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 揭西縣 劉云月
首先感謝湖北省劉昌漢宗長、江西省劉洋宗長為本文寫作提供歷史資料,對本文提出寶貴修改意見。
在《應(yīng)把客家劉氏編譜歷史真相告訴宗親》一文中,曾對自宋至清各朝代劉氏先賢編寫客家劉氏族譜作了概述,且只局限于討論客家劉氏廣傳公此宗支的編譜歷史。現(xiàn)在向大家介紹清朝道光皇帝下頒“譜詔”,劉氏先賢如何“奉詔”適時編寫客家劉氏族譜。
首先介紹二本道光朝期間編的客家劉氏族譜:
1、劉韻珂主修《劉氏通譜》:本文中簡稱《劉氏通譜》
2019-10-15 19:16網(wǎng)上發(fā)現(xiàn)劉晉元宗長發(fā)文說:近日劉氏族人劉天運聯(lián)系說發(fā)現(xiàn)劉韻珂主修敦睦堂《劉氏通譜》資料,遂根據(jù)提供的信息查找,從上海圖書館藏家譜中找到該套資料。劉晉元宗長選 擇性介紹了劉韻珂主修《劉氏通譜》中有關(guān)客家劉氏內(nèi)容。江西省劉洋宗長提供了基本相同的資料。
2、湖北巴東劉氏國弼公宗支《南京譜》:本文中簡稱《南京譜》
湖北省劉昌漢宗長提供《南京譜》資料:廣傳公之子巨漢公生子華四,字鳳騫,娶妻王氏,世居金陵(南京),下傳裔孫枝繁葉茂,于清乾隆癸巳歲(1773年)合族創(chuàng)修梓譜,取譜名《南京譜》,道光十八年(1636年)二修,光緒癸已歲(1893年)三修,譜中錄入道光朝時期劉繹為客家劉氏敦睦堂錄譜內(nèi)容。
現(xiàn)在根據(jù)《劉氏通譜》和《南京譜》所入錄有關(guān)道光朝客家劉氏編譜內(nèi)容,結(jié)合網(wǎng)上所搜集資料介紹如下:
一、 道光皇帝給劉氏眾朝官下頒“譜詔”:
還沒有發(fā)現(xiàn)相關(guān)資料,介紹道光皇帝出于什么原因或目的頒下圣旨,要求或贊同劉氏眾官員編寫族譜,但道光皇帝對劉氏眾官員下頒的“譜詔”卻存檔在客家劉氏族譜中。
《南京譜》載:
道光帝敕劉氏群臣修族譜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古者姓氏之權(quán)出于上故姓氏以明后氏姓氏之權(quán)出于下故姓氏難教夫繼序關(guān)于風化大矣昔五帝之相承三王之相繼無非其于之后漢之高祖本于唐堯唐之太祖出于皋陶義朝實出伯夷旋源仙派繩繩有序金枝玉葉秩秩可稽其在朝文武百官夈皆有啟宗當后修述祖宗之源流始末以進俾朕得以伉本朝人物之盛也嗚呼本茂劉枝繁源深則流遠雖見祖宗之有自實衍譜序于無窮故茲詔示咸使聞之
謹辟
《劉氏通譜》載:跋
敕賜劉氏譜跋宸翰朕
聞有故國必有故家,歷觀往古,無不皆然。爾劉氏群臣,咸識天命之攸歸,既佐我圣太祖于開國,歷仕六代,忠清公毅。爾同宗祖伯大臣權(quán)之,又能竭忠貞之力,作我仁祖股肱,后先繼相,接武薇垣,誠我朝之故家也。
道光十六年九月 日 跋
二、那位官員參予編寫客家劉氏族譜:
有多少劉氏官員響應(yīng)道光皇帝的“譜詔”或“應(yīng)詔”參予編寫劉氏族譜還沒有資料,現(xiàn)僅從參予編寫客家劉氏《劉氏通譜》的官員和《南京譜》中錄入狀元劉繹編譜說起。《劉氏通譜》中介紹其主修通譜五人:劉韻珂(現(xiàn)在浙閩總督)、劉喜海(藩臺)、劉源灝(皋臺)、劉師陸(道臺)、劉 沄(道臺),協(xié)修通譜:劉定裕、劉 崐、劉熙載、劉書年(以上四名系翰林院編修)、劉松駿、劉有銘、劉其年(以上三名系翰林庶吉士)、劉子城、劉廷檢、劉 鎔、劉齊銜、劉祝庚、劉德鈞、劉步骃、劉鴻恩、劉秉厚、劉惠人(以上十名系主事)。
劉韻珂等是什么職位的官員?請看:
劉韻珂(1792~1864) 字玉坡,號荷樵,山東汶上劉樓鄉(xiāng)劉樓村人。嘉慶11年(1806年)中拔貢,朝考第一,授刑部七品小官。后擢升員外郎、郎中。道光6年(1826年),京察列為一等,授道府級品位。其后青云直上,歷任徽州、安慶知府,云南鹽法道,浙江按察使,四川布政使等。道光20年(1840年)繼任浙江巡撫,道光23年五月,擢升閩浙總督。道光29年以年老多病為由,告假還鄉(xiāng),同治初年,皇帝詔他進京,委以三品京官。他以耳聾目昏等由相辭。同治3年(1864年)卒于家中?!?/span>
劉喜海:(1793-1853)是清朝名臣劉墉的侄孫,山東諸城人,字吉甫,號燕庭,舉人出身,曾任陜西按察使和浙江布政使。
劉源灝:(1794-1865)字鑒泉,號曉瀛,世居直隸永清縣劉薪各莊村。清嘉慶21年(1816年)22歲時得中舉人。道光3年(1823年)考取進土,投翰林院編修,參加重修《康熙字典》,道光19年(1840年)升任陜西督糧道。
劉師陸:灌北大興人,進士出身。嘉慶25年(1820年),登進士。道光16年(1836年)擔任廣州府南海縣知縣。后由劉開域接任。道光18年(1838年),再任南海縣知縣。
劉 沄:道光9年(1829年)【三甲】進士
劉定裕:字仲容號鵠仁,湖北孝感縣(今孝感市)人。清朝翰林。道光18年(1838年)戊戌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
劉 崐:(1808---1888)字玉昆,號韞齋,云南普洱景東縣人。道光12年(1832年)鄉(xiāng)試舉人,道光21年(1841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歷任翰林院編修,侍講、侍讀學士、內(nèi)閣學士。
劉熙載:字伯簡,融齋,江蘇興化人。道光24年(1844年)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子司業(yè),詹事府左中允。曾督學廣東,任未滿而告歸。
劉書年:(1811-1861),字竹史,號仙石,直隸獻縣人,道光庚子(科1840年)舉人,乙巳科(1845年)進士。貴州客籍文人。
劉有銘:(1805-1876),字緘三,號鐫山,又號蔗圃,直隸南皮縣(今屬河北省)人。清道光27年(1847)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歷官左都御史,遷刑部左侍郎。
劉其年:(1818-1870),字芝泉,直隸獻縣(今屬河北省滄州市)人。道光17年(1837年)舉人,道光27年(1847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不久遷任御史。
劉子城:字雉峰,直隸滄州人。道光丁酉(1837年)拔貢。25年(1845年)五月由吏部主事入直,官至湖北鹽法道。
劉廷檢:1835年【二甲】進士
劉 镕:1832年【二甲】進士
劉齊銜:1841年【二甲】進士
劉祝庚:1844年【三甲】進士
劉步骃:1838年【二甲】進士
劉德鈞:1835年【二甲】進士、
劉鴻恩:(1821-1887),字位卿,號春舫,河南尉氏縣人。清朝官員、中醫(yī)學家。于道光27年(1847年)進士,官至陜西布政使?!?/span>
劉秉厚:山東省章邱縣(今章丘市)人。于道光27年(1847年)進士。咸豐年間任貴州司主事。
劉松駿、劉惠人:簡歷資料待查。
劉 繹:(1796-1878),字瞻巖(嚴)。江西永豐人。是清道光15年[1835年]一甲一名進士[狀元],時年39歲。中狀元后,劉繹依例入翰林院為修撰,掌修國史;奉詔入南書房,侍從道光皇帝賦詩、填詞、繪畫。道光17年(1837年),劉繹督察山東,以三品京堂的官銜任山東學政。后以父母年邁乞歸故里,在鷺洲書院及青原書院作主講近三十年。劉繹借口雙親皆已年邁,請求退歸原籍。光緒4年(1878年),劉繹病逝于老家,享年82歲。
清朝道光16年9月(公元1836年丙申歲),狀元劉繹為福建長汀《劉氏家廟》主修客家劉氏《敦睦堂合修宗譜》上奉朝庭。從劉繹給朝庭[奏表]中所述,他是奉圣旨修族譜。從劉韻珂的《劉氏大通譜序》中所述:“江右瞻嚴殿撰昔嘗相晤都下,談及世系,慨然有合族之意,且曰:我劉氏自淵明公受姓以來,歷夏商周秦漢晉唐宋以迄元明,代有達人,后先繼武族益蕃大其間,或因仕宦棲遲,或因兵燹播越與一切有故遷徙,劉之裔蓋無省無之,亦極星散之勢矣,而淵源究未有異詎可無以合之……”從文中可知劉韻珂與劉繹在編寫客家劉氏族譜中有共同商議考研,并達成共識。
劉韻珂的編譜班子可以說是高學歷、高規(guī)格,在中國族譜編寫史上實屬罕見。劉韻珂組織的編譜班子是為福建汀州客家劉氏《敦睦堂》編寫族譜的,其編譜班子成員中有沒有或有多少是客家劉氏后裔沒有介紹。而劉繹是客家劉氏天瑞公后裔,是奉旨編寫客家劉氏族譜。在同一時期由兩套編譜班子為同一宗支各自編寫族譜,事無前例。
三、道光朝的客家劉氏《敦睦堂》族譜內(nèi)容豐富:
據(jù)介紹,劉韻珂所領(lǐng)導(dǎo)的班子編寫的客家劉氏《敦睦堂》族譜今僅存卷首、第二卷,卷首由勅諭、文、詔、記、序、表、十勸、十戒、十訓(xùn)、十議、像圖、墳圖、禁避諸字、服制圖、宗祠、公議派文章程、修片銜名組成。根據(jù)《劉氏家譜目錄摘錄第二冊上海館藏》介紹如下:
3432江西安福家譜錄序0025上海圖書館館藏家譜提要996頁載:劉氏通譜/(清)劉韻珂等修,——清光緒3年(1877)敦睦堂木活字本,——1冊,——存卷首、卷2,——卷首即卷l,——書名據(jù)版心題,——版心題彭城堂。先祖遐,參見劉振鋒修《劉氏重修族譜》條目。此為統(tǒng)宗譜。存卷載敕諭、新舊譜序、勸諭、像圖、墳圖、服制圖、宗祠、劉氏源流世系。館藏:6012/B。
34320302江西安福 家譜錄序0024上海圖書館館藏家譜提要996頁載:劉氏重修族譜/劉振鋒等纂修,——民國3年(1914)傳經(jīng)堂木活字本,——1冊,——殘本,——書名據(jù)版心題,——版心題彭城堂。先祖遐,晉朝詔領(lǐng)彭城內(nèi)史。譜云遐於晉時已遷安成(今安福),自唐、宋、元、明以迄清,子孫分遷浙、閩、粵、贛等各省,以居婺州、吉州、贛州者為多。是為劉氏統(tǒng)宗之譜,系傳經(jīng)堂匯修。存譜為新舊譜序、誥命、像圖、宗祠圖、服制圖。館藏:6012/A。
根據(jù)通譜內(nèi)容介紹,大通族譜共三百零八冊。十四卷為一冊。漢代分支族譜三千零五卷,還有唐代分支者、宋代分支者、歷代衣冠、現(xiàn)任仕宦、本支分支、巨字以下小支房譜、屋圖祠圖墳圖等。有鉛錢永記、有贑憲敦睦堂鈴印為記,領(lǐng)譜者芳名勒石附刊碑志永垂不朽。
《劉氏通譜》介紹:查上祖巨字十四房以下并未有派文茲修族譜取入通派庶見親親之義須要字音容易分明仍自巨字起派以上勿論以下或十一世或十六世或二十一世便接通十八省總派 公議派文
巨族同修譜 光前裕后清 存仁多發(fā)富 積善自成名
添福成宗德 迎祥立彥英 詩書宏世澤 禮樂振家聲 (列有寫作立)
美事全忠孝 良謨尚讀耕 相傳千萬代 永遠紹彭城
大清道光辛丑年(1841年)季秋月吉日敦睦堂通派
至于派文如何產(chǎn)生及如何實施推行到各地宗支,沒有文字介紹。
《劉氏通譜》卷一有劉氏源流世系,自源明公受封于劉到一百四十六代宗光公。此世系表與劉繹所錄客家劉氏族譜世系表完全相同?!秳⑹贤ㄗV》、《南京譜》所錄內(nèi)容均為客家劉氏福建汀州《敦睦堂》宗支族系,但族譜每頁中縫卻署《彭城堂》,其玄奧未解。
狀元劉繹奉圣旨為福建長汀《劉氏家廟》主修客家劉氏《敦睦堂合修宗譜》。道光16年9月(1836年丙申歲),劉繹給朝庭上呈[奏表],他把族譜隨[奏表]一同[拜進]朝庭。《南京譜》載:
劉繹進修族譜表
道光一十六年六月
欽點狀元及第臣劉繹謹撰家譜誠歡誠忭頓首稽首拜進表者伏于五帝賜姓受氏族屬各有所宗三王分類別生臣民咸知自出故大宗析為小宗庶子岐為別祖昭穆既判親疏以分然流派可溯源委枝葉可歸本根高卑貴賤之分雖殊尊祖愛親之心則一為人子者孰無是思茲蓋伏遇
皇帝陛下聰明天縱德業(yè)日新神武有加洗滌八稜之穢濁孝思無數(shù)緝熙
列圣之文明玉牒重修天潢再衍臣民快觀惟景星慶云之爭先海宇騰歡效華祝嵩呼之恐后不獨敦睦九族何幸仁愛八荒推錫類之余恩廣因心之達孝
昭諭在朝廷文陛武列之裔咸敦木本水源之思各追所尊詳其自出制盡倫矣
恩何渥焉臣遇此奇逢不勝雀躍凜奉
論旨考撰家譜爰稽臣族姓得受氏之源在陶唐之世本之神堯第九子之源明封于劉而氏劉迄西漢之初乃景帝之七男勝發(fā)封于楚而家楚自后國滅族散隆為編戶庶民入東晉再興勝發(fā)裔孫遐仍仕陶侃中郎將因老冊而出守彭城安成等處散居各省皇宋筮仕沅式二祖一官太保一備相垣用是各居所址或騖華或吉安雖遷徙不一而本源實同臣待兔緣魚自歷后人之所拙攀龍附鳳敢言前進之多榮幸際日月之重華爰及眾星之駢儷用時撥茅連茹具陳本根緣茲溯流窮源備詳支派脫稿成帙冒瀆
天聰僭竊難逃屏營罔措伏愿自令伊始聰明天縱愈縱德業(yè)日新又新圣子神孫衍仙源于有永金枝玉葉培大根以無窮式及臣工繼皇丕緒共享太平之盛用躋仁壽之榮億萬斯年引而弗替臣無任瞻天仰圣不勝舞蹈歡忭之至謹撰家譜隨表上進以聞
(《劉氏通譜》載此奏表署入時間:道光二十六年)
《南京譜》載:道光皇帝頒下“譜詔”:
敕兩江總督陶澍考較劉氏所撰族譜
皇帝敕諭讀書以正心為本考事以明理為先心正而后理明理明而后事舉此天下之通言也
近文武群臣所撰家譜令爾兩江總督陶澍考其祖宗之淵源明溯世次之昭穆毋以姓氏之征而姑息毋以親厚之故而涉虛務(wù)秉至公防其私冒故茲詔示咸使聞知
道光十七年族譜
陶 澍:(1779—1839),字子霖,一字子云,號云汀、髯樵。湖南安化人。嘉慶7年(1802年)進士,授庶吉士,任翰林編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調(diào)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撫。道光10年(1830年),任兩江總督,后加太子少保。道光18年(1838年)忽病風痹,道光19年(1839年)三月以病免,六月逝于兩江節(jié)署。時年62歲。
陶澍因病逝,考較劉氏族譜中斷。候至道光27年,劉韻珂接“圣諭”,《劉氏通譜》載:
四月十六日
奉上諭,夷務(wù)之興將十年矣,朕深恐沿海居民有蹂躪之虞,故一切隱忍待之。昨因該夷復(fù)越閩浙,督臣劉韻珂連次奏報。辦理須合機宜,令該夷訓(xùn)服,毫無勉強,可以歷久相安。朕嘉悅之忱,難以盡述,允宜懋賞,以獎殊勛。特恩敕賜該著督查明爾同宗各郡之劉姓,仍免雜派差役二年,表勵鄉(xiāng)閭,用副
朝廷褒嘉之至意,故茲昭示,咸使聞知。
峕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歲四月十六日
劉韻珂皇差“施政”和主持編譜兩不誤,“圣諭”載明。道光29年(1849年)譜成,《劉氏通譜》有譜序為證:
劉氏大通譜序
由四體而分為百,至于指爪、毛發(fā)其為體漸微,其去身漸遠,然人莫不兼愛,而畢護者同氣故也,至若共一高曾或數(shù)傳而后,或十數(shù)傳而后,其與吾休戚相關(guān)。悉啻指爪毛發(fā)之于四體而人輒覿面若不識者,豈真無所動,其心哉,弗思耳矣。江右瞻嚴殿撰昔嘗相晤都下,談及世系,慨然有合族之意,且曰:我劉氏自淵明公受姓以來,歷夏商周秦漢晉唐宋以迄元明,代有達人,后先繼武族益蕃大其間,或因仕宦棲遲,或因兵燹播越與一切有故遷徙,劉之裔蓋無省無之,亦極星散之勢矣,而淵源究未有異詎可無以合之,
余聞而心識焉。巳而各以王事馳驅(qū)有志未逮,茲復(fù)郵書來告欲集各省劉氏纂修通譜,并屬余誌其顛末,余惟君此心惻然,仁孝誠敬之心也,可以格鬼神而孚豚魚,況其在同氣之人乎?吾見各省踴躍而通譜之成,若操券焉。繼自今雖睽猶合,雖疏猶親,雖千里猶一堂也,靖節(jié)途人之嘆吾知免夫,是為序。
皇清道光二十九年己酉歲孟春月 谷旦
兵部尚書、兼督察院右都御史、總督閩浙等處、地方提督軍務(wù)、兼理糧餉、加三級后裔韻珂 謹撰
自道光16年丙申歲(1636年)皇帝頒旨劉氏修族譜,至道光29年(1849年)已酉歲,十四年間,劉韻珂、劉繹等劉氏精英們正如其譜序中所說:“各以王事馳驅(qū)有志未逮,茲復(fù)郵書來告,欲集各省劉氏纂修通譜……”,“各省踴躍而通譜之成,若操券焉。繼自今雖睽猶合,雖疏猶親,雖千里猶一堂也,……”。劉韻珂以最簡潔之詞寫明編寫客家劉氏族譜之歷程和如今譜成之喜悅心情。
四、如何評價道光朝劉韻珂、劉繹編寫客家劉氏族譜
道光皇帝為劉氏編寫族譜下頒“譜詔”,其中原因和目的是什么,皇帝不說外人永遠不可能知道。劉韻珂、劉繹等當朝劉氏精英,其中有多少是或不是客家劉氏后裔沒有注明,但他們確確實實在一起完成一件“皇差”――認真負責為客家劉氏編寫族譜,譜涉十八省客家劉氏裔孫,絕對是史無前例。同一位皇帝下詔給二個大臣,各組成不同的編寫班子,同時編寫同一個宗支的族譜,若去查中國各姓的族譜編寫史,相信也沒有第二例。
從《全國家譜目錄》查得,客家劉氏《敦睦堂》族譜編寫在延續(xù):
1-
書名:《[湖北長陽]劉氏通譜□卷》
作者:清劉韻珂等纂修
版本:清光緒三年彭城堂木活字印本(書名據(jù)版心題)
2-
湖北·長陽縣劉氏通譜存一卷 (清)劉韻珂 劉瀛等修復(fù)印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木刻本湖北長陽縣檔(存卷首)。劉姓家譜文獻目錄
3-
譜名:劉氏通譜
作者:(清)劉砋珂等修
版本:木活字本
居地:[出版地不祥]
堂號:敦睦堂
4-
[副 題 名] :劉氏宗譜
[責 任 者] :劉韻珂(纂修)劉定裕(纂修)
[堂 號] :彭城堂
[撰修時間] :清光緒三年(1877)
[摘 要] :先祖遐,名顯,字廷撫,晉朝詔領(lǐng)彭城內(nèi)史。宦遷安成(今江西安福)笪橋。自唐、宋、元、明以迄清,子孫分遷浙、閩、粵、贛等各省,以居婺州、吉州、贛州者為多,是為劉氏統(tǒng)宗之譜,系傳經(jīng)堂匯修。存卷載敕諭、新舊譜序、勸諭、像圖、墳圖、服制圖、宗祠、劉氏源流世系。存卷首(即卷一)、 [版 本] :木活字本
可以這樣說,從未見譜牒專家學者對客家劉氏道光朝期間的編譜史實進行考研或報告,雖有許多客家劉氏宗支應(yīng)用劉繹譜、劉韻坷譜世系表編寫本宗支族譜,反而受到所謂專家學者的嘲笑卻是平常事。作為客家劉氏的后裔,應(yīng)該重視道光朝劉韻珂、劉繹前輩等劉氏精英對客家劉氏族譜的編寫歷程及存世譜牒樣本,千萬莫采取譜牒考研中的歷史虛無主義,不加具體分析而盲目否定宗族譜牒的歷史編寫發(fā)展過程,甚至否定客家劉氏譜牒一切的歷史編寫觀點和歷史史實存在的世系表。專家學者對歷史虛無主義的定義是:其根本就是歷史唯心主義。客家劉氏譜牒的考研者,切記,莫犯忌。
――2022-6-11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