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年,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對于道教與佛教的關(guān)系,基本堅持的是尊道抑佛,先道后佛。因為隋文帝時期大興佛教,出家人越來越多,至唐初,全國削發(fā)入寺的僧尼已達十數(shù)萬之眾。而且隋末天下大亂,人民流離失所,土地荒蕪,所以唐朝建立后,當務(wù)之急是掌握勞動力,盡快恢復(fù)生產(chǎn)。
武德七年(624年),太史令傅奕上書唐高祖,建議禁佛,強迫僧尼還俗,生男育女,為國家種地當兵,唐高祖同意這個建議。
李淵建唐后,太原人吉善曾對李淵說,他在羊角山見到一個騎白馬的老翁,自稱是唐朝天子的祖宗。李淵聽了認為這個老翁就是道教教主——太上老君李耳,立即在羊角山建立了一所老君廟,確定了自己同李耳的親屬關(guān)系,從而也確立了道教在唐朝的特殊地位。
武德八年(625年),李淵在國子監(jiān)正式宣布三教的地位:道教第一,儒學(xué)第二,佛教第三。
貞觀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再次明確宣傳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后裔,下令規(guī)定先道后佛,之后,佛徒法琳表示反對,被太宗流放而死。
但是,唐太宗也敏銳地意思到,佛教也可以作為統(tǒng)治的一個有利工具。到貞觀十九年(645年),著名的高僧唐玄奘西天取經(jīng)歸來,唐太宗在長安接見玄奘,并親自為玄奘的譯經(jīng)寫序文,進而又公開提倡佛教了。
武則天時期,唐朝出現(xiàn)了第一個崇佛的高潮。在武則天正式稱帝前的兩個月,天授元年(690年)七月,有個叫法明和尚編撰了四卷《大云經(jīng)》獻給武則天。經(jīng)文上說:“太后(指武則天)乃是西天彌勒佛下世,應(yīng)取代唐朝做天下主?!边@為武則天稱帝提供了宗教依據(jù)。
于是,武則天當即下令將該經(jīng)頒行天下,并在長安、洛陽以及諸州各建大云寺一所。武則天還耗費巨資在洛陽龍門雕造了高達17米的大佛像,用以崇佛。
天授二年(691年),武則天改變了唐太宗的規(guī)定,又公開宣告:佛教在道教之上,僧尼在道士之前,佛、道兩派的地位來了一次顛倒。
武則天的崇佛抑道,使得道教勢力一度衰落。尤其是在魏晉時期道教徒作的《老子化胡經(jīng)》,說老子西出函谷入天竺變化為佛陀,教化胡人之事。這樣,中國的太上老君便是天竺佛祖的先師,這個傳說一直起著揚道貶佛的作用。武則天要扶持佛教,便下令全國搜集《老子化胡經(jīng)》,全部燒掉,并規(guī)定不得列入道經(jīng)之內(nèi)。
武則天最后也并非是拋棄道教,《老子化胡經(jīng)》后來也沒有真的全部燒毀。武則天而是運用她的手腕,控制兩教,以便為其統(tǒng)治所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