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韓趙魏三家分晉是春秋戰(zhàn)國的分水嶺,那魏文侯就是開啟戰(zhàn)國時代變法改革,富國強兵的先驅,甚至是整個華夏歷史第一位改革家。
魏文侯通過重用李悝、吳起等新興地主階級改革能臣,瓦解奴隸制度,打破奴隸主舊貴族統(tǒng)治,使魏國迅速從一個弱國小國蛻變?yōu)閼?zhàn)國時期第一個諸侯霸主,從此奠定魏國百年霸業(yè)。
話說在公元前453年,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三個大夫合伙剿滅了晉國最強大的卿大夫家族智氏,瓜分了晉國大部分領土。
晉國國公雖然還在,但已名存實亡,韓趙魏成為晉國主宰,這就是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晉,從此中國歷史進入戰(zhàn)國時代。
然而晉國被瓜分后,這三家并沒有過上高枕無憂的日子,尤其是魏氏(晉國在法律意義上還存在,韓趙魏雖然分晉,但依然以上卿的身份行事)。
由于在攻滅智氏、三家分晉中,趙國出力最多,加上本身實力最強,所以趙氏獲利最多,韓魏較少。
趙氏得到晉國北部的大片土地,并向東越過太行山,占有邯鄲等河北部分領土,韓魏在趙的南部,其中韓氏偏東,魏氏偏西。
尤其是魏國,趙氏占有的智氏領地正壓在魏氏的腦門上,魏氏在戰(zhàn)略上面臨很大壓力。
這還不算,魏氏的西邊是一河之隔的秦國,東邊是新興的韓氏,南邊是楚國和鄭國,魏氏周邊強國林立,被緊緊地裹在晉西南一隅。
魏氏在地緣上處于四戰(zhàn)之地,沒有任何回旋空間,稍有不慎就面臨傾巢覆滅。
再加上魏氏核心地區(qū)是山西運城谷地,四周被呂梁山、黃河大拐彎等山脈大河包圍,戰(zhàn)略生存空間狹小,極易被敵方封鎖,所以魏氏面臨的首要任務不是如何擴張,而是避免不被吞并。
公元前425年,魏斯繼任為晉國正卿,也就是后來人們所稱的魏文侯。
他上臺后精準地判斷出魏國的艱難處境,要想不被列強吃掉,必須改革自強,然后是打破封鎖、向外發(fā)展,這是魏斯給魏氏立下的戰(zhàn)略兩步走目標。
魏斯上位當年任用上郡守李悝為相實行變法,在當時中國處于奴隸社會末期,中國從夏啟到春秋末期,奴隸制度已經(jīng)走過一千多年的歷史。
到戰(zhàn)國初期,鐵器的出現(xiàn),農業(yè)生產力的提高使西周以來的公有井田制幾乎崩潰,土地私有化開始普及。
地主,一個新興的社會階層逐漸壯大,而井田制和分封制的解體導致奴隸制度衰落,地主階級大有取代奴隸主階級的趨勢。
而此時的各諸侯國的統(tǒng)治者仍是奴隸主舊貴族,面對這個腐朽落后的舊貴族集團,魏斯直接來個釜底抽薪。廢止了世襲貴族特權,主張有功勞才能獲得封賞。
對于那些碌碌無為,躺在家中享受成果的舊貴族,魏斯絕不心慈手軟,就這樣,一批對國家無用且有害的特權階層的人物被趕出政治中心,一些出身于一般地主階層的人因戰(zhàn)功或因其才能而躋身政界。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對腐朽落后的世襲制度的挑戰(zhàn),此舉揭開了地主階級對奴隸主貴族斗爭的序幕,為以后封建君主制代替奴隸制開辟道路。
魏斯通過廢除“世卿世祿”制度,激活了政治活力,選拔出很多像吳起、西門豹等杰出人才,從此貴族專政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我們前文說過,西周以來實行井田制,農民首先要為公家的土地服務,王畿地區(qū)的服務對象是周天子,其他封地的服務對象就是各個諸侯,剩下才是自己的。
說白了,農民與周天子為首的統(tǒng)治階級是人身依附關系。
而隨著春秋時期以來,周天子威嚴不再,各諸侯國連年征戰(zhàn),井田制已經(jīng)名存實亡,農民早已各顧各的,而農民自己干活的生產效率要遠高于井田制下的耕作。
魏斯看準這一點,決定徹底釋放生產力,讓農民盡可能多的開墾土地。
首先是統(tǒng)一分配農民耕地,在制度上拋棄井田制,鼓勵農民從事農業(yè)生產。
其次是建立平糴法,在豐收時平價收購糧食儲存,發(fā)生饑荒時又低價賣給農民,防止谷物太貴而擾民,或太賤而傷農,這樣做的后果就是農民安于生產,生活穩(wěn)定。
繼而極大地促進魏國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同時也讓農民樂于生產,使農民勤于耕作,通過付出更多的勞動,開墾更多的荒地土地,從而在根本上瓦解奴隸主的剝削,消除魏氏圖強的阻礙。
魏斯通過一系列變法改革,成功推翻奴隸主統(tǒng)治,使魏氏煥發(fā)生機,在完成了第一步戰(zhàn)略后,魏斯開始實施第二步戰(zhàn)略對外擴張。
魏斯看來,如果魏國想要成為強國,沒有充足的國土戰(zhàn)略空間是萬萬不行的,由于魏氏處于四戰(zhàn)之地,不可能同時出擊,只能穩(wěn)一個打一個。
對于東方的韓趙,魏氏認為,趙氏實力強出韓魏一大截,如果與趙開戰(zhàn),只能聯(lián)手韓氏,最后的結果肯定是兩敗俱傷。
如果聯(lián)手趙氏攻取韓氏,無異于與虎謀皮,唇亡齒寒的道理,魏斯還是懂的,只有保持韓趙魏三角關系穩(wěn)定才有利于魏氏。
于是他采取和趙聯(lián)韓戰(zhàn)略,并主動提出會談,最終,趙魏韓暫時放棄了內斗,走上了各自發(fā)展的道路,這也是魏斯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勝利。
然后魏斯調頭向西,向秦國開戰(zhàn),以換取戰(zhàn)略空間。
公元前413年,魏斯啟用吳起,率領魏軍在河西戰(zhàn)場戰(zhàn)勝秦軍,沖破秦軍西河防線,直撲秦國進入渭河平原的咽喉要地鄭(陜西華縣),秦國舉國震驚。
隨后,吳起指揮渡河的魏軍陸續(xù)占領了秦國多個城池,同時還向北奪取了戎狄少數(shù)民族的大片土地,并在此設置了上郡,控制了西方與中原交通的黃金通道。
自此,魏國將秦國壓制在洛水以西長達八十年,魏氏則利用地理上的壟斷地位,控制秦國同中原的交流,從中攫取暴利,秦國受到了很大的削弱,魏國卻越來越富,至此魏斯的戰(zhàn)略目的已經(jīng)達到。
前405年,魏斯與趙韓兩家共同平叛齊國內亂,齊國君主齊康公被聯(lián)軍所俘虜,與三晉君主一起朝見周天子。
前403年,九鼎聲響,周威烈王正式承認韓、趙、魏三家為諸侯,魏斯以魏文侯的身份出現(xiàn)在歷史舞臺上,魏國則成為列國中脫穎而出,成為新的中原霸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