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陶器雖然遍地開花,不過如果從成系統(tǒng)以及高水平兩方面來說,最重要的還是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qū)史前文化,以及長江中下游的東南地區(qū)史前文化。中原地區(qū)主要是從仰韶文化到龍山文化;東南地區(qū)主要是從馬家浜文化到崧澤文化再到良渚文化。而兩個地區(qū)之間還存在著一個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的玉器和陶器,都很明顯地同時具有仰韶、龍山文化與良渚文化的特點,證明了中原與東南的史前文明存在著極大的交融性。
上海博物館藏裴李崗文化紅陶雙耳壺我們在上一篇有關(guān)“中國”的產(chǎn)生源流里介紹過:“諸夏”和中原的“夷狄”主要是由龍山文化各氏族發(fā)展而來;“南蠻”則主要是由長江中下游的各史前文化氏族發(fā)展而來。他們在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jīng)初步融合成了“華夏族”這個統(tǒng)一的民族。由此看來,中國原始陶器的發(fā)展脈絡(luò),正貼合了“中國”的生成路徑,也就是“融合出華夏”的一個重要印證。
上海博物館藏崧澤文化灰陶繩索紋罐但同時,也說明了中國瓷器從它的前身陶器起,就循著有關(guān)中原和東南兩大地區(qū)史前文化(以及它們之間的大汶口文化)原始陶器的對比,我們用一張表來看一下是比較直觀的:
南、北兩大地緣體系起源與生成從這張表里,我們基本可以得到不同文化原始陶器的相互關(guān)系以及地緣特征: (一)距今約7000年前,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的北方陶器,與以馬家浜文化為代表的南方陶器,明顯是不同的文化起源:一種是以彩繪為主,一種是素面加鏤孔或線性紋飾為主。
上海博物館藏仰韶文化彩陶垂幛紋缽(二)大汶口文化的地理位置處于中原與東南的中間過渡帶,也就是今山東泰安往南至江蘇淮安地區(qū)。這個地理過渡帶也就成為南、北方史前文化相交流、相融匯的地帶。因此,玉器里的玉琮是從崧澤文化、良渚文化經(jīng)大汶口文化向北、再向西傳播的。陶器也很明顯,大汶口文化陶器同時具備仰韶陶器和馬家浜陶器的所有類型和特征,證明了它正是這個文化融匯點。
上海博物館藏大汶口文化彩陶缽形鼎山東博物館藏大汶口文化彩陶缽(三)很明顯,通過大汶口文化這個地理和時間的雙重中間地帶,南方的史前陶器文化更多地影響了中原地區(qū)史前陶器文化,山東龍山文化陶器從類型到裝飾特征都呈現(xiàn)了顯著的南方史前文化特性。
因此,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種推論:作為中國陶瓷的初生階段,史前陶器是分南、北兩大地緣文化體系起源的。但經(jīng)過三千年左右的交流、融合,南方的陶器體系成為中國陶器的主源流。這個主源流的特征是:基本為素面單色陶;使用器表塑形、線性紋飾等方式,而非彩繪方式來進行裝飾。
上海博物館藏龍山文化黑陶盉在中國進入國家時代的前夕,這不但是未來“蠻夷”地區(qū)的陶器制作標(biāo)準(zhǔn),一樣也是中原,也就是未來“中國”地區(qū)的陶器制作標(biāo)準(zhǔn)。陶為瓷之前身,這也就給未來中國瓷器的形制源起定下了基調(diào)。所以,等到再兩千年后的東漢,中國瓷器依然是從南方,遵循著這種素面單色的路徑登上歷史舞臺。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