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女人,外出散步的時候,遇到一只流浪貓。
女人可憐貓,就把貓帶回家喂養(yǎng)。
接著,女人遇到第二只流浪貓,同樣帶回家。
不知不覺,女人家有了一大群貓。
好端端的家,因為貓?zhí)?,開銷變大,并且家人互相抱怨。
更可怕的是,貓?zhí)?,家很亂,誰都不愿意多待一會。
這就是“流浪貓效應”。
任何一種關系,一種心態(tài),都要有邊界感,有底線,否則就會給家庭帶來災難。
我們都希望家庭聚財,因此很相信一句:“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span>
本想通過善行來改變家庭的運氣,促進家業(yè)的發(fā)展,沒想到把家庭的財運破壞了。
看看你的家庭,若有以下幾個共性,就要改正了。
01
過分的善良,只會傷害到自己。
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發(fā)布了一個案例。
在上海閔行區(qū),吳某與同事在羽毛球館內打球,不小心踩到流浪貓的肚子上后摔倒,構成了十級傷殘。
之后,吳某把投喂流浪貓的肖某,羽毛球館都告上了閔行法院。
經過一審,法院認定,肖某賠償吳某二十多萬,羽毛球館附帶補充責任。
很快,事情就被大家關注,也有媒體進行跟蹤。然后事情進行再審。
肖某發(fā)聲,自己根本負擔不起賠償金,生活也因此陷入困境。
當然,我們相信,真相終究會來到,但是這件事確實給肖某帶來困擾,為什么自己好心卻沒有好報呢?
還有人指出,要有責任,這個拋棄貓的人也有責任。但是我們去哪里找這個人呢?
《奇葩說》辯手柏邦妮,說了這樣一個觀點:“善良是很珍貴的,但善良要是沒有長出牙齒來,那就是軟弱。”
不管什么人,向你借錢,要東西,你都大大方方地給。
來了外地的人,你不認識,也讓他到你家借宿,吃飯,還給他路費。
萬一對方是騙子,是一個逃犯,你還對他客客氣氣,這不是被他連累了?
就是貓貓狗狗,你都帶回家,萬一這是病貓病狗,你不是撿來一個大麻煩,甚至讓家人很不安全。
還有一種情況,你一直對某個人善良,一旦你不持續(xù)幫助他了,他就對你厭恨。
“碗米恩,擔米仇”的情況,我們也不是沒有遇到。
你做一百件好事,但是一次拒絕做好事,就被對方認為,太惡毒,不值得信任,所有的善良,都清零了。
一家人都善良過度,這是更不可取的,被坑的機會很大。
02
什么都舍不得扔,只會麻煩不斷。
為什么發(fā)現(xiàn)一只流浪貓之后,會接二連三發(fā)現(xiàn)流浪貓呢?
為什么你不舍得拋棄貓呢?
貓被拋棄過,因而擔心再次被拋棄,就會做出更乖順的樣子,你就于心不忍了。
當家庭里很亂了,你還是不扔,這就讓家庭不再干凈,甚至臭氣很大。你的鄰居,會因此對你很不客氣。
心理學上,有一個“視網膜效應”。就是你發(fā)現(xiàn)某樣東西之后,會持續(xù)去發(fā)現(xiàn)類似的東西。
以此類推,發(fā)現(xiàn)垃圾的人,會不斷發(fā)現(xiàn)垃圾。這就是為什么一些家庭里,人人都喜歡帶垃圾回家。
一塊沒有用的塑料,你認為可以賣錢,就帶回來;一塊木板,你認為可以用,就帶回來。滿屋子,都是囤積的垃圾。
屋里很多東西,毫無用處,你卻認為,未來的某一天,可能用得上。
再深層次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不舍得扔東西的家庭,越來越摳門。一分錢都會使勁藏起來。
這就說明,大家不懂得“有舍有得”的智慧,只是摳錢,而不是投資興業(yè)。錢到了家里,就是一筆存款,并且一直不用。
錢如水,不流動起來,而是不斷囤積,這也會導致錢貶值。
家庭里亂了,生活環(huán)境差了,人的脾氣就大了,家人的爭吵也多了。
03
不自量力的行為,只會適得其反。
在電視劇《歡樂頌》里,樊勝美是一個很有愛心的人。
她對家里的每一個人,都竭盡全力地幫助。
可是她三十歲還沒有對象,淪為了剩女。反過來,家人嫌棄她,怎么就嫁不出去呢?
樊勝美忍不住,發(fā)牢騷了:“作為一個30歲的女人,沒有一分錢存款,哥哥結婚的房子首付是我出的,還貸也是我,連生孩子的錢都是我出的......”
樊勝美,是一個白領,在上海打拼。
本來收入不錯,但是她不知道,一個人是撐不起一個家庭的。一個人也改變不了一家人的命運。
不自量力的行為,從來不會帶來財富,而是讓自己虧損,這是高估了自己的社會上的地位,在別人心中的位置。
大量喂養(yǎng)流浪貓的人,不也是看不清自己的實力,導致虧損嚴重,從此站不起來嗎?
人、家庭有幾斤幾兩,應該看清楚。
俗話說:“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p>
作為家庭,應該想一想,大家一起努力,到底能夠做成什么,千萬不要好高騖遠,不要認為無所不能。
根據(jù)能力去開店鋪,打工,創(chuàng)業(yè),那么每一步都是胸有成竹的,會帶來財富。
04
《了不起的我:自我發(fā)展心理學》中寫道:“我為我的生命負責,你為你的生命負責,絕不輕易越界?!?/p>
家庭內部,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角色,每個人都按照角色去努力,各司其職,然后大家湊攏,就能做成一件大事。
相處的時候,需要善良,但是更需要彼此善待,而不是單方面付出。
家庭和外部,幫人要看對方的人品,要看自己的能力,更要懂得拒絕,避免對方不斷索取。
幫人的方法,不是持續(xù)投喂,更不能包養(yǎng),而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任何一樣物品,一旦超量,多余了,就應該及時扔掉,學會丟包袱。
一家人,善良有尺,待人有度,量力而行,有舍有得,不愁不富。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