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道德經(jīng)》,還是感覺非深,非高無以形容。區(qū)區(qū)五千言,大至天地,治世,治國;小至治家,為人,處事。均說的通透無比。學習是加法,人人都可以做到。減法才是智慧。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jīng)》第五章)芻狗,是用草編成的狗。此句的理解應該是:天地對待萬物都是一視同仁的,沒有對哪一種事物特別好,也沒有對哪一種事物不好;圣人對待百姓也是一視同仁的。就是萬物,包括人,都是一般,沒有高低,貴賤,尊卑,優(yōu)劣之分,不以好為好,不以惡為惡。本應該自由的發(fā)展。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道德經(jīng)》第十七章)。講的是統(tǒng)治者,最高的境界,是人們不知道有統(tǒng)治者的存在,而國自治;其次是一般的統(tǒng)治者,人們贊美他,稱贊他;比較差的統(tǒng)治者,人們懼怕他;很差的統(tǒng)治者,人們背地里RUMA他。
第五章講的是最高境界,那就是充分尊重,不要把人分為三六九等,讓人們能夠真正的自由。這樣人們都會開心,幸福,自己雖然感覺不到,甚至不會想起統(tǒng)治者所做的功績,但自然不會有動亂。
這正是“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以身作則,做了很多偉大的事跡,但不居功,不宣揚。正是這樣,才會被人們永記。
第十七章跟第五章其實是對應的,只是把統(tǒng)治的境界劃分了開來。有些統(tǒng)治者做出了功績,就要宣揚一下,讓人們知道自己多偉大,人們也確實得到好處,自然會稱贊他。再次的統(tǒng)治者,用各種刑法治理,人們自然怕他。最次的統(tǒng)治者,只會剝削,民不聊生,自然會背地里用不好的言語談論他。
治世如此,治家也是如此。引申到企業(yè)管理,組織建設,團隊建設,同樣適用。如果一名領導,默默地做了很多事,對員工充分尊重,員工開展工作很順利,能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效率高了,業(yè)績也有了。大家可能都不知道領導做了什么。但如果領導不尊重員工,有事沒事讓加班,工作推不動了,說員工沒本事,動不動再罰個款,員工會不會背地里說他?
《道德經(jīng)》作為道家思想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對無為而治的論述很充分。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有所作為卻不宣揚,不居功。
與君共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