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有一個十分神奇的家族,不是成功奪權篡位建立西晉王朝的司馬家族,也不是四世三公名聲顯赫,最后卻因為兩個不肖子孫把一手好牌打爛的袁家,更不是號稱三世基業(yè),占領江東建立帝王之業(yè)的孫家,而是諸葛家。
提起諸葛家,很多的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就是諸葛亮了。確實,諸葛家就是諸葛亮的家族。雖然諸葛家聽上去,其實還遠遠沒有一個諸葛亮有名,但是可不要這樣小視了他們,正所謂悶聲干大事,諸葛家正是這樣的典型。
《晉中興書》記載:
“諸葛氏之先,出自葛國。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以忠強為名,子孫居二千石。三國之興,蜀有丞相亮,吳有大將軍瑾,魏有司空誕,名并蓋海內,為天下盛族。”
沒想到吧,看上去只是南陽臥龍山中一個老耕父的村民諸葛亮,既然出生于這么大的一個家族。二是最為讓人詫異的還不是諸葛家的背景由來,而是諸葛家的三兄弟,竟然分別投入了魏蜀吳三國之中,且一個官位比一個大,一個成就比一個高。
《太平御覽·人事部·品藻中》記載:
“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并有盛名,各在一國。于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雅?!?/blockquote>諸葛亮在蜀國被劉備重用,為群臣之首,是為“龍”。諸葛瑾依附孫權,做了東吳的大將軍,是為“虎”。諸葛誕則是投入了曹魏陣營,官至司空,是為“狗”。這里的狗可不是罵人的話,而是夸人的話。在古時候的機智中,狗為“功狗”,代表有功的戰(zhàn)將。
于是有陰謀論的朋友站出來說,諸葛家也太“狡猾”了吧!明知道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怕一砸就砸光了,所以四處撒網,在魏蜀吳三國之中都留了種。這樣一來,無論是哪一國贏了,他們都可以強盛傳承下來,真是非常機智
那么問題來了,諸葛家三兄弟分仕魏、蜀、吳三國,到底是不是如大家所想的那樣,是士族門閥為了保全自己的投機選擇?
一、諸葛亮和諸葛瑾南下,并非刻意為之
諸葛瑾和諸葛亮出身于瑯琊諸葛氏,諸葛家位于山東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所以很多人說諸葛亮和諸葛瑾原本應該是山東人。但是問題來了,諸葛亮和諸葛瑾為什么會出現在荊州呢?
畢竟就算諸葛亮再怎么未卜先知,也不可能提早幾十年就預料到了劉備以后會在這里發(fā)家招攬人才,江東會出現一個大帝孫權吧?況且那時候的諸葛亮還只是一個小娃娃,哪有這么神的事情?
原來是因為東漢末年,山東地方長期混亂,大戰(zhàn)不止,已經到了“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的地步。從黃巾之亂開始,當時北方的戰(zhàn)爭都離不開山東這個點,估計諸葛家也是郁悶不已,可誰叫這里是中原的文化中心呢!讓人眼饞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所以諸葛亮和諸葛瑾兩兄弟,早早地就跟隨自己的叔父諸葛玄到處避難。其實一開始他們前往的地方都不是南方,而是西方,可能是因為水土實在不服,最后才擇優(yōu)選擇來到了荊州這片山清水秀之地。而且,劉表還是諸葛玄的老朋友。俗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出門在外有個朋友照顧,自然是最好不過了,而且還是“土皇帝”一般的朋友,自己在當地的日子,肯定會過得滋潤不少。
至于為什么會是跟隨叔父而不是父親母親呢?因為諸葛瑾和諸葛亮在年幼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們從童少年時期就是跟隨叔父諸葛玄長大的。
但是好景不長,在諸葛亮十七八歲時(約公元197年),自己親愛的叔叔諸葛玄就追隨自己那沒什么印象的父親走了。而此時的諸葛亮和諸葛瑾,不僅已經適應了荊州這邊的生活,還都已經娶妻成家了。
諸葛瑾的妻子,筆者不清楚具體是誰,但是諸葛亮的妻子我們大家都知道,她就是大名鼎鼎的黃月英,人家可是荊州刺史劉表的親戚。所以,諸葛亮和諸葛瑾就只能留在荊州南陽一帶生活了。
因此,諸葛瑾和諸葛亮之所以會出現在荊州,根本不是那些“陰謀論”的朋友們想的那樣,他們只是單純地搬個家,恰好碰到了。
二、諸葛亮追隨劉備,實屬意料之舉
我們先來看看諸葛亮是怎么投奔劉備的。
古時候絕大部分的謀士找主公,基本都是毛遂自薦,沒有誰會傻乎乎地等人家自動上門,就連韓信、蕭何和張良這等牛逼哄哄的人都是如此。當然了,姜子牙這位逆天的存在是個意外。
反觀諸葛亮呢,他雖然一直自比于管仲樂毅,但也沒有那個膽子敢拿自己和姜子牙老神仙相比。諸葛亮投靠劉備的過程可,謂是歷史上少見的曲折無比了。先是司馬徽的推薦,之后又是徐庶的推薦,最后劉備還來了一次曠古絕今的三顧茅廬,才成功地打動了諸葛亮,讓其出山幫助自己。
其實了解的朋友吧,都知道諸葛亮原本是十分不愿意的。在《出師表》一文中諸葛亮也說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不求聞達于諸侯?!敝皇窃趧淇嗫嘞嘞嗲笙?,諸葛亮被感動了,于是決定追隨劉備。況且劉備還是頂著大漢皇叔的名頭,這份恩情,這份信任,筆者相信在古代,沒有哪個名士不會感激涕零。
最后,別忘了諸葛亮還是個修道之人。道家講究的是什么?趨吉避兇。聰明如諸葛亮豈會不知道劉備成功的可能性少之又少,正確的選擇根本就不是投效劉備。所以不管怎么說,都不是諸葛亮故意為之。實在是瞎貓碰見死耗子,剛好撞上了。
三、諸葛瑾追隨孫權,全是理所應當
諸葛瑾和諸葛亮不一樣,諸葛瑾從一開始就想出仕,光宗耀祖。那么既然想出仕,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亂世,選擇誰為自己的主公就成了一個首要的難題。
因為諸葛瑾當時結交了很多荊州江東這一代的名士,而他的這些朋友呢,當時大都投效到了孫權的麾下。并且古時候投靠別人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就近原則。比如趙云在投靠公孫瓚的時候,公孫瓚就問了,你的家鄉(xiāng)在袁紹的麾下,不是應該投靠袁紹嗎?怎么跑我這里來了?趙云的回答是袁紹無能且壓迫百姓。
那么諸葛瑾呢?孫權不像袁紹。他的才能是得到了大家公認的,沒有什么好挑剔的。且江東三世,基業(yè)已成,這是現場的,成功奪取天下的可能性在當今天下也排得上名。
最后,孫權也一直和諸葛瑾交好,一直以來都得到了孫權的深深信賴,甚至稱其為自己的“神交”。所以諸葛瑾有什么理由不追隨孫權呢?這完全是順其自然的必然之選,不可能是什么陰謀的投機安排。
四、諸葛誕投效曹操,更是順其自然
諸葛誕不同于自己的兩個族兄諸,諸葛亮和諸葛瑾這兩人已經遠離了家族祖地山東,而諸葛誕呢,卻一直是留在山東成長的。
還是本著選擇主公的就近選擇,曹操自然就成為了諸葛誕的第一人選。再加上曹操求賢若渴,不僅僅傳出來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美談,更是先后發(fā)布了三次求賢令,征召天下的人才。
同時,曹操用人有一個特點,不大看重那些出生于名門望族的門閥子弟,反而更加偏愛那些出身相對低下的寒門子弟。諸葛誕出身的諸葛家,雖然也是士族門閥,但是其根本算不上大的門閥士族,是在之后才逐漸興盛的,而他恰恰就是曹操喜歡的人才。
最后,諸葛誕雖然和諸葛亮是族兄弟,但是他們之間一直以來都沒有什么來往。畢竟諸葛亮和諸葛瑾小時候都已經離開了諸葛家祖地山東了。所以,在這種人生大決策上,他自然不可能受到諸葛亮和諸葛瑾的影響。因此,投靠曹操就是諸葛誕的不二選擇。
綜上所述,諸葛亮的三兄弟之所以會分別出仕魏蜀吳三國,完全就是偶然為之的巧合,并非很多人想象中的門閥保全之策。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