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改革中倡導的教育教學反思是極具現(xiàn)實意義的智慧之舉,它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研究課題。教師通過對教材把握、課堂駕馭、善待學生、作業(yè)批改等多方面的行為和觀念進行審視和反思,尋找教育教學改革的切入點,促進自身教育教學觀念的轉(zhuǎn)變,制定更為科學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實現(xiàn)教師的自我超越。
1 從文本的矛盾處反思,超越教材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教師在閱讀中要引導學生運用閱讀反思和批判對閱讀內(nèi)容進行審視、分析,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有位教師在教學《揠苗助長》時不迷信教材和教參,深入研究反思教材后,借助文本的矛盾處引發(fā)學生反思課文,發(fā)展了學生的思辨能力。
師:課文學完了,你們看看課文中的插圖和課文的內(nèi)容有沒有矛盾?
生1:“有矛盾,禾苗都長在水田里,可課文插圖中的田地黃黃的,像是沙地,沒有水?!?/span>
生2:“水田里,一株株的禾苗是橫成行,豎成列的,十分整齊,不像圖上那樣亂?!?/span>
生3:“我看見到禾苗里勞動的人都是卷起褲腿,挽起袖子的,從沒見過穿著布鞋、襪子下田勞動的?!?/span>
生4:“我看圖上畫的不像禾苗,倒像玉米苗?!?/span>
生5:“'一棵一棵’用得不對,禾苗應(yīng)叫'一株一株’?!?/span>
生6:“既然是禾苗,它一定還很小,即使向上拔,也只能高一點,高不了一大截?!?/span>
生7:“如果是水田,拔一下,禾苗是不會枯死的?!?/span>
……
師:是?。疽彩怯绣e誤的。既然圖文存在這么多矛盾,你們可以給編教材的老師提一提修改建議。
生1:把圖中的旱地改為水田。
生2:把“禾苗”改為“麥苗”。
生3:把插圖和課文都不改,在課后增加一道思考題:請你找出《揠苗助長》一課插圖和課文中幾個不合理的地方。
……
上述案例中學生精彩的發(fā)現(xiàn)與思辨來自于教師對教材反思后的超越,正因為這種超越打破了常規(guī)的思維模式,摒棄了教材至上、教參至上的觀念,師生在理性的探究的過程中,深切感受到了創(chuàng)新來自于懷疑,懷疑來自于反思?!安幻孕艜?,不迷信教師,不迷信專家”的觀念也已深深根植于師生的心田。
2 從教學的生成處反思,超越課堂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課堂上會生成一些意料不到的問題和事件。面對變化的課堂情境,教師要在情境中反思,將反思與教學行為融為一體,開放地接納始料未及的體驗,適時改變教學目標,讓教學超越課堂,展示未曾預約的精彩。
例如一天上午,我校一位青年教師正指導學生做語文練習時,窗外下起了雪,同學們不時向窗外望去。面對這種情境,老師反思后對同學們說:“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到操場去觀察雪,體驗雪?!焙⒆觽冏叱隽苏n堂,走向了操場。他們或靜靜地站在雪中,或盡情地奔跑在雪地里,心隨雪花飛揚,那分情意,那分愉悅溢于言表。十分鐘后,孩子們回到了課堂,老師又進一步引導學生說寫自已的觀察體驗與感受。一段段優(yōu)秀的習作躍然紙上。
附學生習作片斷:我情不自禁地走向雪中,去感受、去擁抱那細細的、綿綿的春雪。雪花在天空中飛舞,好像一個個跳傘的小精靈,又好像剛出生的小蜜蜂,還不會飛,跌跌撞撞,雪花飄落在樹杈上,光禿禿的樹枝變成了銀條兒,向我們招手。
春雪,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些白色的小精靈用自已短暫的生命為人們換來了無比新鮮的空氣。我深深地呼吸著,五臟六腑像被清洗了一樣。我真希望這雪永遠留在人間。
“走出課堂,走向操場”,一次精彩的習作指導課結(jié)束了,此時留在師生心底的不僅僅是那場雪,而是冷靜思考,自我超越的方法與過程。
3 從學生的心語中反思,超越自我
在教師所面臨教育教學任務(wù)中,了解學生頭腦中的想法是最棘手的問題,同時也是最關(guān)鍵的因素之一。當我們開始從學生的眼中來看自已的時候,就可以了解“不同世界”的教學的另一方面,知道學生們對同樣的問題會有不同的感受和經(jīng)歷。針對學生的真實想法、獨特體驗進行反思,就能夠更好地塑造教師的行為,幫助師生建立起互相信任的關(guān)系。
例如,一位教師教完《坐井觀天》以后,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展開聯(lián)想,以“青蛙跳出井口了”為題做說話和寫話訓練。很多學生都談到青蛙跳出井口后覺得井外的世界更寬廣,井外好。但有一同學卻說:“青蛙從井里跳出來,它到外面看了看,覺得還是井里好,它又跳向了井里?!蓖瑢W們聽了哄堂大笑。教師示意這個學生坐下并隨口說了一句:“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觀天?!?/span>
課后老師批閱學生作業(yè)時,這位老師看到了那位說井里好的學生續(xù)寫的故事:“老師,我還是認為青蛙呆在井里好。請看我寫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來到一條小河邊,它累了,想去喝水。突然,它聽到一聲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中浮著不少死魚。它抬頭一看,原來不遠處有一只老青蛙在對它說話。它剛要說謝謝,就聽到一聲慘叫,一柄鋼杈已刺穿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掙扎。青蛙嚇呆了,這外面的世界并不安全,它急忙趕回去,又跳到了井里,還是井里好,井里安全?!?/span>
面對學生的習作,教師鄭重地寫下了評語:老師錯怪你了,你寫得真好,寫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你的心靈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而需要跳出來的恰恰是自以為是的我自己。是??!面對學生的心語,這位教師在自我反思中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錯誤,和學生進行平等的心靈對話,真正實現(xiàn)了自我超越。
4 從陳舊的行為中反思,超越習慣
長期以來,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形成了一些固有的行為習慣。這些習慣在過去有它的重要作用,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在“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理念引領(lǐng)下,更應(yīng)該反思某些陳舊行為習慣的弊端,結(jié)合教學的實際情況,變換方法,超越習慣,形成更為科學的教與學策略。
例如批低年級學生的作業(yè)時,老師們習慣用“√”和“×”來告訴學生作業(yè)的正確與否。結(jié)果有的學生看到作業(yè)本上有許多“×”后立即把本子蓋住,怕被同學看到;有的學生偷偷地把本子藏在桌洞里就出去玩了,好像錯題與他無關(guān)。面對這一現(xiàn)象,有位教師仔細分析后改變了以往作業(yè)批改的方式,用“?”代替了“×”。發(fā)現(xiàn)學生作業(yè)有錯誤時,就在錯字或錯題后邊打了個“?”。自從用了“?”后,孩子們看到錯字后會立刻皺起眉頭,觀察思考并及時動筆給予更正,速度很快。改對了,這位老師在下邊打上“√”,如果作業(yè)中的錯誤沒改對,“?”仍不動,似乎在盼望著學生去思考,去檢查,直到改對為止。
由“×”到“?”,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個符號的變換,卻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良好的糾錯機會和獨立思考的空間。這位教師反思舊有教學行為后的創(chuàng)舉,超越了原來的習慣,喚醒了孩子的潛能,引領(lǐng)他們快樂的學習。
當然,教師反思的內(nèi)涵和角度還很多,只要我們留心在反思中發(fā)現(xiàn)問題審視自已,在反思后解決問題,完善自已,就會實現(xiàn)自我超越,真正成為一個研究型的教師。
(來源:中國論文網(wǎng))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