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一直跟我訴苦,說她六年級的兒子每天在家里邊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玩游戲,怎么說都說不聽。她兒子非常沉迷于玩游戲,每一次說好了只玩半個鐘,可每次一到時間孩子就是不愿意停止,最終導致每次一玩就是大半天。
小姑非??鄲?,孩子長時間的玩游戲,這不僅容易導致孩子的視力下降,還會讓孩子對手機游戲上癮,進而導致降低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致。這真的很令人擔憂,就怕孩子對手機游戲上癮以后就一發(fā)不可收拾,可又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其實孩子的這種行為上癮還是很好解釋的,就好比我們在吃薯片的時候,因為薯片好吃,所以我們就會不停不停的吃,直到吃光為止。
是的,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在我們把薯片放入嘴巴時,這樣的行為會獎勵我們的大腦,讓我們產(chǎn)生愉悅感,而這種愉悅感則會反過來激勵我們,讓我們不停的往嘴巴里放薯片,不停的吃。
孩子玩手機游戲也是一樣的道理,孩子在玩游戲時不停升級,不停獲取新的裝備和更多的金幣時,他們的大腦就會產(chǎn)生愉悅感,而這種愉悅感就會激勵孩子不停的繼續(xù)玩。孩子的這種行為就是行為上癮。
1、游戲開發(fā)商利用登門檻效應,讓孩子為游戲著迷
孩子為什么會對玩游戲上癮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游戲開發(fā)商緊緊的抓住了孩子的心理,讓孩子沒有拒絕的理由,并且深深的為之著迷。
游戲開發(fā)商是怎么做到的呢?當你剛開始玩一款游戲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僅僅是做了幾個很簡單的任務,你的游戲角色的裝備便陸陸續(xù)續(xù)的補齊了,并且升級的非???。你只需要半個小時的時間,你的游戲幾乎就可以升到十級了,并且還擁有很多裝備,以及很酷炫的頭銜。
是的,這就是游戲的一套誘人流程,而且這種設法能夠讓你對游戲上癮。沒錯,這種讓人一旦接觸就立即著迷的機制,就是所謂的“新手福利機制”。
新手福利機制其實就是游戲開發(fā)商利用“登門檻效應”心理學的知識,操控著玩家的心理。登門檻效應是指某個個體一旦接受了一個小要求之后,為了避免自己認知上的不協(xié)調(diào),會有較大的概率去接受之后更過分的要求。
如果孩子在玩游戲的時候,剛開始就覺得非常的困難,那么他們就有很大的概率關(guān)閉游戲,甚至是直接把它們從手機上卸載。而屬于登門檻效應的“新手福利機制”,卻可以讓孩子在輕松完成游戲的同時獲得一定的獎勵,然后再一步一步的加大任務的難度,當你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孩子已經(jīng)深深的沉浸在游戲當中,無法自拔。
2、孩子為了避免損失厭惡,會選擇繼續(xù)玩下去
在何圣君的《行為上癮》這本書上就提到了一個詞,叫做“損失厭惡”。損失厭惡就是我們在面對相同數(shù)量的收益和損失的時候,就會覺得損失更讓我們難受。
我們來打個比方,當我們給孩子發(fā)一個蘋果的時候,孩子心里會感到非常的高興。但正當孩子準備吃蘋果時,我們卻發(fā)現(xiàn)發(fā)錯了,讓孩子把蘋果還回來。這時候孩子的心情往往是很失落的。
其實道理也是一樣的,當孩子在玩游戲時,已經(jīng)玩了八級、十級,已經(jīng)擁有了很多裝備、儲存了很多能量等。在這個時候你讓孩子不玩了,但正是因為損失厭惡心理的存在,孩子心里就會覺得非常的不爽。孩子又怎么可能就此放棄?
對付沉沒成本最好的策略就是鱷魚法則
在《行為上癮》這本書中說道,沉沒成本也就是只發(fā)生在以往,但和當前的決策并不相關(guān)的費用。
也許這個經(jīng)濟學的概念用在育兒領域有點讓人琢磨不透。那換一種說法,很多孩子之所以要堅持玩游戲,是因為覺得自己已經(jīng)投入了很多時間,甚至是金錢的成本,一旦放棄,就相當于浪費了自己之前投入的時間與金錢。
然而,對付“沉沒成本”的最佳策略就是鱷魚法則。
鱷魚法則:如果有一只鱷魚咬住了你的腳,你下意識的會用手去試圖掙脫,但這個時候鱷魚就會同時再咬住你的手。你越是掙扎,你就會被咬的越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當你發(fā)現(xiàn)你的腳被鱷魚咬住了,最好的方法就是犧牲你那只被咬住的腳。
是的,當孩子不愿意“沉沒成本”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像鱷魚法則一樣,放棄那只被鱷魚咬住的腳——放棄他之前所投入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及時卸載游戲,及時止損。如果不放棄,就只會付出更多的時間與金錢成本。
相反習慣療法
在《習慣的力量》這本書中,都希格提供了一個方法,能有效的幫助行為上癮者徹底的改掉其上癮的行為習慣。他把這個方法稱為改變習慣的“黃金法則”。
都希格的黃金法則用在孩子玩游戲這件事來說,當孩子玩游戲的時候,孩子就會被“觸發(fā)”,它會促使孩子開始進行一個上癮的行為(繼續(xù)玩游戲),而這個上癮的行為能給孩子帶來大腦的獎賞,也就是多巴胺的分泌。
孩子主要是由“觸發(fā)——上癮行為——大腦獎勵”這種上癮回路而形成的上癮行為(上癮習慣)。那么,我們不如就用它這種方法來改變孩子的這種上癮行為,我們把它稱之為相反習慣療法。
孩子為什么會喜歡玩游戲?那肯定是因為好玩、刺激。在不斷的升級以后,慢慢對這種行為上癮。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妨給孩子尋找相同的刺激。
現(xiàn)在有很多APP是有關(guān)于學習的,它們一樣是通過游戲的形式,通過不斷的升級得到不同的勛章或者金幣,這種“游戲”一樣可以迅速的讓孩子產(chǎn)生相同或者相似的刺激,從而給孩子帶來充實感。
把孩子這種游戲打怪變成游戲?qū)W習,慢慢的讓這種游戲?qū)W習行為取代之前的游戲打怪行為。這就是所謂的“習慣的力量”。這種方法也被心理醫(yī)生稱為“相反習慣療法”。
番茄學習法
有很多家長看到這里,也許就會有些一疑慮:孩子長時間玩游戲,本身對眼睛就不好。現(xiàn)在用游戲?qū)W習軟件來代替游戲打怪軟件,一樣會對孩子的眼睛帶了一定的傷害。
是的,接下來我們就說到第三種方法,那就是番茄學習法。
這種方法主要是根據(jù)瑞典作家斯蒂夫.諾特伯格的著作《番茄工作法圖解》中的番茄工作法演變來的。
番茄學習法的要素是“番茄鐘”。所謂番茄鐘,就是把你的任務列出清單,同時將學習時間按照30分鐘一個時間段分成兩個部分,其中前25分鐘用來專注的學習清單上的任務,后5分鐘是一次徹底的休息。
比方說孩子在游戲?qū)W習前先列一個清單,在這25分鐘內(nèi)要學習的是單詞跟讀、句子跟讀、考試、單詞游戲等環(huán)節(jié)。25分鐘之后,游戲結(jié)束,關(guān)上手機。
為什么說番茄鐘的方法會比較湊效,有以下說法:
1、它符合心流理論:25分鐘高挑戰(zhàn)和高技巧的全情投入,很容易讓人進入心流。所謂心流,是指我們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精神上全神貫注,體驗上勿我兩忘的狀態(tài)。
2、用于學習的25分鐘,我們主要是使用左腦。而休息的5分鐘,則是右腦相對活躍的時間。這樣一張一弛的學習法,不僅科學,而且高效。
3、當孩子多次通過這種方法學習以后,孩子的大腦就會逐漸的適應這種充滿儀式感的方法,并養(yǎng)成習慣。
陶淵明的《雜詩》里寫道:“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美好的歲月一旦過去就不會再重來。在一天之中,永遠看不到第二次的日出。我們要趁自己年富力強時,努力奮斗努力學習,光陰流逝,并不等待人。
如果孩子一直沉迷于手機游戲必定會對學習造成一定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去找出孩子為何著迷于手機游戲的原因,然后再對癥下藥。
孩子著迷于手機游戲,只不過是因為手機游戲能帶給孩子一定的快感。我們不妨利用相同的刺激,讓孩子轉(zhuǎn)移注意力并且形成習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