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qū)東南部的門隅和墨脫地區(qū),錯那縣的勒布是門巴族的主要聚居區(qū),門巴族和藏族長期友好往來,互通婚姻,在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關系。
門巴族青年婚前社交比較自由,一般女子在十六七歲,男子在十八歲左右,男女之間便可自由交往。青年男女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雙方有了感情后,征得雙方父母的同意,便可請媒人或由父母親自去對方家提親。一般是找與自家關系好、能說會道、有一定威信的人充當媒人。去時帶上幾竹筒酒和數條哈達,給對方家倒“喜爾羌“(求婚酒)和敬獻哈達,對方若同意,姑娘也愿意,便可得到明確而滿意的答復;若是不同意,不是直言謝絕,就是借故托辭。
訂婚到結婚的中間距離離至少是三個月,一般是半年、一年或更長時間。結婚前男方要向女方送幾次禮?;槠谟衫飺穸?,婚期前兩天,男方要帶上一桶酒和哈達到女方家去,同時喇嘛還要念兩天經,為新郎新娘祈禱幸福親的。結婚之日,媒人、伴郎、伴娘和其他兩個親戚一行人到了女方家,一一向新娘父母及親戚獻哈達,敬酒,道吉祥,然后催促新娘啟程。 迎親時,男方不僅派出了專人,還要在迎親途中擺三次酒迎接新娘及女方客人,這便是頗具特色的“功羌松”——“三道迎接酒”。
第一道酒擺設在新娘家的村口,當迎親隊伍過來時,早已恭候在路旁的敬酒人趕忙迎上前去,笑容可掬地問候:“尊貴的客人,一路辛苦”!說著,便獻上一碗甘甜的米酒。酒碗邊抹有三塊象征吉祥的酥油,酒壺上拴有潔白的哈達,可謂話語動聽,美酒醇香,接待熱情,是無可挑剔的。可是女方客人卻置之不理,黑沉著臉,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不肯接酒。這時,有經驗的敬酒人不慌不忙,臉上掛滿笑容,夸贊新娘的美麗和客人的富足與美德,另一人則唱起了優(yōu)美的薩瑪酒歌,捧酒獻給客人。盛情之下,女方客人無話可說,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高興地喝了所敬的酒,這一道便順利通過。
第二道酒是在半途擺設,由另一批專門選定的人恭迎敬獻;
第三道酒在新郎家的村邊敬。若“三道酒”都順利通過,婚禮成功在望。
三道酒至此過關,接下來就是新娘換衣。
新娘一行人到達新郎家后,等候在門口的幾位姑娘忙將新娘和客人迎進新房,并要獻酒、唱歌。待新娘喝完一碗洗塵酒后,伴娘便幫助新娘把從娘家穿來的衣服全部脫掉,首飾全部取掉,換上婆家準備好的衣服和首飾。這一習俗奇特、罕見,十分耐人尋味。
婦女懷孕后,仍從事勞作和家務。門巴族婦女過去必須回娘家生第一胎,現(xiàn)在仍以在娘家生孩子居多。墨脫門巴族在哪里生第一胎由生育婦女決定。婦女生產時,由老阿媽或家人接生。孩子出生后,鄉(xiāng)里四鄰、親朋好友攜帶蛋、肉、黃酒等前來祝賀,但來人不能進產婦的屋子。
孩子的命名儀式一般在出生3日后舉行,多請喇嘛或扎巴取名,也可由家中的長者取名。請喇嘛或扎巴取名,孩子的名字大都與宗教有關。家人取名,名字表現(xiàn)的是長輩對孩子未來寄予的美好期望與意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