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由看理想和大內(nèi)密談共同出品的《中國搖滾小史》。
8月18日傍晚7點半左右,2019年帕蒂·史密斯的個人演唱在巴黎的奧林匹亞劇場舉行。演出是8點開始,我7點多到的時候門口已經(jīng)布滿了人,有很多是年紀比較長的人,甚至是頭發(fā)花白的一些老姐姐。
為什么要去巴黎看帕蒂·史密斯的演唱會?
作為一個搖滾樂迷來講,帕蒂·史密斯永遠是我的精神偶像和女神,但是我從來沒有看過她現(xiàn)場的演出,我去過很多國外的音樂節(jié),但都沒有碰到過帕蒂·史密斯。
這幾年我們喜歡過的一些經(jīng)典的音樂人都陸續(xù)去世了,比如說萊昂納德·科恩、大衛(wèi)·鮑伊等等。這個星球上曾經(jīng)光芒四射的那些人正在一個一個地離去,地球會變得越來越荒涼。
萊昂納德·諾曼·科恩(Leonard Norman Cohen),早年以詩歌和小說在文壇成名,后來成為歌手。代表歌曲有《Hallelujah》(哈利路亞)、《Famous Blue Raincoat》(著名的藍雨衣)、等。被《紐約時報》贊譽為“搖滾樂界的拜倫”
大衛(wèi)·鮑威(David Bowie),英國搖滾歌手、演員
帕蒂·史密斯今年已經(jīng)73歲了,她作為一代朋克教母,活過了她身邊所有同時代的人,我還是想在有生之年看一場她的演唱會。
我在大學時代盲淘淘到的第一批打口帶里面,就有一張是帕蒂·史密斯的《Gone Again》。
我是被穿著風衣長發(fā)的封面照片所吸引,買回家之后聽了兩三遍,都沒有聽清楚這是一個男的還是一個女的,但非常迷人。
后來就自己上網(wǎng)頁查資料,知道原來她是帕蒂·史密斯,而且在剛出《Gone Again》那張專輯的時候,她已經(jīng)是非常頂級的搖滾樂藝術(shù)家了。
后來就開始回溯,聽她以前的音樂,包括像最著名的《Horses》那一張,系統(tǒng)地去了解這樣的一個人,會覺得她的音樂里面一直有一股特別堅韌又柔軟的力量噴薄欲出,給我非常強烈的感覺。
我覺得藝術(shù)家就是要有這樣的力量才可以稱其為一個藝術(shù)家。
與帕蒂·史密斯一起的文藝之旅
帕蒂·史密斯也是一個小鎮(zhèn)姑娘,她家境很貧困,但是一直很喜歡讀書,喜歡詩歌。她去了紐約,在那邊很苦地打工,在咖啡館里面刷盤子,去書店里面幫人錄賬等等,但是她一直在寫詩和寫歌,找到一些機會就在酒吧里面讀詩,慢慢又開始做音樂。
她出了一本書,就是講她那段生活,叫《只是孩子》。
理想國2017年出版
《只是孩子》講述了帕蒂·史密斯與羅伯特·梅普爾索普的愛情,以及他們是如何走上藝術(shù)道路的。
這本書得了國家圖書獎,是講述帕蒂·史密斯和她當時的攝影師男朋友怎么樣在60年代到80年代住在切爾西旅館里面,他們艱辛但璀璨的文藝之路。
這本書也由理想國出版過,在國內(nèi)有很多受眾,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我也是這樣一直在文本里面,在音樂里面去按圖索驥的尋找這位所謂的朋克教母、文藝女神,她的藝術(shù)之路。
然后恰好在2019年的時候有巴黎這一場演出,帕蒂·史密斯跟巴黎的關(guān)系也是非常緊密的,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是最早受詩歌的影響而走上文藝的道路。
她崇拜的人,包括蘭波、魏爾倫都生活在巴黎,帕蒂·史密斯曾經(jīng)很虔誠地去巴黎看過蘭波的墓地,甚至花重金買下了蘭波以前經(jīng)常去的一個海邊的搖搖欲墜的咖啡館。
蘭波,19世紀法國著名詩人,早期象征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超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鼻祖。
在帕蒂·史密斯的另一本書《時光列車》里,她詳細地記錄過這些故事。
理想國2017年出版
《時光列車》是帕蒂·史密斯繼《只是孩子》之后,再次奉獻給世人的一部回憶錄。作者將本書稱為自己的“人生路線圖”,全書包含二十則隨筆,又如同二十個懸浮的車站,串聯(lián)起她周游世界時曾流連過的咖啡館或其他地點。
我覺得我不僅僅可以去看帕蒂·史密斯的演出,也可以沿著她的道路去尋找她當時的文藝之旅,所以我提前一周就到了巴黎,我也在她曾經(jīng)待過的花神咖啡館去待過一個下午。
花神咖啡館是巴黎非常文藝的一個咖啡館,也是當年薩特和波伏娃約會的地方。
巴黎有很多這樣的公共空間,有很多的文藝的神話和傳說,包括花神咖啡館旁邊的雙偶咖啡館,也是當年海明威等人談?wù)撐膶W的地方。
巴黎左岸的藝術(shù)和文化氛圍當時影響了幾代人,也促成了很多的文學作品。
我坐的位置是她1990年和安特衛(wèi)普六君子之一的安迪·穆拉米斯特當時坐過的那個位置。
“安特衛(wèi)普六君子” (The Antwerp Six) ,是指上世紀80年代初在歐洲時尚界崛起的六位比利時設(shè)計師的總稱。
90年代,他們坐在那聊天,后來就開創(chuàng)了一系列暗黑風格、中性系的時裝,引領(lǐng)一代潮流。
在花神咖啡館發(fā)呆的那個下午,我也有在想,她一直是在現(xiàn)實世界里去踐行著自己的文學、文藝的夢想,去致敬自己喜歡過的文藝大神,又用她自己的能量把這些人的聲量擴大出來,讓更多的人去知道。
我也去了她曾經(jīng)去過的莎士比亞書店,莎士比亞書店也很有名,而且很多作家在那駐留過,寫過很多關(guān)于它的書,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淪落成了一個網(wǎng)紅打卡點的地方。
沿著書中路線,我去到以前帕蒂·史密斯經(jīng)常去的蓬皮杜藝術(shù)中心,包括凡爾賽宮等等。她去過的地方,她之前有寫過的地方,我?guī)缀醵既ダ@了一圈。
如果是作為一個過客,作為一個路人,你可能就是這樣匆匆一瞥,覺得它跟其他的書店,或者是跟其他的咖啡館也沒有什么不同。但是當你心里揣著這些故事典故和你向往的這個精神世界的生活的時候,你還是會覺得這里跟其他的地方是不一樣的。
做一個單純閑晃的文藝青年,
是難以感受活著的特殊意義的
總體來講,這種走走晃晃還是會讓人覺得當一個文藝青年太容易了,你可以在書店門口拍一張照片,發(fā)到朋友圈里面,很多人去點贊,但又能怎么樣呢?
在前兩天的閑晃里邊,我也有一點懷疑自己:我就做這樣一個閑晃的文藝青年了,它很容易,但是它不沉重,讓你感受不到自己活著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意義。
關(guān)于這一點,因為自己最近也在考慮自己的選擇或者說是方向——做一個純粹的創(chuàng)作者?還是一個有職業(yè)規(guī)劃的人?
這些疑問一直在伴隨著我,在我的旅途當中,這些情緒會放大,也希望能夠?qū)ふ乙恍﹩⑹尽?/span>
這個啟示的到來是在8月18號晚上帕蒂·史密斯的演唱會開始的那一剎那,好多事情就沒有那么懷疑了。
帕蒂·史密斯開場的時候就用非常大的能量演唱了那首非常著名的《People Have The Power》。
所有人都拍手站立,你要想象,其中有一半的人都是年過半百的老滾青。
在舞臺上的帕蒂·史密斯73歲,但是非常有活力,一舉一動,你就會感覺到時間在她的生命里流過,留下的全都是有質(zhì)感的東西,這些質(zhì)感在她素簡的著裝、隨意披散的白發(fā),在她堅定的眼神和說笑之間就流露出來。
你能夠感受到這個人的能量。
像《people have the power》這樣的歌,不僅僅是帕蒂·史密斯的一首作品,它被拿到聯(lián)合國等等很多地方,用來做環(huán)保、社會議題的一些訴求。
一個藝術(shù)家的個人能量,其實可以影響和推動一個時代往前發(fā)展的。
帕蒂·史密斯在演唱會上致敬了很多人,比如說她很喜歡的吉姆·莫里森。
樂隊“大門”(The Doors) 的主唱,大門是20世紀60年代最重要的樂隊之一
蘭波、吉米·亨德里克斯,滾石的賈克爾——她很巧妙地去模仿了一下他(賈克爾)說話談吐的那一個瞬間,很傳神——還有鮑勃迪倫等等。
吉米·亨德里克斯,被公認為是搖滾音樂史中最偉大的電吉他演奏者
她向世人展示的是她完全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以及她當年被哪些人所影響過,才成就了現(xiàn)在的她。
她的樂手都是一些比較老的樂手,無論是琴還是貝斯還是鼓,其實都不是現(xiàn)在那種很新潮的類型。作為偏老式的搖滾,甚至是有一點布魯斯的感覺。
她有長篇的敘事,也會有大量的非演唱的念白、朗誦和獨白。
她唱了幾首和巴黎有關(guān)的歌,比如《1959》,這首歌其實是非常敘事的,是關(guān)于巴黎早年的一些社會運動和青年人的熱血,用比較冷靜旁觀的方式去闡述。
再之前,一些更經(jīng)典的歌,比如《Horses》,她也做了現(xiàn)場版本的演繹。
她自己彈吉他,全程十幾分鐘只有一個和弦,但跟樂手的伴奏,包括氛圍的帶動,包括節(jié)奏的轉(zhuǎn)換,包括整個氣氛的延展都非常完美。你就覺得,一個和弦原來可以這么神奇。
演唱部分、舞臺表演的部分真的是滿分,對一個73歲的人來講,火力、持續(xù)力、凝聚力全都非常棒。
在《Horses》的帶動下,整個舞臺,包括舞臺下面全都沸騰了。那一刻你就覺得這個人何其偉大,因為她一直是在穿西裝,打扮得非常中性,包括說話、談吐、首飾也都非常中性,有一點大祭司的神圣感。
但是嘮家常的時候,她就隨手編她的長發(fā),把它編成麻花辮,那一刻就是在講自己生命中的一些過往,所以寫了哪些歌等等,又很日常,你會覺得她很親切。
她的親切和她的莊嚴可以瞬間轉(zhuǎn)換。
她的每一次出現(xiàn),
都在我人生的重要節(jié)點
帕蒂·史密斯后期的作品也很影響我。帕蒂·史密斯的那張打口帶是我買到的第一批打口帶,包括我當年寫下的第一篇可以發(fā)表的樂評,寫的就是《Gone Again》這張專輯,發(fā)表到了通俗歌曲的一個小豆腐塊上,開啟了我的樂評人之路,包括音樂記者之路。
她是開啟的一個按鈕,但這個按鈕并不是說在開啟之后就失效了。
帕蒂·史密斯的很多張專輯都是很偶然地掐到了我人生比較重要的一個節(jié)點上。比如說2012年那張《Banga》也是沉寂了很久之后出的一張專輯。
很多人都會覺得2012那一年非常特殊,因為之前有一部科幻電影《2012》,包括有預言說2012年是人類世界的末日,在“末日說”的背景下,帕蒂·史密斯發(fā)表了《Banga》。
同年,鮑勃·迪倫和萊昂納德·科恩都發(fā)表了專輯,全部都是關(guān)于未來世界,就是我去世了或者我死了,搖滾的世界消失了,那我該怎么辦的問題,大家不約而同地探討了末世。
那會兒我自己也比較消沉,2012年,作為一個搖滾青年,D22是在那年倒閉的,很多搖滾樂隊是在那年解散的,內(nèi)心向往的理想主義的東西是在那一年破碎的。
但是,就是在這一年年終的時候,你聽到了《Banga》這張專輯,它里面有一首歌叫《Amerigo》,就是發(fā)現(xiàn)美洲新大陸的那個人的名字,也代表美國。
她一直在這首歌里在說,你怎么樣去告別舊的世界去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大陸,然后Wake Up !Wake Up!
這首歌在當時給了我非常多積極力量。
在2012年之后,我也開始做關(guān)于民謠的推廣、演出等等,你會覺得音樂不僅僅是在俱樂部里,不僅僅是在年輕人的反叛和躁動里,你有一個新的大陸,我的新大陸就是民謠。
當時我去跟周云蓬、野孩子、小河、萬曉利等等,我們一起去“走唱”,去臺灣、去香港、去法國,去全國各地巡演,那個時候其實樂隊巡演還不是一個常態(tài)。巡演是那個時候從這些民謠音樂人肩挑手扛的走唱開始的所謂的巡演的雛形。
你精神世界的新大陸在哪呢?它可能不僅僅是在一個城市最熱鬧的、最時髦的俱樂部,它也在江湖、在山海、在土地。
后來帕蒂·史密斯又出了非常多的現(xiàn)場專輯,跟不同的音樂人的合作,包括自己的新歌等等,一直保持著持續(xù)旺盛的演出和出專輯的節(jié)奏。
包括她又寫了一本非常有重量的書叫做《時光列車》,回顧她后來離開紐約之后的一些生活,那本書也很影響我。
你如果有感覺你就一直去堅持輸出,這是一件無比正確的事情。
因為我也看到過很多人,有很好的才華和表達能力,但是中途會放棄,比如說因為一些現(xiàn)實的問題、身份的轉(zhuǎn)變,或者是生活的窘迫等等,會改變自己。
但帕蒂·史密斯無論經(jīng)歷過什么,都在堅持創(chuàng)作,包括她生活中經(jīng)歷過很多次痛苦的離別,她的男友的去世、丈夫的去世、弟弟的去世等等。接連遭受這樣的打擊,但是她依然生命力非常頑強地在創(chuàng)作和表達的一線。
這些創(chuàng)作和表達也是一種梳理和療愈自己的過程。當她去寫這樣的書的時候,當她去唱這樣的歌的時候,她其實也在給自己療傷。
大部分的音樂、詩歌、文學其實很多都是在梳理自己內(nèi)心的這些困惑和創(chuàng)傷,這些輸出也會變得非常有價值,這個就回應(yīng)了我一開始作為文藝青年在巴黎閑晃的疑慮。
你如果只是表達生活中美好的這一部分,我喝咖啡、我逛書店、我去左岸溜達,它是很文藝,但是非常的輕浮。因為這個東西人人都可以得到。
并非人人都能得到的東西是什么?人人避之不及的東西是什么?
是內(nèi)心的黑暗和痛苦。
你去挖掘它們,才能夠變成你創(chuàng)作的寶藏。
所以這一趟巴黎之旅,包括去看帕蒂·史密斯的演出前后心路的變化,希望跟喜愛音樂的朋友們分享。
我們別被太容易的生活所迷惑,還是要不停地去翻檢自己,去輸出自己,去自己的內(nèi)心尋找那些可能是黑暗甚至痛苦的東西,它才是你生命中最有力量的那個東西。
你只有正視了這些,你才能找到自己所謂的生命的意義。
快樂很容易痛苦很難得,讓我們一起去正視我們自己心中的這些真正的財富。
只是孩子
帕蒂·史密斯 著
點擊書封,即可購買
這是愛的夏天,也是躁動的夏天,一次在布魯克林的偶遇,將兩個年輕人引向了藝術(shù)、奉獻和啟蒙的道路。
日后,帕蒂·史密斯會成為一名詩人和表演者,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則將自己極具挑釁的風格對準攝影。而此時,他們只是兩個饑腸轆轆的年輕人,在城市中穿行,被純真和熱情所裹挾。
《只是孩子》以愛情故事開始,以挽歌結(jié)尾。它是對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紐約的一次禮贊,那時,這座城市正在逐漸發(fā)展為西方世界的文化之都。這本書記述了它的富庶和貧窮,也描摹了它的混混和惡棍。它講述了一個真實的神話,勾勒出一幅正在向上攀登的年輕藝術(shù)家的畫像,而預示著名望降臨的序曲也隨之奏響。
時光列車
帕蒂·史密斯 著
點擊書封,即可購買
《時光列車》始發(fā)自伊諾咖啡,在這間她每天早上都會造訪的格林威治村的咖啡館里,史密斯啜飲著黑咖啡,觀看當今世界的蜃景,懷揣對事物過往面貌的眷戀,不時埋頭進筆記簿里奮筆疾書……她流暢、精妙的筆觸,帶領(lǐng)著讀者在夢境與現(xiàn)實、過去與當下之間穿梭。
跟隨著作者所提供的漂移不定的路線圖,我們得以不斷接近她生命中那些重大事件的核心,和她共赴堂吉訶德式的冒險,并將最終與她共同凝視痛失愛侶——吉他手弗雷德·索尼克·史密斯——之后所無法彌補的生命黑洞。作者多年來拍攝的黑白寶麗來照片穿插在書頁之間,仿佛來自舊日時光的護身符。本書再次證明了帕蒂·史密斯是當今藝術(shù)家中最為獨特與非凡的一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