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三毛曾寫道:
“我不求深刻,只求簡單?!?/strong>
人生到了最后,只能是越簡單,越滿足,越幸福。
簡單的欲望,簡單的心思,簡單的圈子,簡單的內(nèi)心,才有簡單的快樂,簡單的幸福。
做個簡單的人,給生活做減法,才得以輕松、自在,才會過得坦然、隨性。
生活,越簡單,越高級
《道德經(jīng)》有言: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strong>
物欲太多的人,早晚會過得越來越辛苦,越來越疲憊。
反倒過著一種物欲簡單的人,不被貪念糾纏,不被貪婪裹挾,而是凡事都看得懂,看得開,想得通。
其實,欲望越大,需要付出的代價也就越大,如果自己沒有那種能力、資源、平臺、實力和人脈的話,再怎么勉強,都強求不來的。
于是,不符合自己現(xiàn)狀的、位置的欲望,都只是一種奢望,是一種妄想,甚至可能只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內(nèi)耗和折磨。
萊迪·克洛茨的《減法》中,有這樣一句話:
“生活中的減法思維,不是要求我們簡單地摒除冗余的信息,而是教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洞察真相,看得更透徹,活得更輕松?!?/strong>
少,即是多。專注于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堅持一個愛好,打磨一種心境,其實就足以讓我們在現(xiàn)實當(dāng)中慢慢變好。
很多人,就是欲望太多,從而被分散了太多的注意力,導(dǎo)致這件事做不好,那件事也做不好,于是生活過得一地雞毛,雞飛狗跳。
《道德經(jīng)》中講: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人生是一場回歸,從現(xiàn)實回歸,從欲望回歸,從簡到繁,再刪繁就簡。
如此,多余的欲望丟掉了,就能得到讓自己感到輕松愜意的時刻,進而帶著一種松弛的狀態(tài)來過好這一生。
簡單到復(fù)雜是閱歷,復(fù)雜到簡單是修行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惟信,非常形象地將人生分為三重境界。
“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后來,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strong>
實際上,真正有生活閱歷的人,都會慢慢變得不折騰。
對于不關(guān)自己的事,不去計較,不關(guān)自己的人,也不去折騰。
因為任何事情,說到底都是可以放下,任何人,也都是可以放開的。
很多人,之所以放不下,放不開,就是因為固執(zhí)于一時的執(zhí)念,礙于情面,礙于自尊,礙于復(fù)雜。
于是,自己的心思復(fù)雜了,走到哪里都復(fù)雜,凡事都喜歡朝著復(fù)雜的方向去想,于是越想越混亂,越混亂越陷入進去,如同掉入魚網(wǎng)一般,越掙扎就越緊,再也出不來。
我們每個人從呱呱墜地開始,就是一張白紙,于是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裝滿了期待,可進入社會之后,歷經(jīng)諸多人情世故之后,慢慢就明白了:
一切的一切,都是只有簡單才能長久,只有看透了,才能活得好。
不懂之前,經(jīng)歷過去了就是閱歷,閱歷多了之后,就會看穿復(fù)雜的背后,盡是簡單的邏輯。
也只有簡單的、第一性原理的邏輯、思維、情感、認(rèn)知,才能給自己帶來更長久的、更持久的滿足。
就像林清玄說的:
“要想得到生命的清歡,就要為生命做減法?!?/strong>
給生活做減法,給生命做減法,一切靠簡單來作為支撐,才會讓自己不至于感到壓力大,更不至于覺得疲憊。
而是,慢慢地懂得珍惜生活當(dāng)中那些細水長流的小美好,體味到了那些簡單的事、簡單的人、簡單的相處所帶來的純粹、快樂、美好。
拋開復(fù)雜的欲望、心思、想法,盡可能遠離爛事、爛人,不去計較,甩開煩惱,過好眼前的日子。
如此,從復(fù)雜到簡單,由簡單生美好。
越簡單,越幸福
人生,簡單才是福,生活,簡單才快樂。
人的快樂,越簡單越快樂。
就好比跟許久未見的親朋好友喝一壺茶,飲一杯酒,吃一頓飯。
哪怕茶是普通的,酒是普通的,飯也是普通的,但因為彼此擁有共同的簡單心境,看似尋常,卻覺得異常溫馨而舒適。
蘇軾曾感嘆:“人間有味是清歡。”
簡單的生活狀態(tài),往往是清歡的,也是詩意的。
作家柯南道爾說:
“心境是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
生活簡單了,心境才能簡單,心境簡單了,才會過得灑脫自在。
如此,心態(tài)平和,生活快樂,眼里的詩和遠方,在當(dāng)下就能滿足。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說做人要:“簡單,簡單,再簡單。”
簡單點,再簡單點,繼續(xù)簡單點,你要的快樂,你要的幸福,就在眼前。
愿我們余生都盡量活得簡單點,不要跟自己過不去,學(xué)會善待自己,活出知足而幸福,也是有福氣的一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