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載(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鳳翔郿縣(今陜西省寶雞市眉縣橫渠鎮(zhèn))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
眉縣張載紀念館,原址為張載講學之橫渠崇壽書院。
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張載出生于長安(今陜西西安市)。名字出自《周易·坤卦》:“厚德載物”。張載從小天資聰明,十歲時隨外傅學習,就表現(xiàn)出不同常人的品格,“志氣不群,知虛奉父命”。
伯樂范仲淹
少年喪父,使他成熟較早。當時西夏經(jīng)常侵擾宋朝西部邊境,宋廷向西夏“賜”絹、銀和茶葉等大量物資,以換得邊境和平。這些國家大事對“少喜談兵”的張載刺激極大。宋仁宗慶歷元年(1041年),張載二十一歲時,寫成《邊議九條》,向當時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副使、主持西北防務的范仲淹上書,陳述自己的見解和意見,打算聯(lián)合焦寅(陜西永壽人,精通軍略)組織民團去奪回被西夏侵占的洮西失地,為國家建功立業(yè),博取功名。
眉縣張載紀念館、橫渠書院、張載祠
康定元年至慶歷二年(1040年—1042年),范仲淹知永興軍、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在延州軍府召見了張載。
張載談論軍事邊防,保衛(wèi)家鄉(xiāng),收復失地的志向得到了范仲淹的熱情贊揚,但范仲淹說:“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 ”認為張載可成大器,勸他作為儒生一定可成大器,不須去研究軍事,勉勵他去讀《中庸》,在儒學上下功夫。張載聽從了范仲淹的勸告,回家刻苦攻讀《中庸》,仍感不滿意。于是遍讀佛學、道家之書,覺得這些書籍都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宏偉抱負,又回到儒家學說上來,經(jīng)過十多年的攻讀,終于悟出了儒、佛、道互補,互相聯(lián)系的道理,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學說體系。
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張載病逝于臨潼,時年五十八,世稱橫渠先生,尊稱張子,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三十八位,與周敦頤、邵雍、程頤、程顥合稱“北宋五子”。
張載與中國“科舉夢之隊”
嘉祐二年(1057年),三十八歲的張載赴汴京(今開封)應考,時值歐陽修主考。
張載科考榜被稱為中國科舉“第一榜”或“學霸榜”。這次的貢考中獲得進士中竟有數(shù)十位名動千古、對后世影響極深的人物,橫跨了文學、政治、思想、軍事等領域,這里面有3人位列“唐宋八大家”,3人先后出任宰相,3位理學創(chuàng)始級大師,還有一位歷史名將。
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屆“科舉夢之隊”:
主考官:文壇領袖,宋代文學家之首——歐陽修
副考官:梅堯臣,被稱為宋詩“開山祖師”。
本屆考生(部分):
文壇大家:蘇軾、蘇轍、曾鞏 (名列唐宋八大家)
千年大思想家:張載、程顥、程頤 (程顥、程頤是兄弟倆,張載是他們表叔)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張載“橫渠四句”與中華文化
張載的思想是通過對《周易》和《孟子》的闡發(fā)而表述的,他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北划敶軐W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因其言簡意賅,歷代傳頌不衰。 著有《正蒙》、《橫渠易說》等著述留世。
第一句“為天地立心”。張載認為,人有見聞之知,這近似于我們今天所說的感性認識。除此,人還有德性之知。德性之知來源于戰(zhàn)國中期孟子的“盡心”論。孟子認為:君子應充分發(fā)揮“大心”的作用;“大心”和我們今天所講的理性認識有相似之處。張載加以發(fā)揮,認為人有見聞之知,又有德性之知。“為天地立心”,就是沿著孟子的思路,用理性認知來思考天地萬物之理。
第二句“為生民立命”,這是孔子、孟子儒學堅守的信念??鬃诱f:為百姓解除患難,堯和舜這些圣人也沒有完全做到。張載將儒學的志向稱之為“為生民立命”,這符合儒學的基本信念,也反映了他生活時北宋的社會狀況。當時人們面臨兩大困苦:一個是土地兼并,再一個是邊患。土地兼并造成農(nóng)民生活困難,張載在關中的郿縣曾試圖解決,把一些田地分給無地和少地的農(nóng)民,但沒有造成全國影響??傊?,張載所說的“為生民立命”講的是解決百姓們的患難困苦。
第三句“為往圣繼絕學”。張載講的“絕學”指的是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學傳統(tǒng)。在張載看來,孟子以后沒有出現(xiàn)過繼承孔、孟思想的學人,儒學中斷,成為“絕學”。唐朝韓愈雖然寫了《原道》一文,提出了儒學的道統(tǒng)論:從西周文王、武王到春秋時孔子再到戰(zhàn)國時孟子,這是儒家的道統(tǒng),但韓愈并沒有實現(xiàn)這個理想的實踐行為。張載認為,他創(chuàng)立的關學,才是上接孔孟道統(tǒng)的傳人,而且要以實際行動來實現(xiàn)儒家的理想,以此作為自己的使命。
第四句“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從學術的大方向去看振興儒學的目標,既堅守儒學一貫的經(jīng)世致用原則,同時解決北宋時期的邊患和土地兼并問題。
張載的哲學思想和家規(guī)家訓主要可概括為“四為”“六有”和“十戒”。
“四為”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六有”即言有教、動有法、晝有為、宵有得、息有養(yǎng)、瞬有存;
“十戒”即戒逐淫朋隊伍;戒好鮮衣美食;戒馳馬試劍斗雞走狗;戒濫飲狂歌;戒早眠晏起;戒倚父兄勢輕動打罵;戒喜行尖戳事;戒近暱婢子;戒氣質(zhì)高傲不循足讓;戒多讒言習市語。此外,張載家規(guī)家訓中的《東銘》和《西銘》,《東銘》強調(diào)做人要誠實,既不要欺騙別人,也不要自欺欺人;《西銘》強調(diào)要有博大的胸懷,孝順長輩、慈愛孤弱,救濟天下困苦百姓。張載的這些思想,體現(xiàn)了他立心立命、惟德惟規(guī)的精神氣象,也使當時“關中風俗為之一變”。
(2016年11月15日,陜西省首家家風館——“寶雞家風館”在眉縣橫渠鎮(zhèn)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