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守城將軍李景隆面對北軍圍攻,臨陣倒戈,打開城門,燕王朱棣在眾將簇擁下,昂首挺胸地進入南京城。
歷時三年的靖難之役,終于以建文帝朱允炆的失敗而告終,燕王朱棣笑到了最后。
從此,這場叔侄大戰(zhàn)塵埃落定,一個新時代到來了。
這一切還要從朱棣進城開始說起。
朱棣昂首挺胸進城的時候,感慨萬千,臉上既有勝利者的喜悅,也有幾分后怕和擔憂。
老頭子朱元璋當初不按照才能和資歷,而是按照長幼選擇接班人,帶來了無窮的禍患。
哥哥朱標9歲時,父皇就將他定位接班人,13歲正式定為皇太子,潛心培養(yǎng),而且為其組成了以李善長、徐達、常遇春、馮勝為代表的豪華陣容來輔佐。
可是天不作美,皇儲朱標沒有做皇帝的命,37歲就命喪黃泉。
而老二朱樉、老三朱棡也在之后幾年內(nèi)福薄命短,紛紛撒手人寰。
按照論資排輩也好,戰(zhàn)功累積也罷,應(yīng)該輪到他朱棣接班了吧。無論是從兄弟們的長幼順序,還是資歷、才干和名望,他自忖大明王朝的接班人,應(yīng)該非他莫屬。
當時滿朝文武也都看好自己,是名副其實的眾望所歸??墒瞧牡睦习制珜⒆约号懦谕?,讓自己的孫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接班,試問,換作誰能承受這種打擊?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這個侄子白撿了個便宜,當了皇帝后卻并不知足,在即位三個月后,就向叔叔們開刀,開始了削藩行動,幾位藩王先后被廢的被廢,自殺的自殺。
唇亡齒寒,他惶恐萬分,盡量保持低調(diào),甚至想到了用稱病和裝瘋賣傻的方式躲避鋒芒,來保全自己。
但是這一切努力無濟于事,該來的還是要來。侄子朱允允炆調(diào)兵遣將,打算對自己發(fā)動致命一擊。
他先是派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都指揮使謝貴、張信為北平都指揮使,隨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在距離北京只有100多公里的開平,以此削弱他的實力。
不僅如此,侄子建文帝還詔把自己管轄的軍隊調(diào)走,來了個釜底抽薪。
侄子將刀子架在脖子上,自己無路可退,不得不自衛(wèi)反擊,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起兵反抗,跟皇帝侄子叫板。
當初起兵時,燕軍只占據(jù)北平一個角落,勢單力薄,岌岌可危。反觀朝廷,則在天時地利與人和各方面都占壓倒性優(yōu)勢,勢頭何其兇猛,自己差一點成為階下囚、刀下鬼。
經(jīng)過三年苦戰(zhàn),他終于扭轉(zhuǎn)戰(zhàn)局,反敗為勝,現(xiàn)在想想,這一切真的是來之不易。通過這場惡戰(zhàn),他明白一個道理: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政治不相信眼淚,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犯罪。
因此,他一定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成果,不能讓敵對勢力咸魚翻身。
想到此,他心中產(chǎn)生一個堅定的念頭:
除惡務(wù)盡,斬草除根。
讓我親自結(jié)束這“冤冤相報何時了”的循環(huán)吧,人死了,當然也就永遠也不會跳出來報仇了,一場不動聲色的報復(fù)開始了。
朱棣大軍進入南京之后,建文帝朱允炆就人間蒸發(fā)了。
有人說,朱允炆在朱棣得知將領(lǐng)倒戈要打開城門的消息后,一把火燒掉了寢宮,他自己在大火中化為灰燼。
有人說,放火之后,狡猾的朱允炆穿上了和尚的衣服趁亂逃走,從此隱居在湄江的觀音崖一帶潛伏下來,誠心向佛,度過余生,那里還有個藏君洞,據(jù)說那就是朱允炆晚年生活的地方。
甚至有人說,朱允炆攝于朱棣剛威,嚇得飄洋過海,跑到了東南亞的一個小島上。
當然還有人說,是朱棣讓人將朱允炆殺死,然后焚尸滅跡。
按照明朝官宣,朱允炆是悔恨難當,“自絕于”大明的江山社稷。
《明太宗實錄》記載:建文遂闔宮自已焚燃。上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還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癡呆耶!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朱允炆自焚了,朱棣看到之后非常悲傷,痛哭失聲:乖侄子哎,你怎么那么傻?放著好端端的日子不過,要去尋死?讓為叔我傷心難過死了。
《明史》也有同樣的記載: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不管怎么說,朱允炆的消失,幫朱棣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如果朱允炆還活著,如何處置他,實在是一個很讓人撓頭的事情。
殺了吧,人家的身份是堂堂一國之君,又是自己的親侄兒,顯得自己太殘忍;可不殺吧,哪怕大侄子本人茍且偷生沒想法,但卻給了反對派以念想,是一個活著的牌位,也是一個滴答作響的不定時炸彈,不知道啥時候就會被別有用心的壞分子利用一下,擾動的天下難安。
如今他消失了,是最最符合朱棣利益的結(jié)果。
朱允炆孤零零地走了,可想而知走得還比較倉促,沒有像二百多年之后的朱由檢一樣,先把子女和妻妾解決掉之后再自殺。
導(dǎo)致的結(jié)果就是朱允炆的直系親屬大都落在朱棣手里。其中包括朱允炆的生母、朱元璋大兒媳婦、懿文太子朱標之妻呂氏,和朱標的另外三個兒子。
這樣一來,讓朱棣費了一番心思,如何處置自己的嫂嫂和侄子,是個不大不小的難題。
朱元璋年輕的時候混得非常慘,家里一貧如洗,他當過乞丐,做過和尚,連老婆都討不上。
古代條件好的,十四五歲就娶媳婦了,朱元璋直到24歲才當新郎。稱王和當皇帝期間,朱元璋卯足了勁兒娶媳婦,一共娶了20多個妻妾。
估計是因為怕大兒子的媳婦多了傷身體、影響工作,曾被立為太子的朱標,一生只有兩名妻妾。
也正因如此,朱標的后人也不多,把朱允炆也算進去,統(tǒng)共只有五個兒子和四個女兒。
朱允炆事實上并非朱標長子,朱標的嫡長子名叫朱雄英,是其嫡妻,也就是常遇春的女兒孝康皇后常氏所生。
除此之外,?;屎筮€生了一個兒子,即朱標的三子朱允熥。
看明白了吧,朱允炆和大哥三弟不是一個親娘生的,他娘呂氏不是父親朱標的正妻。
可惜常氏沒有福氣,24歲那年(1378年)就去世了??紤]到老三朱允熥就是這一年出生的,不排除常氏是難產(chǎn)而死。
常氏去世之后,呂氏才被扶正為太子妃。既然朱允炆是老二,又是如何被朱元璋欽定為接班人的?
原來,常氏去世僅僅四年,老大朱雄英也夭折了,年僅8歲。如此一來,朱允炆母子都有了出頭之日。
關(guān)鍵是呂氏肚子也十分爭氣,一口氣接連生了3個兒子,除了老二朱允炆,還有四子朱允熞、五子朱允熙。
朱元璋在開國之初就定下了一個權(quán)力繼承的規(guī)矩,概括起來是16個字: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父死子繼,兄終弟及。
后世皇帝傳位必須選擇嫡長子,沒有嫡長子的話,立年長的;老子死了,兒子繼位,哥哥死了,弟弟提上去。
嫡長子朱雄英這一死,朱標就成為太子的第一人選。
因為常氏的去世,呂氏轉(zhuǎn)正成為太子妃,朱允炆也就在法理上具備了嫡子身份。
雖然說朱元璋確立了接班人的十六字原則,但是比較籠統(tǒng),沒有假設(shè)太子登皇位之前死了,到底是該適用父死子繼,還是應(yīng)該兄終弟及,后來引起了爭議。
當朱雄英夭折之后,朱允炆被朱元璋視為嫡長孫,這個沒大大毛病,也沒有太大爭議。
但是后來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將朱允炆這個孫子立為大明接班人,這就值得商榷,法理上似是而非,引起了眾皇子尤其是朱棣的強烈不滿。
總的來說,還是朱元璋目光短淺,缺乏戰(zhàn)略眼光。
據(jù)說朱元璋在朱標時候選擇朱允炆,是因為他生性寬厚仁孝。這一點上,他和其父朱標相似。
朱元璋是開國皇帝,必須要開疆拓土,必須要鐵血殘忍,而繼承者則要將工作重心轉(zhuǎn)到經(jīng)濟建設(shè)中去,只能選朱允炆這樣的善茬。
因此,朱元璋最終決定跳過一眾兒子們,改立長孫朱允炆為皇太孫,讓他將來繼承皇位。
這樣做似乎很有道理,但是朱元璋忘了,朱允炆還有朱棣這樣功勛卓著,軍事才華出眾的叔叔們。在沒有剪除朱允炆叔叔們羽翼的情況下,就讓其接班,等于好心辦壞事,給孫子挖坑,毀掉了這一家子。
朱允炆即位后面臨兩難境地,怎么看都是死局。削藩的話,會將皇叔們逼到墻角,怒而造反,釀成劇變;如果不削藩,最終尾大不掉,也始終是一大禍患。
總之,包括朱元璋強行處理了一批能征善戰(zhàn)的將帥之舉,還是看得出來朱元璋目光并不長遠,想的不算周到,給朱允炆除了一道世紀難題。
朱允炆到了另外那個世界,還不知道對這個疼愛他的爺爺如何吐槽呢。
朱允炆即位后,他的生母呂氏,和同父異母的弟弟朱允熥,以及同母所生的弟弟朱允熞、朱允熙都還健在。
據(jù)《明成祖實錄》記載,朱棣進城后,派人將自己的嫂子,朱允炆生母呂氏請到跟前,一見面就放聲大哭。
“嫂子啊,我起兵是逼不得已,都是我那侄子耳根太軟,被人利用,聽信身邊大臣齊泰、黃子澄的讒言,要將他叔叔我置于死地,弟弟我為了咱老朱家的大明江山,才出兵勤王,沒想到我這侄子太傻、太天真,不理解叔叔的良苦用心,竟然......可惜我想救他都來不及......現(xiàn)在我打算停止辦公三日,哀悼我侄子。”
《明太宗實錄》是這樣記載的:上(朱棣)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上哭曰:“果然若是癡騃耶?吾來為扶翼爾為善,爾竟不諒,而遽至此乎?”…… 壬申,備禮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輟朝三日。”
呂氏看了小叔子朱棣的表演后,欲哭無淚,心說:老四啊老四,你真是撒謊不眨眼,我知道你侄子當初在征繳你時,曾經(jīng)下過一道死命令“不管什么情況,都不能傷我叔叔朱棣一根毫毛,違抗命令者,我定斬不饒”,如果他想置你于死地,還會這樣嗎?
想到此呂氏真想痛罵眼前這個優(yōu)秀的演員,但是沒有罵出口,道理很簡單,雖然自己的兒媳婦馬皇后和長孫朱文奎都死于大火,但是自己還有兩個親兒子和一個孫子還有其他家屬被俘,性命都還在朱棣手里攥著呢。
自己不僅不能跟他翻臉,還要配合他做宣傳。
于是呂氏強顏歡笑,對朱棣豎起大拇指說:我考慮清楚了,你做得對,你是大明功臣。
不僅如此,呂氏以太后身份頒布諭旨,贊揚朱棣力挽狂瀾,是國家功臣,譴責兒子朱允炆是個昏君,受小人挑撥,不辨忠奸,讓國家陷入動亂、生靈涂炭,是大明王朝的罪人。
本來當時還有不明真相的京城群眾譴責朱棣以下犯上,是亂臣賊子,看了呂氏的諭旨之后,想來也就能做到明辨是非,轉(zhuǎn)而開始擁護朱棣。
如此,朱棣皇位的合法性得到確定,朱棣順利登基,是為明成祖。
首先他恩將仇報,廢了呂氏皇太后名號,降級為懿文太子妃。
因為朱棣繼位了,大哥朱標的帝號就要推翻,變回到懿文太子,既然朱標的帝號都沒了,他妻子呂氏就不能是皇后以及皇太后。
接著,朱棣要處置朱標的女兒。
朱標有四個女兒,但是三女和四女都夭折了,只有兩個女兒長大成人。他的長女是江都公主,在朱元璋時代為江都郡主,被朱元璋賜婚給了開國老將長興侯耿炳文之子耿璿為妻。
朱棣登基為帝后,朱標的長女江都公主則又復(fù)降為江都郡主。
她的公公耿炳文被朱棣秋后算賬,被逼自盡,他的兒子耿璿、耿瓛、耿瑄也被一一處死。丈夫耿璿死后,成為寡婦的江都郡主憂郁而死。
朱標的次女是宜倫郡主,朱棣登基時她年紀尚小,朱棣為了向天下百姓展示自己的仁慈,將宜倫郡主收養(yǎng)在皇宮之中,直到她結(jié)婚時封其為宜倫郡主,長大成人后嫁給了錦衣衛(wèi)百戶于禮,得以善終。
朱標的三個兒子如何處置?
朱棣沒有立即殺掉三個侄子,而是把他們都分封到了偏遠地區(qū),老三朱允熥先從吳王降為廣澤王,封到大東南福建漳州,老四朱允熞從衡王降為懷恩王,分封到了東北遼寧建昌(今葫蘆島市建昌縣)。
雖然是偏遠地區(qū),但畢竟仍然當小王爺,身份高貴,真要是這樣的結(jié)局,還算是不錯的了。
小哥幾個還算滿意,在辭行的時候?qū)χ扉Ω韫灥?,感恩不盡。
但是他們高興早了,三個月之后,朱允熥和朱允熞就被召回京城,被朱棣找茬將二人削除宗籍,貶為庶人。
之后,朱棣將兩人連同他們的家屬都軟禁在老家鳳陽。
其實朱棣壓根就沒有打算放過他們,不過是走個過場,比直接殺了要好聽一些。
朱標最小的兒子、12歲的朱允熙由徐王降為甌寧王,被安排和母親呂氏一起去南京懿文太子陵給老爸朱標守陵。
如果長期這樣,也還算不錯。可是好景不長,僅僅4年之后,一個月黑風高之夜,太子陵突然燃起一場大火,15歲的朱允熙和父親當年一樣葬身火海。
所幸娘倆沒有住在一個房間,母親呂氏安然無恙。但估計呂氏一定會心如死灰,哀嘆倒不如一同去了的好。
被貶為庶人的朱允熞,29歲就莫名其妙地死去。
老三朱允熥也不長壽,在39歲那年也突然暴斃。
還有個重要人物差點漏掉,朱允炆有兩個兒子,長子朱文奎跟父親一起在大火中失蹤,大概率遇難,次子朱文圭當時只有兩歲,后也以庶人身份被朱棣長期幽禁于安徽鳳陽的廣安宮。
朱標、朱允炆父子的后人,要么被囚禁,要么借故除掉,要么神秘死亡,沒有一個人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我們從中不難看出,世世莫生帝王家,古代宮廷的政治斗爭是何等的殘酷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