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大道說:在中國,學習好一度代表了一切都好。但這既不符合邏輯,也不符合現(xiàn)實。 前段時間,網(wǎng)易CEO丁磊在奉化中學演講時表示,當年那些成績比自己好的人,事業(yè)后來大多不如意。
此言一出,引發(fā)了很多人的共鳴。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很多成功人士并沒有很高的學歷,而很多名校學霸走出社會卻變得很平凡。何以至此?
為何很多學霸,到了社會卻變得平凡?
這雖然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丁磊對自己的成功有清醒的認識:一是他堅持了自己的興趣,二是在面對困境和失敗時,他有堅持下來的毅力。而如今的孩子真的很少面對失敗。前段時間,有媒體報道了一則新聞,一位中國留美博士后因為職場失意而失魂落魄,最終被遣返回國。
這位博士后來自大西北,是當?shù)赜忻?strong>學霸。從初中起一路被保送,去了美國BF大學又拿了個博士后,最終卻因為在職場頻頻受挫而一蹶不振,淪落到留宿美國街頭最終被遣返的結局。
在面對警官的詢問,她說,“我除了學習,什么都不會”。 有人指責是應試教育把人培養(yǎng)成了書呆子,但小樹認為,只傳授成功秘訣而不告知面對失敗該怎么做的教育才是出現(xiàn)這一問題的原因所在。
一個雜志社曾進行過一次不全面的統(tǒng)計,在中國,每年年輕人的自殺數(shù)字是在25萬,這其中不乏那些佼佼者,成績優(yōu)秀,年輕有為。 作家余華說,“中國年輕一輩人里面,很多優(yōu)秀者,但很少能扛得了事兒的人!”
現(xiàn)在的中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容易,尤其學習好的孩子,他們很少遭遇困境,更少面對失敗。但孩子走向社會,一旦面對真實世界中的風浪,他會無所適從,不知如何應對,甚至整個人都被擊垮。
美國的《成功》雜志,每年都會報道當年最偉大的東山再起者和創(chuàng)業(yè)者。 在他們的傳奇經(jīng)歷中,有一個相同的部分,那就是他們在遇到強大的困難和逆境時始終保持堅韌的毅力,從不輕言放棄。
(比爾·蓋茨和扎克·伯格的成功,離不開他們身上釋放出的激情與堅持不懈的力量)
美國教育界也開始意識到,決定孩子成功的因素,并不是在幼年時給孩子灌輸了多少知識,而是在于能否幫助孩子培養(yǎng)一些重要的性格品質,毅力就位于其首。
1940年,哈佛大學曾對130個二年級學生做過一項試驗,讓他們在跑步機上跑五分鐘。 跑步機自身設置暗藏障礙,在上面跑步很難,參與試驗的學生堅持時間不一。學者對這130個人進行了長期追蹤,發(fā)現(xiàn)多年后,這130個在智商上都屬于天之驕子的哈佛畢業(yè)生,日后個人成就和人生幸福高的,都是當初在跑步機上堅持比較久的學生。
堅毅才是孩子成功的先兆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個詞:GRIT(堅毅),它的提出者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副教授Angela Duckworth。 從2005年開始,Angela Duckworth一直致力于研究性格對于成功起到的作用。
在美國中小學從教5 年的經(jīng)歷中,讓她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在以往的教育體系中,評價優(yōu)秀學生的標準,就是智商。但在現(xiàn)實中,成績最好的學生并不是那些智商最高的學生。基于這樣的困惑,她離開了學校,繼續(xù)攻讀心理學碩士,開始研究大人和小孩,研究那些成功的人,為什么他們會成功?
她前往西點軍校展開調研,當時西點軍校有個暑期期課程稱為“野獸營”,旨在將學員推至精神和情感極限,以至于每20名學員中就有1人退出。
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她測試了數(shù)千名西點軍校生的毅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她設置了一個Grit分數(shù)。 結果顯示,Grit分數(shù)高的學生比Grit分數(shù)低的學生留下來的概率高達60%。退出的學生中不乏有很多標化成績很好的學生。
幾年前,Angela Duckworth在芝加哥公立學校再次驗證堅毅性格的力量。她讓成千上萬的高三年級學生做了有關堅毅的問卷,然后等了一年多的時間,結果表明,排除其他所有可能的影響因素以后,越堅毅的孩子順利畢業(yè)的可能性明顯更高。 她用一個又一個科研結果,講述了一個既樸實又驚人的道理:
杰出者的成長道路有跡可循,拋開地域、國家、領域等不同條件,他們擁有同樣的特質。
這個特質,就是GRIT堅毅。
于是,她得到了一個結論,比起智力、學習成績或者長相,堅毅是最為可靠的預示成功的指標。 她歷時十年,將自己的研究成果集結成書,寫成了這本力著——《堅毅:釋放激情與堅持的力量》。
(成功的先兆并不是智商與情商,而是“堅毅”)
Angela Duckworth在TED演講時,給予Grit如下定義:堅毅是對長遠目標的激情和堅持,日復一日,不是僅僅持續(xù)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而是幾年甚至幾十年努力奮斗著,讓自己的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堅毅也是面對困境、痛苦、失敗時的不氣餒,擁有堅毅性格的人甚至認為困境是在為未來一個更大的目標在做準備。
“堅毅教育”成美國當下最流行的教育理念
近幾年,美國已經(jīng)開始推廣Grit教育觀,甚至由此還衍生出“性格教育理論”,強調在學校階段就要大力提升學生的逆商、培養(yǎng)學生的堅毅性格。 從中學階段開始,美國有很多學校就已經(jīng)開始引進新課程應用Grit教育觀。比如新罕布什爾州的中學老師Amy Lyon就創(chuàng)建了完整的Grit課程,叫“GRIT PIE”。
餡餅代表了學生面臨的障礙,每一塊餡餅都代表問題的原因。這培養(yǎng)學生分析他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否是永久性的(比如“我永遠是擅長數(shù)學”)或臨時(“我的朋友很吵,讓我分心”),以及他們是否責怪自己(“我應該在我聽不懂的時候向老師尋求幫助”)或其他人(“老師沒有教我們這些”)。 Lyon與學生們一起使用“Grit”活動來教授樂觀主義,并幫助他們意識到自己的想法,然后克服。
性格教育的追隨者、美國KIPP學校的創(chuàng)辦人David Levin。將Grit做為教育的核心理念。 KIPP在全美20個州擁有162家連鎖學校,會對學生一一進行包括Grit在內的七項教育指標的評估。
加利福尼亞州長灘中學,為此創(chuàng)建了新型的課堂文化:讓孩子在學習中面對更多掙扎和冒險,而不只是獲得了正確答案。 在他們看來,智商是與生俱來的,而堅毅是每個人都可以開發(fā)的。
學校還可以幫助孩子塑造堅毅的品格,這將有助于他將來在任何領域獲得成功。 這些學校富有遠見的校長們認為,美高如果要培養(yǎng)未來領導美國和全球的領導者,就絕不能把目光僅僅局限在考試成績高、學術潛力大的學生身上,而要培養(yǎng)能夠面對、分析、駕馭、處理復雜資訊和艱難局面的“完整的人”。
一位華裔媽媽的“堅毅教育”筆記
有位女兒在美東公立小學上學的華裔媽媽,每個學期會去聽學校提供的How to raise a grit kid(怎樣養(yǎng)育一個堅毅的孩子)主題講座。她細心的整理了一些老師的講課內容,并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小樹整理如下,相信會給我們很多啟發(fā)。
1、日子里的經(jīng)歷就是很好的教材
談到Grit這個話題,會有不少家長思考,我該創(chuàng)造一些什么樣的機會讓孩子體驗挫折教育呢?女兒學校的老師的回答是,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機會就很好,不必要給孩子設置超過能力范圍的挑戰(zhàn)。 比如一遍遍地練習鋼琴曲,轉學適應新環(huán)境新伙伴,升入更高年級適應新課程,參加體育運動,對孩子來說都是挑戰(zhàn),都可能帶來挫折感。在這些日常的、自然而然的遭遇里把握好機會,恰當引導,就可以做孩子的韌性培養(yǎng)。
2、培養(yǎng)韌性≠袖手旁觀
這也就談到了家長在堅毅教育中的角色。家長不要做不必要的麻煩制造者,而是要做支持者。老師說,堅毅教育不是要孩子獨自面對、承受所有壓力,而是給予他們足夠的回應,要他們知道可以怎樣尋求幫助,最終把問題解決掉,堅毅的孩子是問題的解決者,而不只是被動的壓力承受者。
3、具體怎么做?
道理大家都懂,只是做起來不簡單。老師給出了一些建議,我一并錄在下面:
1.不要對孩子過分強調事情的成敗或者考試的成績。
比如想要詢問孩子演講比賽的情況,你可以這樣說:“今天的演講,你做的怎么樣,發(fā)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了嗎?”而不是“今天的演講,你是班上最好的嗎?還有別人講的比你好嗎?”
2. 引導孩子體會自己的情緒。
一個人體會各種各樣的情緒是很必要的,所以當孩子遭遇挫折時,不要立即幫他們從不舒適的情緒中走出來,讓他們沉浸一會兒,然后慢慢開解他們。這樣有助于他們學習處理沮喪,傷心和其他的負面情感。
3. 還有最重要的——做好孩子的榜樣。
孩子總是在看著父母的,父母怎樣處理壓力和負面情緒,孩子就會照貓 畫虎。作為孩子身邊最近的成年人,你的一舉一動都在教授孩子怎樣面 對沮喪的時刻。
結語
了解馬拉松的人都知道,重要的不是開始跑多快,而是能不能堅持跑完。人生很多時候亦是如此,學習本身沒有任何問題,只是培養(yǎng)孩子在學習中的品格更加重要。不論孩子素質有多么的卓越,只要不夠堅毅,不能夠在一條道路上持之以恒地努力,不能為了一個目標咬牙堅持,最后就會和成功擦肩而過或者是被有堅毅品格的人領導。 所以培養(yǎng)孩子的堅毅的品格比知識還重要,不要讓孩子長大淪為一只“優(yōu)秀的綿羊”。
— END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