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中國姓呢,很簡單,因為泰國曼谷王朝的國王跟中國有瓜葛。
這種瓜葛就是歷史淵源,一種打斷骨頭還連著筋的瓜葛。
眾所周知,泰國至今仍然是個王國,泰國的王朝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泰國雖然現(xiàn)在實行的是君主立憲,但這個王朝依然合法存在,國王和王室受到國民的尊重,王室受到國家優(yōu)待,過著非常體面和榮華的生活。
泰國的曼谷王朝建立于18世紀末,也叫拉瑪王朝,國王都有中文名字,而且中文都姓鄭。
前幾年去世的第九世普老國王也有個中文名字叫鄭固?,F(xiàn)在在位的國王拉瑪十世哇集拉隆功,有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鄭冕。
拉瑪王朝締造者,也就是''國父''是昭披耶卻克里,他有沒有中文名字呢?
有的,他的中文名字不僅好聽,而且好記;他的中文名字叫鄭華。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作為泰國社會的高層,泰國王室的中文姓全都是鄭。
泰國的開國國君為什么有個中國名字呢?說到泰國王朝的中國姓,就跟中國扯上關(guān)系了。
拉瑪王朝沒有建立的時候,統(tǒng)治泰國的是一個叫鄭昭。這個鄭昭什么來歷呢?
鄭昭的泰國名字叫達信(1734年4月17日-1782年4月7日),是泰國皇帝五大帝之首 ,泰國吞武里王朝國王的建國者。
這個泰國吞武里王朝的創(chuàng)始人,身上卻流著華人的血,他父親鄭鏞就是地道的廣東潮州人,母親是泰國華裔后代人。
1767年緬甸入侵泰國,緬甸人在泰國殺人放火,為非作歹,運走大量珠寶,騷擾泰國百姓;并且任用當?shù)氐耐练?、地痞為官員管理地方。而且他們還想吞并泰國,逼迫泰國人放棄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緬甸入侵者的暴行引起了泰國人民的憤怒。
可是沒有一個帶頭人,緬甸人又非常殘暴;所以對于緬軍的暴行,泰國人民雖然咬牙切齒卻敢怒不敢言。
鄭昭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他決心積聚力量,趕走侵略者。
鄭昭利用在自己廣東的關(guān)系招募了大量華人,好多泰國的華裔也投奔到他的門下。
鄭昭做好充分準備后,打響了驅(qū)逐侵略者的抗緬戰(zhàn)爭。經(jīng)過兩年的艱苦抗戰(zhàn),鄭昭終于帶領(lǐng)泰國人民打跑了了緬甸入侵者。
鄭昭在1769年建立了吞武里王朝,被緬甸人成為民族英雄,受到泰國人敬仰。
鄭昭不僅被泰國人尊稱為''吞武里大帝'',而且每年12月28日是鄭昭這個大帝的紀念日,叫''鄭皇節(jié)''。
不僅如此,泰國還有個鄭王廟,就在泰國王宮附近,位于風(fēng)景秀麗的湄公河岸邊。
那么,現(xiàn)在的泰國王室和鄭昭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現(xiàn)任泰國國王鄭冕的老祖宗,曼谷王朝的''國父''原名通鑾,后又改名帕佛陀約華朱拉洛。
這個通鑾出身貧寒但非常驍勇,精通騎射。通鑾原來就在鄭昭軍隊里當兵,因為表現(xiàn)出色,屢立戰(zhàn)功受到鄭昭重用,后來還把女兒嫁給了他。
鄭昭沒有想到自己卻看錯了人,引狼入室。通鑾后來發(fā)動政變殺死老丈人,自立為王,建立了拉瑪王朝。
通鑾靠著政變上臺的,總覺得有點名不正言不順,一心想披個合法外衣。
于是通鑾也就是拉瑪一世就讓使者去見清朝的乾隆皇帝,讓乾隆給他個名號,因為當時的東南亞諸國都是大清的屬國,得到大清認可就合法了。
通鑾在信中說,我是原來國王鄭昭的兒子,老爸不幸去世,他在遺囑中指定我為接班人,繼承父親的事業(yè),因此特請大清皇上恩準給個名分。
為了把''故事''說得天衣無縫,他在信中自稱鄭華。
那時候也沒有電話,電報,沒有報紙和電視,更沒有視頻和身份證。乾隆也不知道千里之外的泰國發(fā)生過什么,鄭華的身份也無法核實。何況泰國國王只是名義上的屬國,乾隆政務(wù)繁忙,也懶得費心思。
于是乾隆不假思索、大筆一揮,就封這個鄭華為暹羅王。
打那以后,每當一任的泰國新王登基,都會給清朝皇帝報喜請求冊封。
在請求冊封的文書中,無一例外用的都是鄭姓和中文名。
雖然之后隨著大清王朝在泰國的影響日漸減退和大清的滅亡,泰國王室新王登基不再跟中國扯關(guān)系,但泰國王室的中國姓名傳統(tǒng)還是保留下來。而且由于吞武里王朝的創(chuàng)始者是中國華裔,拉瑪一世是他的女婿,拉瑪皇族中也有不少人娶華裔女性為妻,不可否認,泰國王室跟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所以泰國皇族的中國姓氏就保留了下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