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AMI的防治而言
從“確定期”提前到“進展期”,可減少梗死面積、降低死亡率;但是,若進一步,從“進展期”提前到“超急期”,則有可能避免心梗的發(fā)生,至少也可有效縮短血運重建的時間。2.對急性心肌缺血而言
心電圖各波都有可能出現(xiàn)變化,不可能只是現(xiàn)知的T波高尖、ST段抬高和病理性Q波,應全方位、廣視角予以關注;應豐富、完善、發(fā)展AMI心電圖理論體系。1.AMI心電圖特征新見:J波
2.AMI心電圖特征新見:J波電交替
4.AMI心電圖特征新見:QT間期
· 超急性期:QTc變化動物實驗和介入實踐均表明,結扎冠脈后,最早出現(xiàn)的心電圖改變QT間期延長,提示急性冠脈綜合征發(fā)生,QTc的延長是超急性期的另一個心電圖改變。5.AMI心電圖特征新見:超急期的完善
AMI超急性期心電圖改變:①T波高聳;②J波、J波電交替、JT融合波;③QTc間期變化;④QRS波形態(tài)的改變;⑤Wellen's綜合癥、De winter綜合癥;⑥其他。根據(jù)ST段偏移基線的情況將AMI分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不偏移型心肌梗死(STDMI)。
(1)急性下壁梗死:ST段弓背向下抬高;高聳T波;缺血性的J波,如下圖所示。(2)急性前壁梗死:高聳T波;缺血性J波,ST段弓背向下抬高,如下圖所示。患者胸痛持續(xù)時間>30分鐘,急查:肌鈣蛋白 >1.0 ng/mL,心肌酶譜CK-MB 150 U/L;圖2可見ST段無偏移、僅有T波倒置。
可見缺血發(fā)作時I、Ⅱ、aVF導聯(lián)ST段明顯壓低,V4、V5導聯(lián)ST段壓低更明顯,急查心肌酶譜CK-MB 325 U/L。
右束支傳導阻滯(RBBB)與ST段抬高
1996年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發(fā)布的指南提到,癥狀符合AMI和左束支傳導阻滯(LBBB),治療應與STEMI患者一致。2.下后壁心梗:JT融合、RBBB、等位性Q波、S波
3. 常與心室梗死相伴發(fā)生,罕見單獨發(fā)生。1.急性缺血時,心電圖各波均會受到影響而發(fā)生改變,因此,應全方位關注其變化· 除關注心室各波的變化外,還應關注心房波的變化;· 除關注QRS波成分的變化外,還應關注其寬度的變化,如束支傳導阻滯(BBB)圖形的出現(xiàn);· 除關注QRS波前40 ms的變化外,還應關注其中、后40 ms的變化(即等位性Q波的概念);· 除關注ST-T縱向的變化外,還應關注其橫向的變化(QT間期的變化):①AMI時,可以出現(xiàn)弓背向下抬高圖形;②建議根據(jù)ST段是否偏移,將NSTEMI分為“ST段壓低”和“ST段無偏移”兩種類型。2.深入研究AMI超急期心電圖的變化特征,將有力支持“盡早開通梗死血管”這一AMI現(xiàn)代治療目標的實現(xiàn),有助于“關鍵在于預防心肌梗死”共識的達成3.建議建立AMI預警期的概念及AMI心電圖理論體系的不斷完善發(fā)展。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