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先生悉心編選的《節(jié)本康熙字典》刊行,讀書界未加注意;2001年為紀念建館105周年和先生誕辰135周年,本書重印問世。我國當代著名出版家、語言學家,作家、翻譯家,曾任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任、商務印書館總經(jīng)理兼總編輯的陳原先生為此書撰寫本文,分享給讀者。
《節(jié)本康字典》于一九四九年三月刊行,印數(shù)不多,行銷不廣;加以出書時正值上海解放前夕,讀書界未加注意,以致這部由飽學之士張元濟悉心編選的工具書,五十年來很少有人提及。
《節(jié)本》書前有涉園主人即張元濟親自撰寫的《小引》,文中對《康熙字典》作了肯定的評價,同時指出書中摻雜了許多“不能識亦不必識”的單字,讓讀書人在檢索時消耗“有限之光陰”,浪費“可貴之紙墨”,需要有人來做“披沙揀金”的工作,以方便學人。
于是這位大學者就來做這個大膽的嘗試。以他一生積累的深厚國學根底為基礎,憑著多年整理古籍和翻檢查閱字典的經(jīng)驗,對成書于二百多年前(一七一六年)的《康熙字典》逐字考察,“汰去其奇詭生僻無裨實用者,凡三萬八千馀字,留者僅得十之二弱”。這就成了一部具備研究價值和實用價值的《節(jié)本康熙字典》。這就成了一部具備研究價值和實用價值的《節(jié)本康熙字典》。
按照《小引》提供的數(shù)據(jù),《康熙字典》正文連備考補遺共四萬六千六百字有奇,刪去三萬八千馀,《節(jié)本》實收字數(shù)約為八千六百字上下(注一)。
自有《康熙字典》以來,指訛正謬者不少,但披沙揀金者卻不多見。博大精深的大學者竟肯費時費力去做這等煩瑣吃力、乍看似無多少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是為著什么呢?
簡而言之,這樣的嘗試不止是整理漢字的一種探索,而且是為著達成張元濟念念不忘的“開發(fā)民智,拯救中華”崇高目標的一項措施。正因為此,世俗一般學人所不愿做或不屑做的繁重工作,張元濟卻在八十三歲高齡時完成了。
張元濟通過《節(jié)本》昭告世人,不要害怕浩如煙海的萬千漢字,只要掌握八千六百個,便可得心應手閱讀古今冊籍,至于日常應用,則更無論矣。
張元濟的大膽探索,直到三十馀年后,才得到科學的驗證。一九八五年文改會(即后來的國家語委)公布了現(xiàn)代漢語字頻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它利用計算機對一千一百多萬字書報語料進行檢索,得出這許多文本使用的漢字,不過七千七百四十五個。這就是說,只要掌據(jù)七千七百四十五個單字,一般地說就能閱讀現(xiàn)代漢語書刊——這里著重標明現(xiàn)代,是因為這次字頻測定所用語料取材于一九七七至一九八二年印行的資料,其中只包含極少量的文言成分。如果考慮到文言文(古籍)所用單字,其結果將會接近張元濟在《節(jié)本》所得的數(shù)據(jù)。只此一端,后人不得不驚嘆這位學人功力之深厚了。
由張元濟的《節(jié)本康熙字典》對漢字的簡約,不能不聯(lián)想到日本漢學家諸橋轍次編纂的《大漢和辭典》。在整理漢字的學術層面上,張重在實用,故求簡;諸橋重在研究,故求全。異曲同工,相映成趣,也可說是辭書編纂史上的佳話。
諸橋氏曾四次來華游學,由是結識張元濟,相互切磋,探討漢語漢字的奧秘。張氏訪日尋書那一年(一九二八),諸橋與大修館書店簽約,編纂《大漢和辭典》,那時諸橋年僅四十有五,到十三卷辭書完成時(一九六零),年已七十七了?!洞鬂h和辭典》收字四萬九千九百六十四個,略超過《康熙字典》。
張元濟沒能看到諸橋氏的《辭典》完成,于一九五九年辭世,享年九十三歲。二十三年后(一九八二)諸橋以九十九歲高齡仙逝??磥碛捎趹?zhàn)爭和人為的阻隔,兩個學人晚年未能就漢字、漢學和辭書編纂交換意見,雖不無遺憾,但兩人分別留下一簡一繁各具特色的漢字工具書,給后學很多啟發(fā),這也可認為學人的宿愿得酬了。
商務印書館為紀念建館一百零五周年和張元濟誕辰一百三十五周年,擬將隱逸半個世紀的《節(jié)本康熙字典》重印問世,這不僅有紀念的意義,而且會給漢字研究和辭書編纂事業(yè)很多啟發(fā)。
陳原 謹識
二零零一年九月十日
【注一】《小引》提供的數(shù)據(jù),《康熙字典》共收四萬六千六百字(40200+6400=46600),據(jù)中華數(shù)據(jù)1962年《康熙字典》影印本《出版說明》則為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字,一般用這個數(shù)據(jù)(參見劉葉秋著《中國字典史略》,中華書局,1983,頁139),但王竹溪教授汰其誤植得四萬二千零七十三字。
1
《中華民族的人格》
這本書是張元濟先生1937年編著的,書中記述了中國古代十幾位義士的故事。他們的境遇不同,地位不同,舉動也不同,但是都能夠表現(xiàn)出一種至高無上的人格。
藉由此書,先生希望告訴國人,我們這個民族從不缺少頂天立地的豪杰,他們或重然諾,講信義,或臨危不茍,忠肝義膽,甚或殺身成仁,舍生取義。這才是中華民族的真人格、真精神。
就在這一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相繼淪陷,抗日戰(zhàn)爭全面打響。無數(shù)人像這本書里提及的義士一樣,投身烽火硝煙,筑起血肉長城。
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張元濟先生堅信,只要堅守中華民族的可貴人格,民族精神就在,國家就不會滅亡。
2
《涉園詩錄》
張元濟先生詩文集
紀念商務印書館
成立120年
著名出版家張元濟
誕辰150周年
《告別詩十首
別商務印書館同人》
壬午年五月二十七日
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書林努力來。
此是梁田好耕種,有秋收獲仗群才。
3
《張元濟畫傳》
政協(xié)會議
1949年,張元濟趕赴北平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當選為第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10月1日,他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開國大典,觀看了閱兵式。
政協(xié)會議繪圖
筆耕不輟
1950年,病榻上的張元濟開始整理《涵芬樓燼余書錄》。全書1951年5月由商務出版,分為4卷,線裝裝訂成5冊,書末附有《涵芬樓原存善本草木》,著錄了被毀善本古籍1700余種,是中國文化史上曠古罕見的浩劫的記錄。
病榻上堅持工作的張元濟
4
《張元濟全集》
5
《涵芬樓燼余書錄》底稿本
6
校訂元明雜劇事往來信札
一函六冊、線裝出版
7
張元濟日記
1949年赴會日記
一九四九年赴會日記 九月十一日 天頭 宴商務舊友。 早陶孟和來。馬寅初來。胡慕曾、陳叔通來。 午刻宴郭沬若、沈雁冰、胡愈之、沈衡山、葉圣陶、宋云彬、馬寅初、黃任之、 鄭振鐸、陳叔通于歐美同學會,周建人、馬夷初、伊見思、宣節(jié)[信]予均在座。英兒同往。 午后王重民來。王岷源、祥保亦至。胡慕曾來。往訪陶孟和。晚飯來《大公報》記者高女士來謁,未見。傍晚,周恩來來,談半小時而去。精神奕 奕。臨行來屬英兒伴余到會,伊當招呼。祥保、岷源來。
8
商務印書館民國老課本經(jīng)典誦讀
我國近代教育史上一套成功的新式教科書
1902年,以“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為宗旨的商務印書館編印出版了我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套成功的新式教科書。
教科書一經(jīng)面市,風靡全國,并影響了此后學制的確立和新學風的養(yǎng)成,是商務印書館作為一個重要的文化教育機構的肇始。
本叢書按照啟蒙、常識、歌謠、修身、故事、童趣六大類,
從商務民國老課本中擇取精華課文輯錄而成。
叢書配以師生朗讀的CD,以利于小讀者體味民國教科書的本來風貌,方便小讀者對這些篇章的閱讀與學習。
end
每日一書
《希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