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治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號夢樓,江蘇丹徒人。工書法,以風韻勝。有《夢樓詩集》、《快雨堂題跋》,清代書法家、詩人。
他二十幾歲就已名動京城。乾隆二十一年(1756),翰林侍讀全魁、周煌出使琉球,二人仰王文治書名,遂邀其同往,結(jié)果琉球人紛紛重金求購王文治墨寶,讓這個26歲的小伙兒書名大震。今天的日本沖繩博物館,仍然珍藏著王文治當年的書作。
他工書法,能得董其昌神髓,與梁同書齊名。文治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現(xiàn)瀟疏秀逸之神韻,時稱“淡墨探花”,“淡墨翰林”。善畫墨梅,韻致卓絕,詩宗唐、宋,自成一家,并精音律之學。
題董其昌書《許文穆公墓祠記》
王文治題董其昌書太傅許文穆公墓祠記,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許文穆公與董文敏公師生最為契合,此為文穆作墓祠記,生死交情具見于此......
辛亥秋七月既望,丹徒王文治。
王文治跋《王居士磚塔銘》
釋文:磚塔銘石碎已久,此本竟體完成拓。法亦精致,墨色尤有古香,可寶也。文治
楷書《千字文》泥金磁青冊頁
清代王文治楷書千字文泥金磁青冊頁(選頁),尺寸 16.8×11.3cm。
王夢樓以趙文敏真書千字文一冊見餉,驗其文當是舊時拓本,因倩夢樓以泥金臨數(shù)本,分贈同人者,此其一也。
行楷《宣靈王祠碑文》
王文治行楷書法欣賞《宣靈王祠碑文》拓本
乾隆四十三年春三月,朱孝純?nèi)蝺苫炊嫁D(zhuǎn)鹽運使時,倡修“宣靈王祠”,撰“宣靈王祠碑文”,丹徒王文治書并題額,旌德劉御李皋鐫。
王文治行書作品
王文治行楷四言聯(lián)
王文治行楷扇面
楷書《次男維桓壙銘》冊頁
王文治行楷題跋
行書七言聯(lián)
王文治作品
小結(jié):
王文治一生以書法稱名于世,早年習書從前輩笪重光入手,受其影響頗深。他的楷書師從褚遂良,行草書則學自《蘭亭序帖》和《圣教序》。但錢泳卻認為他是學趙孟頫和董其昌的用筆,中年以后改習張即之。
從王文治傳世書法來看,其飄逸婉柔的點畫和嫵媚勻凈的結(jié)體,的確透露出與笪重光、董其昌二人書法的傳承關系,而線條的扁薄,更是浸染于笪氏書法的結(jié)果。除笪、董二人的影響外,還有一個因素不可忽視:王文治中年以后潛心禪理,對于有關佛經(jīng)的書法尤其用心關注。他曾收得張即之的寫經(jīng)墨跡,臨摹學習,因此其書風與張即之、笪重光一樣有用筆扁薄的特點。
他喜用長鋒羊毫和青黑色的淡墨,這與他的天然秀逸的書風有表里相成之妙,故清代梁紹壬在《兩般秋雨庵隨筆》中說:“國朝劉石庵相國(指劉墉)專講魄力,正夢樓太守(指王文治)則專取風神,故世有'濃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錢泳亦將他與劉墉、梁同書作比,認為王文治中年得張即之書跡臨摹,遂入輕佻一路,如同秋娘傅粉,骨格清纖,姿態(tài)自佳,而欠莊重。此論雖取貶義,但對王文治的書風特色的譬喻,還是比較精當?shù)?。這種“秋娘博粉”般的格調(diào),亦可作為真?zhèn)舞b別的依據(jù)。
從傳世真跡來分析,王書運筆柔潤,墨韻輕淡,行間布白,疏朗空靈,氣格風神極其婉美,近于董其昌的書風而更加嫵媚,倜儻風流的境界是作偽者難以仿效的,莫怪當時竟有“天下三梁(指梁同書、梁衍、梁國治),不及江南一王”的說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