析因果關系,使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用理性結論指導教學實踐.
4.經驗總結法 鼓勵教師結合自身教學實踐,不斷總結得失經驗.
(二)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2008.9—2008.12)前期準備階段
1.走進課堂,進行課堂觀察與調研,對本校常態(tài)課堂教學實況作進一步的了解,分析與評價,進行本校"課堂教學低效因子"的摸底調查,收集相關數(shù)據,以把握我校各年段課堂教學有效程度以及改進優(yōu)化的必要性分析及突破口的尋找與確定.
2.查閱相關資料,文獻,對國內外該課題研究的狀況進行了解,對課題研究的價值和可行性作初步論證,形成立項報告與初步的研究方案.
階段成果形式預計將有調查和分析報告,研究綜述等
第二階段:(2008.9—2009.9)行動研究階段:
1.根據前期的課堂調研與分析,各年段根據自身存在的迫切的主要的問題,根據"有效,優(yōu)化"的原則,共同確立研究突破口.
2.根據確立的優(yōu)化策略, 各實驗老師開展課堂教學行動研究.
3.定期開展課題研究的研討活動,對學生課堂學習的情況作定性與定量的分析,作好階段性總結,并根據研究的實際情況與發(fā)展,作出相應的研究調整與改進.各實驗老師嚴格按計劃操作,以隨筆的方式及時記錄實驗中遇到的困惑或取得的成績.每學期舉行一次專題研討會和兩次研究課匯報活動.
階段成果預計有教學隨筆,研究日志,專題論文,調查問卷等
第三階段(2009.9—2010.2)總結結題階段
1.對課題研究和開展的工作進行系統(tǒng)反思,整理和升華.
2.寫出研究總結報告.
3.理課題研究期間各位成員在實驗中取得的原始資料和相關成果(如獲獎的論文,教案,課件,觀摩課,評優(yōu)課和競賽課的獲獎證書和資料等),接受專家評估.請上級課題主管部門進行課題成果鑒定.
階段成果預計有實驗報告和工作報告,系列錄象等.
六、成果體現(xiàn):結題報告、公開課、教師論文集、教案集、教學隨筆、學生作品、其它成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