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yè),或是社會團體,對優(yōu)秀人才的渴求都極為迫切。許多團隊領(lǐng)導(dǎo)者盡管抱著求賢若渴的態(tài)度,但最終結(jié)果卻能是只能感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那么問題來了,究竟是“千里馬”難覓,還是“伯樂”眼光不行呢?其實一個團隊之所以總找不到合適的人,主要問題還是出在后者身上。今天夜讀史書就來和大家聊聊唐太宗李世民身邊為什么有那么多賢臣良將,這位千古賢君的用人之道是什么。
有人可能會認為,李世民是皇帝,自然可以輕松網(wǎng)羅天下英才為我所用。這種觀點其實大錯特錯。李世民雖然能讓“天下英才盡入吾彀中”,但要將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卻需要一雙慧眼。而且李世民在成為皇帝前,身邊就已經(jīng)是人才濟濟,反觀當(dāng)時的太子李建成身邊就沒有那么多有才之士。
唐太宗的用人之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原則:“故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為轅,曲者以為輪;長者以為棟梁,短者以為栱角。無曲直長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謀,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無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無棄材,明主無棄士。不以一惡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割政分機,盡其所有?!边@段話的大體意思就是說,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英明的君主應(yīng)該懂得量才適用,讓每個人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則每個人都可以為我所用。
唐太宗身邊英才輩出,這里面就充分體現(xiàn)了他“割政分機,盡其所有”的用人之道。宰相房玄齡善于謀略,在處理國家大事方面總能想出精辟的見解,但他的缺點是考慮事情總瞻前顧后,難以下定決心。于是,唐太宗就讓另一位宰相杜如晦與房玄齡搭班協(xié)作。杜如晦雖然在考慮事情上沒有房玄齡那樣精辟的見解,但他為人果斷,在處理事務(wù)上往往能一針見血指出問題的根本。因此,安排房玄齡出計謀,安排杜如晦作決斷,充分發(fā)揮了兩人的特長,效果自然事半功倍?!胺恐\杜斷”也成為了千古美談。
唐太宗身邊還有一位重要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魏征。此人原是太子李建成的幕僚,李建成在“玄武門之變”中被李世民誅殺后,魏征因為敢于當(dāng)面頂撞李世民而獲得重用。魏征不僅擁有極高的道德品質(zhì),而且他在進諫時往往表現(xiàn)出無所畏懼的勇氣,常常把唐太宗頂撞得面色發(fā)紫。即便如此,唐太宗還是給予魏征在朝廷中極高的地位。因為魏征的清廉剛正和直言進諫對打造一個廉潔高效的朝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智者取其謀,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無智、愚、勇、怯,兼而用之?!闭翘铺诜钚辛诉@一用人之道,才出現(xiàn)了貞觀時期人才濟濟的盛況。人人都有長處和短處,人人都能扮演重要的角色。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才是成功的關(guān)鍵,也是一個優(yōu)秀領(lǐng)導(dǎo)者必須具備的品質(zhì)。
參考文獻:《帝范》、《舊唐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