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是一個人成長成才的基石
幫助孩子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能讓他終生受益
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好習慣?11月25日,中學高級教師、深圳市十佳師德標兵劉萬講老師做客“家庭教育大講壇”,圍繞“培養(yǎng)孩子好習慣的策略和方法”這一話題展開探討,并分享了習慣養(yǎng)成的“路線圖”。
為人父母 ,都希望孩子擁有開朗、自信、陽光、勤奮等優(yōu)秀品質,但卻時常吐槽自家孩子“干啥啥不行,學啥啥不會”,同樣都是孩子,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那么完美,而自家孩子卻讓家長頭疼不已?
劉萬講老師表示,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跡不一樣,而擁有良好習慣的孩子能夠有更全面的發(fā)展,更能讓家長省心省力。
他通過分享一個小故事進一步闡述習慣養(yǎng)成的“三要素”:
數(shù)年前,一個小女孩在山東老家讀完三年級轉學到深圳。在老家,她的課堂只有語文和數(shù)學。到深圳后,英語從零開始學,同學們多才多藝而自己什么也不會,為此女孩很自卑。她的父母和老師都在英語學習方面給予她很大幫助,與此同時,孩子有極強的運動天賦,父母就鼓勵她在運動方面找到了自信,漸漸地,她不僅是運動會上的佼佼者,在學習方面也迎頭趕上。現(xiàn)在,女孩是中國科學院的一名博士生。
劉萬講老師通過這個女孩的經(jīng)歷繼續(xù)解讀,“激發(fā)的動機”就是“同學能歌善舞,而女孩不會,她希望自己像在老家一樣做個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立足孩子的能力”則是“運動會上,女孩是體育健將,激發(fā)她的運動自信,并遷移到學習等其他方面?!倍坝|發(fā)的契機”,則是“女孩在運動會上的優(yōu)異表現(xiàn)。”
劉萬講老師認為,家長只要把握了這“三要素”,通過適時引導就能啟動孩子的行為,慢慢地形成好習慣。
當前有一個普遍的觀點,堅持21天就能養(yǎng)成一個習慣。而事實上,堅持了21天以上最后以失敗告終的例子比比皆是。對于習慣究竟是怎么形成的這個問題,科學家們做了大量研究,其中麻省理工學院大腦與認知科學系的教授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大腦發(fā)展的過程是一個由三步組成的回路。
習慣的養(yǎng)成,首先需要暗示。那么,家長應該如何“暗示”呢?家長可以給孩子留紙條寫上激勵他的話,或者從語言上進行某方面的暗示,更需要以身作則,比如家長坐地鐵時主動給別人讓座,就是給了孩子“尊老愛幼”的暗示和示范。
說到獎賞,劉萬講老師認為,家長可以給孩子設置一些規(guī)則獎賞,比如跑步結束后可以獎勵一塊巧克力;同時也需要設置懲罰,這么做是為了將習慣內化為行為,從而最終固化行為,讓習慣定型。
在培養(yǎng)慣常行為中,劉萬講老師建議家長,應該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在固定的時間、固定地方做固定的事情。同時,家長還可以嘗試與孩子簽訂《行為契約書》——
由家長和孩子共同制定一個既不會過高也不會過低且符合孩子實際情況的合理目標,并按目標完成與否情況寫明獎懲。此外,劉萬講表示《行為契約書》不僅是針對孩子的制定,同樣也可以針對家長而制定。
當孩子和家長各自付出努力,互相監(jiān)督,家長的榜樣行為也可以給孩子正向反饋,從而幫助孩子將“暗示、獎賞、慣常行為”從外向推動變成自我強化的“回路”,讓習慣真正形成。
從小培養(yǎng)好習慣
三個階段按“圖”索驥
針對青少年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和家庭教育的重點,劉萬講老師分享了習慣養(yǎng)成的“路線圖”。他將0-16歲青少年習慣養(yǎng)成分成三個階段:0-3歲無限關愛教育階段;3-9歲嚴格規(guī)范教育階段;9-16歲朋友賞識教育階段。
劉萬講老師認為,0-3歲是孩子大腦發(fā)育和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期?!昂⒆釉谌龤q前,大腦會發(fā)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家長在給孩子營造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同時,還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感官刺激。”他強調,不是要給孩子上早教班,而是多和孩子溝通,多帶孩子去接觸大自然,多讓孩子去認識世界。
在0-3歲的無限關愛教育階段,劉老師給家長的具體建議是:
豐富的感官刺激、多樣的動作體驗、手部精細化動作的訓練、適合兒童的運動以及切勿拔苗助長。
他還認為,都說智力是天生的,其實所謂的“天生”就是在孩子0-3歲時,家長一定要重視在早期教育中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支持,為孩子的成長之路夯實基礎。
孩子進入3-9歲,在劉萬講老師看來是嚴格規(guī)范教育階段時期。他指出,該階段是孩子開始向“社會人”轉變的過程,這意味著是養(yǎng)成好習慣的關鍵階段,而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應該是簡單明確、不嘮叨。在初期孩子可能會出現(xiàn)不適應的情況,需要家長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溫柔地堅持”。
他表示,讓孩子參加定向越野等活動能夠提高孩子的知識應用和實踐能力;堅持一二項喜歡的運動除了能強身健體外,還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意志力、自信心等重要心理品質,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都要樹立“體育是第一德育”的理念。同時,他提出6-12歲是孩子的“勤奮期”,家長要鼓勵孩子學會洗衣做飯等必要家務勞動技能,讓孩子對生活有參與感,有責任心,從而激發(fā)培養(yǎng)孩子的內驅力和自立勤奮的精神。
劉萬講老師指出,9-16歲的孩子已步入青春期,嚴厲的教育方式可能會遭到孩子的抵觸,因此需要家長像朋友一樣對待孩子。他提醒家長們,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智慧的家長應該做到“爸爸靠前,媽媽靠后”,這樣有助于孩子人格的形成和發(fā)展。
當前,很多家庭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這樣的現(xiàn)狀:焦慮的媽媽,缺席的爸爸和情緒失控的孩子。
劉萬講老師認為,媽媽愛嘮叨確實是很多青春期孩子情緒爆發(fā)的源頭,因此他提醒家長們,家庭教育中,比方法更重要的是內容,比內容更重要的是關系。
親子關系重在溝通。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長會產生“越溝通越叛逆”的困惑,劉萬講老師表示,其實這種時候家長要做的便是,發(fā)自內心的鼓勵孩子、激勵孩子和尊重孩子。
針對很多青少年沉迷手機游戲的現(xiàn)象,劉萬講老師給家長支招——“五句話”幫助孩子戒掉游戲癮。
(找一個合適的時機)爸爸媽媽知道你也不想沉迷于游戲。為了讓你少玩手機游戲,爸爸媽媽讓你受到了不少委屈。(釋放尊重)
游戲開發(fā)者為了讓你上癮,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yè)知識來進行設計和開發(fā),所以游戲才有那么大的誘惑力,錯不在你。你喜歡游戲,說明你是一個好奇心很重的人。如果你能從游戲中走出來,說明你有自控力。擁有好奇心和自控力,以后一定能成大器。(讓孩子減少自責,激勵孩子。)
我們不是完全制止你玩手機游戲,偶爾玩一下沒有問題。我們想告訴你,在重要的時間要做重要的事情,要做好時間規(guī)劃,要控制好自己玩手機的時間。(與孩子共情,尊重孩子)
如何規(guī)劃自己的手機游戲時間,需要我們怎么幫助你?如果你同意的話,我們可以做一個約定,共同遵守執(zhí)行。(尊重孩子)
你是一個能夠管理好自己的孩子,我們相信你能夠做好這件事。(積極暗示,激勵孩子,尊重孩子)
劉萬講老師表示,好習慣是資本,壞習慣是債務,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好習慣的培養(yǎng)。同時他提醒家長,孩子不是你口中的孩子,但是會成為你口中的孩子。“家庭教育的底線就是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家長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好習慣才有可能水到渠成?!?/spa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