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wǎng)上,看到兩個觀點,著實讓人五味雜陳。
第一,有近兩億老人在“混吃等死”,他們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第二,廢物式養(yǎng)老,正在盛行,把家里老人圈養(yǎng)起來,物質(zhì)豐富了,精神世界卻崩塌了。
人老了,真的就一無是處了嗎?
從平均壽命來看,從退休到逝去,還有十幾二十年要活?;仡^去比較我們的人生,從出生到大學畢業(yè),也就是二十年的樣子。
好好享受生活,沒有錯,但是“如何享受”,是需要深度思考的問題。
若想活得更有意義,那就要認識以下幾種“廢物式”養(yǎng)老方式,別被“偽福氣”困擾了余生。
01
兒女處處為父母考慮,讓父母逐步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
鄰居張老太,四十歲就失去了老伴,然后拉扯女兒長大,送女兒上大學。
張老太退休后,被女兒接到了自己的家,認真伺候著。
廚房里,女兒在忙碌,張老太要幫忙,女兒說:“你都一把年紀了,老老實實地坐著,就行了。”
家務活不讓做;鍛煉身體的方式方法,都得聽女兒的安排;附近有一塊空地,也不讓張老太種菜,怕摔著;看電視的時間,不能太長,也不能不看......
不知不覺,張老太意識到:“我老了,真的沒有用了......”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一旦貼上了某種標簽,就具有引導性的作用,壞的標簽,會讓人變得更壞。
兒女“無微不至”地照顧,看起來是孝順,其實是束縛了老人的自由,給老人貼上了“很老很老”的標簽。
似乎,時時刻刻都在提醒——爸爸媽媽,你們老了。
從年輕人的角度看,會夢想著有朝一日,過上悠閑的退休生活,什么事情都不要動手,要么靠兒女,要么請保姆。
按照年輕人的主觀判斷,老人什么都不干,還有吃的喝的,就是“人生達到了頂峰”。
而老人呢?被兒女照顧過分了,從此不再是獨立的個體,成為了家庭、社會的累贅。連生活自理之類的能力,都退化了。
《BMC·老年醫(yī)學》雜志上,加拿大柏世德醫(yī)院對七十一歲左右的老人進行了研究。
常常做家務的老年人,可以增加腦部灰色物質(zhì),讓老人頭腦更靈活,心腦血管更健康。
俗話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自己有手有腳,能夠運動的情況下,還被子女照顧,這不是福氣,而是變成廢物、弄丟自己的開始。
02
兒女長期陪伴父母,一點一點掏空父母的積蓄。
我們常常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相對那些長期在外地工作的兒女,能陪伴在父母身邊的兒女,顯得更有福氣。
也有人說:“把兒女培出國了,就白養(yǎng)了;兒女沒有什么出息,在家鄉(xiāng)混,還能顧著父母?!?/p>
在看一些言論的時候,還要記住“過猶不及”。
陪伴太久,就相當于是人與人的距離太近,延伸出來的,是大量的矛盾,還有經(jīng)濟方面的困惑。
我的二叔,有兩個兒子。
大兒子去了東莞打工,小兒子在家鄉(xiāng)開小店。
二叔被理所當然地安排到小店里幫忙,小兒子不給工錢,還嫌棄二叔做得不夠好。
當小店擴大規(guī)模的時候,小兒子向二叔要了十多萬。
再往后,小兒子虧本了,二叔又拿出十幾萬,填補虧空。
現(xiàn)在,小兒子靠打零工過日子,每天都回家,但是家里的生活費,落在了二叔身上。
大兒子逢年過節(jié),給二叔一千元的樣子。
到底是去東莞的大兒子孝順,還是小兒子孝順呢?一看就知道。
俗話說:“好男兒志在四方,好女子不讓須眉?!?/p>
放手才是愛。當兒女長大了,父母要舍得放手;但是父母退休了,兒女要舍得“離家”。
一家人,都想辦法賺錢,小家庭都富起來了,才是老年人最要看到的場景。
03
老人只懂得吃喝玩樂,失去了社會價值,還給社會添亂。
春秋時的某一天,子游問,什么是“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能吃飽喝足,是低層次的孝順,能尊敬,精神上能富有,才是高層次的孝順。
道理很明顯,但是大部分的年輕人,無法給父母精神上的推力。
《2020老年人互聯(lián)網(wǎng)生活報告》里顯示,很多老人,精神上沒有寄托,就每天上網(wǎng)。有十多萬老人,每天上網(wǎng)時間超過十小時,網(wǎng)癮對人的傷害,可見一斑。
要廢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要廢掉一個老人,也是。
人老了,要提振精神,就要讓自己更有價值:發(fā)揮余熱,去關愛社會弱勢群體;好好讀書,認識社會新事物;約束自己的行為,不敗壞道德;找到自己的樂趣,別跟著別人瞎混。
若老人只知道吃吃喝喝,覺得自己“不差錢”,精神的世界,就空虛了。
最可怕的是,很多老人,認知層次,還停留在退休的那一天。
04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一個人最大的需求,就是“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
人老了,也是人,要活成什么樣子,得有自己的安排,別什么都服從子女,什么都盲從別人。
做到兩點,遠離廢物式養(yǎng)老。
其一,不讓孝順困住了家庭。父母和兒女需要過不同的生活,各自忙碌。
其二,找到實現(xiàn)余生價值的方式,并堅持下去。比方說,退休老師,可以去山區(qū)支教一兩年;幫忙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
另外,作為子女,記住孔子的一句話:“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p>
對于父母變壞、變廢的行為,子女要多番勸導和指出。
不管年紀多大,每一天都是新的。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