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明代和清代早期的折騰,黃花梨和紫檀越用越少。到乾隆朝時,從南洋(東南亞)進口的酸枝木,開始大量替代黃花梨和紫檀,成為高端紅木家具的主要用材。酸枝,原名“酸紫”,因其味如醋,色如紫檀,故名,后來被訛寫為酸枝。
酸枝是豆科植物中蝶形花亞科黃檀屬植物,種類很多,成材期在300年左右。中國人歷來喜歡紫色的器物,認為紫色代表著祥瑞和富貴。故宮博物院的朱家溍先生在其《明清家具》中指出:酸枝木以黑酸枝最優(yōu),色澤由紫紅至紫褐或紫黑,木質(zhì)堅硬,拋光效果好,極接近紫檀木,唯紋理較粗,不易辨認。
根據(jù)2017年最新修訂的紅木國標(biāo)中的要求,可歸屬為國標(biāo)黑酸枝的只有7個樹種,它們同時滿足以下幾個必備條件:黃檀屬樹種,散孔材,木材結(jié)構(gòu)細至甚細,木材含水率12%時的氣干密度大于0.85,心材顏色為栗褐色或其他相近顏色,常帶深色條紋。
國標(biāo)黑酸枝中的盧氏黑黃檀和東非黑黃檀產(chǎn)自非州,巴西黑黃檀、亞馬遜黑黃檀和伯利茲黑黃檀產(chǎn)自美州,刀狀黑黃檀和闊葉黑黃檀產(chǎn)自東南亞。也就是說,清代流傳下來的黑酸枝家具,使用的是刀狀黑黃檀和闊葉黑黃檀。目前,家具市場上流通較多的,是刀狀黑黃檀、闊葉黑黃檀、盧氏黑黃檀和東非黑黃檀。
黑酸枝是僅次于除黃花梨和紫檀的紅木家具用材,油性大密度高,木性穩(wěn)定不易開裂,特別適合在沿海和潮濕地區(qū)使用,深受廣東一帶的消費者喜愛。為了牟利,有些黑心商販將其他木材經(jīng)染色等特殊處理后冒充為黑酸枝,或者將一些材質(zhì)、顏色、紋理和黑酸枝類似的硬木,冠以“非州黑酸枝”、“南美黑酸枝”等稱號,掛羊頭賣狗肉。
市場上冒用為國標(biāo)黑酸枝的木材,常見的也有7種。其中,交趾黃檀和巴里黃檀屬于國標(biāo)紅酸枝(29種紅木之一),黑鐵木豆、相思木、黑蘇木、風(fēng)車木和毛欖仁不是紅木國標(biāo)樹種,但也算是深色名貴硬木家具的常用材。交趾黃檀經(jīng)氧化或陰腐后,會使材色由紅褐色變?yōu)楹诤稚?,巴里黃檀縱向板的花紋和刀狀黑黃檀香相似,經(jīng)染料煮過后可以冒充黑酸枝。
國標(biāo)中的黑酸枝和紅酸枝,木材新切面有濃郁或微弱的酸香味,而黑鐵木豆、相思木、黑蘇木、風(fēng)車木和毛欖仁這些樹種,則沒有明顯的酸香氣味或者沒有氣味。另外,黑蘇木、風(fēng)車木和毛欖仁的木材顏色為黑色、栗褐色或黃褐色,和國標(biāo)黑酸枝材色接近,而黑鐵木豆和相思木的材色,則從紅色到黑色變化較大。
除了上述區(qū)別,假冒黑酸枝的樹種,在材色和材質(zhì)上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要正確鑒定它們,還需要從木材的宏觀構(gòu)造和微觀特征等方面入手。由于黑酸枝在清代中晚期的一枝獨秀,現(xiàn)在的老家具收藏領(lǐng)域,以黑酸枝最為多見。接下來,我們重點科普兩種清代黑酸枝家具用材的鑒別。
1、刀狀黑黃檀。生長輪不明顯或略明顯,心材新切面為紫黑或紫紅褐色,常帶深褐或栗黑色條紋,結(jié)構(gòu)細而均勻,紋理非常直;木材弦切面上有刀狀花紋,木質(zhì)
重硬細膩,非常適合雕刻;管孔在肉眼下可見,弦向直徑最大182微米,平均118微米;軸向薄壁組織在肉眼下明顯,為同心層式波浪形;木射線在肉眼不可見,波痕在放大鏡下可見,射線組織同形單列;氣干密度在0.89到1.14之間;
2、闊葉黑黃檀。生長輪不明顯或略明顯,心材為淺金褐、黑褐、紫褐或深紫紅色,常有較寬但相距較遠的紫黑色條紋,木屑酒精浸出液有有明顯紫色調(diào),結(jié)構(gòu)細(比刀狀黑黃檀粗),紋理交錯;管孔在肉眼下可見,含樹膠,弦向直徑最大267微米,平均144微米;軸向薄壁組織很明顯,為環(huán)管束狀或聚翼狀;木射線和波痕在放大鏡下可見,射線組織同形單列及多列;氣干密度在0.75到1.04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