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一生,迷霧重重。重重迷霧當中,隱藏得最深的疑案之一,就是他的后宮是誰?
中國歷代王朝的皇帝,后宮都有記載,特別是皇后,那是母儀天下的第一夫人,在制度上有專門的規(guī)定,是必須大書特書,樹碑立傳的。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皇后,也就是始皇后是誰,史書上卻完全沒有記載,兩千年來沒有人知道,這就不能不說是有點奇怪了。
奇怪的事情還沒有完。如果說秦始皇的皇后,也就是始皇后是誰,史書上忘了記載,或者出于某種原因,沒有寫也就罷了,更奇怪的是,除了始皇后而外,有關(guān)秦始皇所有后宮的消息,在史書中也幾乎都沒有記載,兩千年來也沒有人知道。這就不僅僅是奇怪的事情,而是一樁非正常的歷史之謎了,對于歷史偵探來說,也就成為一樁有待破解的歷史疑案了。
2007年3月,我得到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的墓葬被發(fā)掘的消息,于是專程再次前往西安,就與秦始皇有關(guān)的女性的遺跡作了考察。我去秦東陵,查訪了秦始皇的祖父孝文王與養(yǎng)祖母華陽太后、父親莊襄王與母親帝太后的墓葬。秦王與王后,都是夫婦合葬一地,陰陽相配,合于人情,合于制度。親祖母夏太后與高祖母宣太后的墓,也是規(guī)模宏大,不過,因為兩位太后都是側(cè)室而不是正妻,所以葬地選在別的地方。一切都井井有條,合于傳統(tǒng),合于禮制。唯有秦始皇陵,孤零零一座大墓,沒有皇后之墓相伴。那種孤單獨立的景象,實實在在地將誰是始皇后的歷史疑案,卷入了考古實物當中。究竟有沒有始皇后墓?如果有,始皇后墓在哪里?
秦始皇的秘密越是深查,疑慮越深。面對疑慮,當事實不清、真相不明的時候,各種猜測遐想,就應(yīng)運而生。
有人猜想說,秦始皇大概是沒有立皇后,之所以沒有立,是因為后宮太多,看花了眼,定不下來。不過,動動腦筋就可以知道,后宮多少,秦與歷代一樣,自有制度,自有規(guī)定,與立不立皇后之間并沒有直接的關(guān)系。立后是為了王位繼承的秩序,也是為了后宮的秩序,與是否花了眼倒是關(guān)系不大,這個說法太不專業(yè),拿不上桌面。
也有人猜想說,秦始皇信方士追求長生不老,這種厚望的特殊要求延遲了他立后的進程云云。不過,查查史書就可以知道,秦始皇信方士追求長生不老,都是統(tǒng)一天下后瀕近晚年的事情,以秦國的傳統(tǒng)和制度而言,秦王正式立后當在親政后不久,大概都在二十多歲的青壯年時代,怎么也等不到四五十歲。待到年老體衰才來考慮立后的事情,不僅祖宗們不允許,臣下們也怕早就吵翻了天。這種猜想也說不通。
又有人猜想說,秦始皇的母親私生活不檢點,養(yǎng)面首,生有兩個私生子。這件事對秦始皇影響甚大,他驅(qū)逐母親出京,由怨恨母親發(fā)展到仇恨女人,成為一種心理障礙,使他遲遲未能立后。不錯,秦始皇的母親確是養(yǎng)了面首嫪毐,養(yǎng)了私生子,秦始皇也確是怨恨過他的母親,將她驅(qū)逐出京。不過,嫪毐的事情,直接關(guān)系到他的母親與養(yǎng)祖母華陽太后間的政治斗爭,當他事后聽了策士的勸告后,出于穩(wěn)定政權(quán)和安定繼承關(guān)系的考慮,迅速迎回母親,恢復了秦王與太后的正常母子關(guān)系。秦始皇是第一流的政治人物,他的為人行事,首先是從政治的角度考慮的。
況且,在秦國歷史上,太后養(yǎng)面首生孩子的事情多的是。他的高祖母宣太后與來秦的外國義渠王生有兩個兒子。宣太后的兒子,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不但知道這件事情,還與母親合謀,利用這樁私情,刺殺義渠王,將義渠王的國土并入秦國,解決了一樁多年威脅秦國西北邊境的心腹大患。秦昭王早早在宣太后的主持下娶妻立后,后宮不少,子女也多,不但沒有看到什么心理上的障礙,看到的反而是實利人情濃厚、道德約束淡薄的邊風古情。可以說,在太后的私生活與秦王立不立后之間,實在是找不出可信的聯(lián)系。這種猜想,好聽是好聽,也難以說通。
所以我們說,上述的這些猜想,都只是勉強的臆測,因為找不到破解的門道,只有接受現(xiàn)狀,再做一點粉飾性的涂抹而已,并不能連接到具體的史實,做有理有據(jù)的破解。那么,破解的門道在哪里呢?
2 唯一的線索
破案的關(guān)鍵,要有線索。歷史疑案的破解,需要找到能夠作為線索的史料。我將史書中所有有關(guān)秦始皇后宮的史料都篩選了一遍,結(jié)果只找到一條,現(xiàn)在提供給大家。這條史料見于《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三十七年條:
九月,葬始皇驪山。……二世曰:“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
這條史料非常重要,必須做一個詳細的解釋。秦始皇三十七年,就是公元前210年,這一年七月,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天下的旅途中生了病。車駕抵達沙丘宮平臺(今河北廣宗西北大平臺)時,秦始皇病情急遽惡化,突然不治身亡,享年五十歲。隨后的事情,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沙丘之謀。沙丘之謀的主謀是趙高,他是秦始皇的幼子胡亥的老師,秦始皇的貼身車馬班長——中車府令,他引誘胡亥,說動丞相李斯,三人結(jié)成政治同盟,偽造遺書,逼迫皇長子扶蘇自殺,擁立胡亥即位,建立起二世政權(quán)。
九月,二世新政府在咸陽舉行盛大的葬禮,將秦始皇安葬于驪山,就是現(xiàn)在的秦始皇陵。在安葬秦始皇的時候,二世皇帝下了這道處置秦始皇后宮的命令。這道命令說:“先帝的后宮當中沒有子女的人,不宜外放出宮?!备鶕?jù)這道命令,于是將她們?nèi)垦吃釓乃?,死者的?shù)量相當多。
那么,從這條史料當中,我們可以讀取到有關(guān)秦始皇后宮的哪些信息呢?
一、秦始皇后宮的數(shù)量不少,具體的數(shù)量不詳。不過,秦的后宮,自有嚴格的制度。根據(jù)繼承了秦國制度的漢朝初年的情況來看,秦始皇應(yīng)有正夫人一人,稱號為皇后。側(cè)室多人,都稱夫人。夫人們的稱號分別有美人、良人、八子(比如秦始皇的高祖母宣太后,她是惠文王的側(cè)室,稱夫人,正式的稱號是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數(shù)種,她們地位的高低,比照政府官員的秩祿,也都有規(guī)定。所以我們可以說,真正有名分,可以被稱為秦始皇后宮的人,最多十來人左右。世上盛傳秦始皇的后宮列女在萬人以上,都是后世的傳聞和文學的夸張,是不能作為信史來看的。
二、這些數(shù)量有限的后宮們,分成了兩大類,一類是生有子女的,另一類是沒有生子女的。
三、凡是沒有子女的后宮,都按照二世皇帝的命令殉葬,被埋在臨潼的秦始皇陵里面了。
四、凡是有子女的后宮,免于殉死,在秦始皇死后,與他們的子女一道,還繼續(xù)活在人世上。
據(jù)我所知,上面這條史料是史書中有關(guān)秦始皇后宮的唯一的一條史料,我們從中能夠讀取的信息大概也就是以上四點了。情況介紹到這里,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現(xiàn)在,我們知道秦始皇的后宮有些什么人,我們知道秦始皇的皇后是誰了嗎?”
“不知道?!?/p>
可以想像得到,大家肯定會如此異口同聲地回答。
“為什么?”
“從這條史料看不出來?!?/p>
“那怎么辦?”如果我繼續(xù)追問。
這一來,大家恐怕會為難,不便回答了。不過我想,個別人也許會說:
“那就沒有辦法了。沒有證據(jù),總不能瞎猜亂說嘛?!?/p>
3 不幸的兒女們
在偵探破案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情況,刑警們追捕犯人,犯人逃脫,不知去向。這時候,刑警們并沒有絕望,他們回到警察局開會,調(diào)查和搜尋所有與犯人有關(guān)的人,制作出一張關(guān)系網(wǎng)表,依據(jù)這張表,經(jīng)過仔細地分析,從中篩選出犯人可能前往投靠的關(guān)系人。然后,刑警們轉(zhuǎn)而跟蹤這個關(guān)系人。結(jié)果,犯人的身影出現(xiàn)在這個人身邊,刑警們果斷出擊,一舉抓獲了犯人。在偵探學上,這個方法叫作吊線跟蹤。
今天,我們把這種方法借用到歷史學當中,嘗試能不能用這種吊線跟蹤的方法破解秦始皇后宮的疑案。
前面我們已經(jīng)講過,有關(guān)秦始皇后宮的史料只有一條,而解讀這條唯一史料的結(jié)果似乎是走入了絕路,追蹤的對象——秦始皇的后宮們的身影消失了。不過,如果我們轉(zhuǎn)換一下思路,學習刑警們的做法,將后宮們的關(guān)系網(wǎng)作一番整理的話,我們將不難發(fā)現(xiàn),與后宮們關(guān)系最為密切的人,除了秦始皇而外,就是她們的子女了。通過調(diào)查子女們的行蹤,尋找母親的下落,可以說是一種可行的方案。出于這種思路,我們暫時停止對秦始皇后宮去向的追蹤,轉(zhuǎn)過頭來考察秦始皇的子女們。
這樣一來,前景就豁然開闊了。秦始皇有近二十位子女,長子扶蘇,幼子胡亥,中間知道姓名的還有公子將閭和公子高,我們可以對他們逐一吊線跟蹤。為了便于追查,我們先列出一張線索人的名單來。
第一線索人:公子將閭兄弟
第二線索人:公子高
第三線索人:諸公子公主
第四線索人:幼子胡亥
第五線索人:長子扶蘇
按照這個名單,首先追查第一線索人公子將閭兄弟,看看能否找到有關(guān)他們母親的線索。公子將閭一共兄弟三人,他們出現(xiàn)在史書上,是在二世即位以后。當時,他們共同面臨著被誅殺的危險。
我們已經(jīng)講過,秦始皇死后,即位的二世皇帝胡亥是幼子,他本來不應(yīng)當繼承皇位,受老師趙高的引誘,得到丞相李斯的協(xié)助,偽造遺詔,逼死長兄扶蘇,篡奪了皇位。即位后的胡亥,內(nèi)心不安,對比他年長的兄弟姐妹們,都心懷猜疑,擔心他們危及自己的地位。在趙高的慫恿下,二世決定將在世的公子公主們都處死,以消除他們對于皇位的潛在威脅。
史書上說,在這場清洗運動中,公子將閭兄弟三人被軟禁在宮內(nèi),最終被定以“不臣”之罪判處死刑。所謂“不臣”,就是失臣下之禮義,引申出去就是對主上的不敬,再引申就是妄圖謀反了。這種做法,我們今天叫作無限上綱上線。
公子將閭最是謹慎重禮的人,他實在是冤屈不服,他對傳達判決的使者申辯道:“朝廷的禮節(jié),我從來不敢不服從;朝廷的序位,我從來不敢不遵守;接受皇上的命令應(yīng)對回答的時候,我也從來不曾有過失辭欠禮,何以叫作不臣?我只求明了自己的罪名而死?!眻?zhí)行命令的使者無情,說自己是奉詔書行事,催促將閭立即服罪自裁。可憐公子將閭兄弟三人呼天不應(yīng),被迫含冤引劍自殺。
在史書有關(guān)公子將閭兄弟的簡短記載中,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有關(guān)他們母親的直接線索。根據(jù)公子將閭的為人,根據(jù)他重禮儀,守規(guī)矩,行為謹慎,言辭得體的形象,我們推斷他的母親也當是謹慎而對子女管教嚴格的人。此時的她,或許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
其次,我們來考察第二線索人公子高。
在秦二世殺戮兄弟姐妹的恐怖之中,公子高曾經(jīng)打算逃亡,但他擔心因為自己的逃亡而株連家族,走投無路之下,他上書二世請求讓自己為父親殉葬。二世十分高興,同意了公子高的請求,賜錢十萬筑墓,讓他陪葬于始皇帝陵園內(nèi),于是就沒有株連公子高的家族。
史書上記載公子高上二世皇帝書說:“先帝無恙的時候,臣下入內(nèi)則被賜予飲食,出外則使乘坐車馬;御府的衣物,中廄的寶馬,臣下都有受領(lǐng)。先帝仙逝,臣下應(yīng)當從死而未能速行,這是身為人子而不孝,身為人臣而不忠。不孝不忠,無以立名于世,臣下請求從死,愿意陪葬在驪山腳下。切切懇求,愿主上恩幸,哀憐準許。”被送上斷頭臺的皇子王孫,那種無辜無奈、日暮途窮的哀鳴,至今讀史尚回蕩在耳邊。
在對公子高的考察中,我們也沒有發(fā)現(xiàn)有關(guān)他母親的直接線索。從公子高的上書來看,他深受父親的喜愛,忠孝之心非常濃厚,以此推測,他的母親應(yīng)當也是重大義的人。公子高有想法有決斷,曾經(jīng)考慮逃亡,但是,為了保護家族,最后決定以身殉葬。想來,他的母親,或許還在人世,兒子走后的家族,由她來孤苦支撐?
跟蹤追查第一和第二線索人到這里,對于他們母親的情況,除了一點似是而非的推測外,我們難以得到更多的信息。看來,由公子將閭兄弟和公子高的線索去追蹤秦始皇后宮的線路,走不通。走不通的原因,是實有其人其事而可以取證的文獻史料不足。文獻史料,是從古代輾轉(zhuǎn)流傳至今的文字信息,是我們破解古代疑案的重要證據(jù)。文獻史料不足,我們就束手無策,打退堂鼓了嗎?不,我們還有一個重要的證據(jù)來源,這就是考古發(fā)掘??脊虐l(fā)掘,是直接到古代遺留中尋找第一手信息,最為可靠。于是,我們將視線投向考古,看能不能找到新的線索。
4 發(fā)掘公子公主墓
自從兵馬俑陪葬坑在1974年被發(fā)現(xiàn)以來,始皇帝陵園的發(fā)掘和研究有了很大的進展,秦始皇一生的種種疑案,由此獲得了文獻上得不到的種種寶貴線索。在始皇陵園,考古學者曾經(jīng)發(fā)掘過一座甲字形陪葬大墓,規(guī)模等同王侯級別,地點靠近始皇帝陵封土??脊艑W者以為墓主當是皇室宗親,可能就是公子高的墓。前面我們已經(jīng)談過,他自愿殉葬,得賜錢十萬,以公子之禮埋葬于始皇陵旁。
在始皇帝陵封土東邊大概一里遠的地方,有一村落叫作上焦村,在村外的樹叢間,有十七座甲字形陪葬墓,坐東向西,南北縱列,面向始皇帝陵展開。其中有八座墓葬已經(jīng)發(fā)掘,在陪藏品中,考古學者發(fā)現(xiàn)了秦少府工官制作的御物。少府是專門管理王室宮廷的機構(gòu),相當于皇室內(nèi)務(wù)部。一般來說,少府制作的物品,屬于皇室用品。這些墓藏中出土的皇室用品,自然使人聯(lián)想到這些墓主與皇室宮廷之間,可能會有某種關(guān)聯(lián)。那么,這種關(guān)聯(lián)會是什么呢?
為了追查這種關(guān)聯(lián),我根據(jù)考古發(fā)掘的報告書,將已經(jīng)發(fā)掘的八座墓葬的材料整理出來,提供給大家如下:
上焦村陪葬墓簡況
第7號墓,墓主為男性,年齡在30歲左右,頭、身、四肢分離。
第10號墓,墓主為男性,年齡在30歲左右,頭、身、手、足骨分離,倒置于槨室頭廂內(nèi)。
第11號墓,墓主為女性,年齡在30歲左右,骨骼完整,仰身直肢,上下頜骨左右錯動。
第12號墓,墓主為男性,年齡在30歲左右,頭骨置于槨室頭廂蓋上,肋骨及其他骨骼置于頭廂內(nèi)。
第15號墓,墓主為男性,年齡在30歲左右,頭、身、四肢分離,置于槨室頭廂蓋上,頭骨在槨室外亂土中,頭的右顳骨上插有銅鏃一支。
第16號墓,墓主為男性,年齡在30歲左右,上半身尸骨在槨室內(nèi),頭骨在槨室頭廂的蓋上,下肢骨在填土中。
第17號墓,墓主為女性,年齡在20歲左右,頭、身、下肢分離,左腳與脛骨分離,兩臂伸張作趴伏狀。
根據(jù)史書的記載,諸公子和公主被殺的時令,是在二世元年春天,秦歷當在一至三月的寒冷時候,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有修墓人烤火的炭跡,文獻和實物互相得到了印證。
根據(jù)史書的記載,長子扶蘇接受偽造的遺詔,被賜劍自殺于上郡。第十八號墓只有銅劍一把,未見人骨,可能是他的衣冠冢。文獻和實物不僅有相互的印證,更令人感到神奇而有無窮的回味。
考古發(fā)掘,為秦二世屠殺兄弟姐妹的歷史慘案提供了實物的證據(jù)。這些實物的證據(jù),似乎在向我們訴說,秦始皇的諸位公子公主,都死于骨肉相殘,他們都是在非正常死亡后單獨埋葬的。由此看來,他們死亡的時候,他們的母親,也就是秦始皇的有子女的后宮們,或許已經(jīng)過世,或許還在人世間孤獨而悲哀地生活著。至于更詳細的情況,我們無法得到更多的線索。看來,追查第三線索人的這條路,也到此不通了。余下的線索,只剩下第四線索人——秦始皇的幼子,二世皇帝胡亥和第五線索人——長子扶蘇了。我們先來考察胡亥。
5 廢長立幼的打算
秦二世胡亥是排名第四的線索人,我們在著手調(diào)查他以前,按照慣例,首先提供一份有關(guān)線索人的個人材料,請大家過目。
秦二世胡亥履歷表
名字胡亥
性別男
生年秦王政十八年
父親秦始皇嬴政
母親?
職業(yè)皇帝
死亡二世三年
胡亥是秦始皇的幼子,生于秦王政十八年。胡亥第一次出現(xiàn)在史書中,是在秦始皇第五次巡游天下的時候,當時,胡亥二十歲。
秦始皇即位以后,曾經(jīng)五次巡游天下。第五次巡游,從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十月開始,一直持續(xù)到同年七月病死于旅途當中,整整持續(xù)了十個月。(按:秦的歷法,以十月為歲首,就是每年第一個月是十月,九月是最后一個月,從十月到七月,在同一年度內(nèi),正是十個月。)值得注意的是,秦始皇在開始他人生的最后一次旅行時,做了一個對未來的歷史有重大影響的決定,就是帶上幼子胡亥同行。那么,我們?yōu)槭裁凑f這個決定對于未來的歷史有重大的影響呢?一句話,這個決定直接牽涉到秦始皇究竟想選擇誰做自己的繼承人的問題。
關(guān)于這件事情,史書上只有這么一句簡單的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從,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愛慕請從,上許之?!边@句話是說,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這一天,始皇帝開始出行巡游天下。政府百官分成兩套班子,左丞相李斯帶領(lǐng)一套隨始皇帝同行,右丞相馮去疾帶領(lǐng)另一套留守咸陽。幼子胡亥愛戴父親,請求同行,始皇帝同意了。僅僅由這句話,我們似乎看不出這件事情與秦始皇選擇繼承人的事情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但是,如果我們將有關(guān)這個決定的兩個背景情況加進來考慮的話,問題就出來了。
第一個背景情況是,這時候的秦始皇已經(jīng)五十歲了,從他日漸衰弱的身體狀況來看,也許已經(jīng)是時日無多了,選立繼承人的決定,可以說是刻不容緩的大事。第二個背景情況是,就在一年多以前,秦始皇的長子,皇位第一繼承人扶蘇,因為與秦始皇政見不合,被貶斥出京,打發(fā)到上郡的蒙恬軍中出任監(jiān)軍。從而,秦始皇最終將選定誰做繼承人的事情,成了一樁懸案。
我們前面已經(jīng)講過,秦始皇有二十多個兒子,他們都是有皇位繼承權(quán)的可能接班人。始皇帝這次巡游天下,長期離京在外,部分百官同行,帝國的重大政務(wù)都在旅途中處理,或者在車上,或者在行宮中。毫無疑問,秦始皇的巡游,連帶著帝國政治中樞的移動,不僅是個人行為,更是重大的政治行動。在如此重大的政治行動中,秦始皇選取胡亥同行,意義就非同尋常了。
這種非同尋常的重大的意義是什么呢?一,如果從父子之情來看的話,表明了秦始皇格外寵愛胡亥的親情;二,如果從皇位繼承的政情上來看的話,則是顯示了秦始皇有意立胡亥為太子的政治意圖。秦始皇有意立胡亥為繼承人的事情,是歷史上被忽略了的問題,實有其事而被視而不見。今天,我將這件事情作為問題提供給大家考慮,并且出示可能的證據(jù)。
秦始皇立胡亥為繼承人的考慮,在史書中是有明確的線索可以追尋的。這個明確的線索,有胡亥和蒙毅兩人可以作證。
胡亥即位以后,在趙高和李斯的慫恿下,決定殺害親近扶蘇的大將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蒙毅長期侍從在秦始皇身邊,是秦始皇最為信任的親信大臣。他熟悉宮廷內(nèi)幕,秦始皇帝晚年的心境,他是第一知情人。蒙毅死前,二世曾經(jīng)派遣御史傳令指責他說:“先帝曾經(jīng)打算立朕為太子,而你從中作難。如今丞相參劾你不忠,罪當誅滅宗族。朕不忍,賜你一死,也算恩遇有幸,你自己決斷吧?!?/p>
蒙毅痛感冤屈,自殺以前為自己申辯說:“如今指責臣下不能得先帝之意,然而,臣下年少就仕宦于先帝,多年蒙恩,幸得信任,直到先帝去世,未曾有所逆迕,可以說是知曉先帝之意了。又指責臣下不知太子之能,然而,先帝巡游天下,獨有太子跟從,先帝親愛太子之情,遠較諸位公子深厚絕遠,臣下是盡知而無所懷疑。先帝舉用太子,不是一時之轉(zhuǎn)念而是多年之積慮,臣下何曾敢有過勸諫,何曾敢有過謀慮!臣下決不敢巧飾言辭、強辯奪理以避死,只是擔心事情不實而羞累先帝之令名罷了。懇愿使者能夠有所考慮,使臣下死得明白?!?/p>
在二世的指責和蒙毅的辯解當中,都提到了晚年的秦始皇曾經(jīng)打算立胡亥為太子的事情。在蒙毅的話中,更是明確透露出,秦始皇廢長立幼的打算,不是一時的念頭,而是經(jīng)過數(shù)年醞釀的積慮。
看來,秦始皇格外寵愛胡亥,有意立他為太子的事情,應(yīng)當是可信的事實,那么,秦始皇為什么會格外寵愛胡亥呢?
6 秦始皇為什么寵愛胡亥?
人性本復雜,人心多變化。歷來論及身居高位的權(quán)勢人物,往往專注于政治政略,對于人情人性,多有所忽略。如同始皇帝這樣的權(quán)勢人物,他首先是有七情六欲的人。剝?nèi)訉油庖碌娜梭w,同你我一樣,都是由生帶來由死帶去的赤體;離開權(quán)勢利害的心情,同你我一樣,都是天地間常見的兒女親情。就始皇帝與胡亥的關(guān)系而言,首先是父子親情。
在家天下的父子繼承體制之下,政情由親情延展生出。帝王的隱私,就是國事的隱情;國家政情的隱秘,常常須要到帝王親情的隱私處去尋求。順著這種思路考察始皇帝之所以格外寵愛胡亥的理由,我們可以舉出三條來。
一、幼子可愛的人情。
二、胡亥頑皮直率的天性。
胡亥之所以格外受到父親的寵愛,也出于他可愛的性格。胡亥其人,本來是沒有政治抱負也沒有政治野心的青年,鹵莽而頑皮。《新序》中,留下了這樣一個戰(zhàn)國故事。胡亥還在做王子的時候,始皇帝設(shè)酒宴招待群臣,胡亥與諸位兄長一道得到酒食的賞賜,臨席完畢,諸位公子紛紛退席。古人席地而坐,就像現(xiàn)在日本人坐在榻榻米上一樣,入席脫鞋,出來穿上,脫了的鞋都放在門外。胡亥最后一個出來,大概是喝了點酒,又受了宴會高興勁兒的熏染,很有些興奮,看見滿地擺放著各種各樣的鞋子,一時發(fā)了猴性,將看起來招眼的鞋,都一一踩上一腳。諸位兄長無不嘆息云云。
《新序》是西漢末年的學者劉向所編輯整理的古代故事集,而這種古代故事是司馬遷編撰《史記》的史料之一。這個故事,《史記》中沒有,可能是現(xiàn)有古籍中有關(guān)胡亥少年時代的唯一記載。胡亥的諸位兄長,從扶蘇、公子高到公子將閭兄弟,都是比較規(guī)矩的人,或許與始皇帝對子女的嚴厲有關(guān),也許與他們母親的管教有關(guān)。胡亥與諸位兄長不同,敢鬧事,不時搞點惡作劇。他的這種性格,用貶斥的話來說,是不懂規(guī)矩的惡少;用平和的話來說,是調(diào)皮搗蛋的頑童。也許,正是因為他個性比較直率莽撞,年紀又最小,才得到了始皇帝格外的喜愛?
三、胡亥沒有政治野心。
前面我們講過,始皇帝突然死于巡游途中,趙高策劃沙丘之謀,勸誘胡亥銷毀始皇帝的遺詔,取代扶蘇,搶班奪權(quán)。這件事情,一開始被胡亥一口回絕。胡亥說:“父皇的安排是當然的事情。明君知悉臣下,明父知悉兒子。父皇去世,不言封賞諸子,我作為兒子沒有多話的余地?!笨芍^干脆利落,毫無戀念政治權(quán)力的思緒。
胡亥沒有政治野心的特點,在他做了皇帝以后仍然沒有改變。他即位以后,多次顯露出生命苦短、及時行樂的心理傾向,他曾經(jīng)感嘆說過:“人生在世,宛若乘坐六馬快車馳過缺隙,轉(zhuǎn)瞬即逝?!彼f這句話的時候,方才二十歲。一個二十歲的青年,為什么產(chǎn)生如此超前的人生遲暮感,實在是一個發(fā)人深思的事情。我曾經(jīng)在《復活的歷史:秦帝國的崩潰》中解釋這件事情說,多年來,胡亥目睹父親一生汲汲于政務(wù),宛若堯王禹帝般勞苦,而當天下偉業(yè)大成時,卻面臨病痛的折磨,苦于生命的短暫,到處尋藥求仙,苦苦期求得不到解脫,終于違愿逆情,突然撒手葬身于黑暗冷徹的地下。正是這種貼近父親一生真相而早早地生出生命苦短的強烈感受,影響了胡亥的人生觀。
胡亥的人生觀,是追求人生的享受,滿足自然生命的快樂,與政治權(quán)力和政治功業(yè)完全無緣。也許正是出于這種人生觀,相對于父親輝煌偉大的政績而言,胡亥更多地關(guān)注的是父親的生命和健康。他的這種關(guān)注,出于他的真情本性,直率而不加掩飾。想來,胡亥的這些特點,對于陷身政治旋渦中心的始皇帝來說,是一種難得的撫慰,或許最能使始皇帝感受到父子間的真情,從而對胡亥生出格外的憐愛來?
7 指鹿為馬的人性解讀
胡亥對始皇帝的愛戴和信賴,近于盲目,也成了他生存的依賴。始皇帝死后,胡亥將對始皇帝的愛戴和信賴,移情轉(zhuǎn)移到了老師趙高身上,最終釀成了身死國亡的悲劇。胡亥人性中的這樁隱情,隱藏在一個有名的故事當中,這個故事,就是指鹿為馬。
指鹿為馬的故事,見于《史記·秦始皇本紀》。故事大概如下:二世皇帝時,丞相趙高想篡位,怕群臣不服,設(shè)法預先測試一下。他把一只鹿獻給二世說:“這是馬。”二世忍不住笑了說:“丞相搞錯了吧?把鹿說成了馬?!彼敿磫栕笥业某枷聜儯枷聜兓蛘叱聊?,或者說是馬,也有說是鹿的。事后,趙高網(wǎng)羅罪名,將說是鹿的人一一處治。從此以后,群臣都畏懼趙高。
指鹿為馬,已經(jīng)成為漢語的常用成語,比喻顛倒黑白,混淆是非。這個故事,也廣為流傳到海外,日語中說傻瓜為“馬鹿”,詞源就在這里。中文以指鹿為馬比喻顛倒黑白,著眼點在于趙高,是基于趙高的行為生出的意義。日語以“馬鹿”比喻傻瓜,著眼點在二世,是基于二世的行為生出的意義。這件事情,作為故事來聽,非常有趣,傻瓜加騙子,一個愿打,一個愿挨。作為歷史來看,非常離奇,難以令人相信真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那么,這個歷史故事究竟可信不可信呢?
我今天的回答是,這個歷史故事,是一個有特殊背景的歷史故事。這個特殊的背景,就是胡亥與趙高之間的特殊關(guān)系。胡亥與趙高之間究竟有什么特殊關(guān)系呢?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請大家注意這樣一個問題,趙高為什么敢于在二世面前如此顛倒黑白,二世又為什么在趙高面前如同瞎了眼的傻瓜?
胡亥這個人,不善言辭,不喜歡交往,做事無城府而有些莽撞。他一生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對信任的人依賴極深,幾乎到了盲信的地步。秦始皇在世時,他對秦始皇就是這樣,這就是我們前面所講到的,秦始皇之所以格外寵愛他的原因之一。胡亥的這個特點,在始皇帝去世以后,非常明顯地轉(zhuǎn)移到他與老師趙高的關(guān)系上來。
趙高是始皇帝親自為胡亥選定的老師。始皇帝之所以選中他,首先是出于對他的信任,再就是看重他出類拔萃的才能。趙高早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進入秦宮擔任尚書卒史,相當于秦王的秘書,長期在秦王嬴政身邊從事機要工作,后來被嬴政提拔為中車府令兼行璽符令事,就是秦王的御前車馬班長兼管秦王的璽印,可謂是得到嬴政絕對信任的心腹內(nèi)臣。趙高曾經(jīng)犯有大罪,蒙毅治以死罪,削其宦籍,秦王嬴政憐惜其才,赦免其罪,官復原職,可見嬴政對趙高的器重。
趙高做了胡亥的老師以后,深得胡亥的信任。始皇帝去世以后,胡亥將對始皇帝的愛戴和信任移情于老師趙高,他以后人生中所有的行動,都是在趙高的指導下進行的,可以說是事事聽從趙高。對于這一點,我們可以舉出七件事例來說明。
一、沙丘之謀,二十歲的胡亥之所以上了賊船,偽造遺詔,逼迫長兄扶蘇自殺,是聽了趙高的勸誘。
二、即位以后,他之所以誅殺兄弟姐妹,斷絕了人間的親情,也是出于趙高的主意。
三、他曾經(jīng)有意釋放蒙毅,重新起用,在趙高的反對下,他放棄了自己的想法。
四、他苦惱生命短暫,想享受人生,知心話只對趙高傾訴,將趙老師視為唯一的密友。
五、他身居宮中,不見群臣,由趙高充當群臣與自己的聯(lián)絡(luò)人,將趙老師視為自己唯一的代理人。
六、當趙高干政日甚,李斯和老臣們上書請求罷免趙高時,胡亥完全不能接受,他在給李斯的復信中,極力為趙高辯護說:“你們說趙高有擅權(quán)生變的危險,這句話從何談起!趙高是仕宦于宮中多年的舊臣,心志不以安穩(wěn)而松懈,不以危難而變易,行為廉潔,處事干練,憑借自身的努力,以忠誠上進升遷,以信義稱職守位。朕甚為看重他,而丞相甚為懷疑他,究竟為何如此?”
在表示了自己對趙高的信任以后,胡亥用幾乎近于哀求的語調(diào)請求李斯等大臣不要對趙高多疑,他說:“朕年少時痛失先人,人事上識知甚少,行事上不習治理,丞相年老,來日不多,不知何日撒手人世,朕不屬依趙君,還有誰人可以托靠?趙君為人,精廉強力,下知世事人情,上能尊君適朕,丞相不要多疑?!彼掩w高視為始皇帝死后的唯一依靠,幾乎賦予了兒子對父親的信賴。
正是出于這種信賴,當李斯等老臣堅持清除趙高、勸諫休養(yǎng)息民時,二世選擇了站在趙高一邊,他將消息通報給趙高,下令將以李斯為首的老臣們逮捕下獄,交由趙高審理處置。趙高羅織罪名,將李斯屈打成招,趙高將結(jié)果報告二世時,二世高興地說:“如果沒有趙老師,我?guī)缀醣回┫喑鲑u了。”
七、陳勝吳廣起兵,天下大亂,巨鹿之戰(zhàn),秦軍主力被項羽消滅,劉邦軍逼近關(guān)中。趙高見大勢已去,發(fā)動政變,命令弟弟郎中令趙成(宮廷警衛(wèi)大臣)和女婿咸陽令閻樂(首都咸陽市長)領(lǐng)軍攻入望夷宮中,逼迫二世自殺。臨死之前,二世與閻樂之間有一段對話,最可以看出二世與趙高的關(guān)系。
二世說:“能否見丞相一面?”閻樂回答說:“不可以?!?/p>
二世說:“希望得到一郡之地為王?!遍悩啡匀换卮鸩豢梢浴?/p>
二世又說:“請求得到一萬戶的封地為侯?!庇直痪芙^。
二世尚存一線希望說:“愿意與妻子一道做庶人百姓,待遇比況諸位公子。”
閻樂無意再聽下去,說道:“臣下接受丞相的命令,為天下誅除足下。無論足下如何多說,臣下也不敢答應(yīng)。”于是閻樂指揮部下逼近二世,迫使二世自殺。
俗話說,死前吐真言。二世一生,看重的是個人生命;死前,他最強烈的愿望就是活下去。二世一生,信任的是老師趙高,死前,他的第一個愿望,就是見趙高一面。他知道發(fā)動政變、逼迫自己自殺的人就是趙高,竟然無怨無恨,只求見一面,他對趙高的依賴,至死也沒有改變。
身為歷史學者,我每讀史書到這里,總感到驚奇。胡亥與趙高的關(guān)系,上朝是君臣,下朝是師生,私下里是親友,情結(jié)上宛若父子。胡亥對趙高的信賴,幾乎是不可動搖的事情。在這種絕對的信賴中,胡亥已經(jīng)變成了盲目的傻子,不但失去了政治上的判斷力,甚至失去了常識上的判斷力。如果我們明了這種歷史和心理的背景,指鹿為馬的故事大概就可以得到理解了,胡亥為什么會得到始皇帝格外寵愛的原因,也可以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不過,始皇帝之所以格外寵愛胡亥,可能還有一個原因,這個原因是什么呢?我認為,可能與他的母親有關(guān)。
8 胡亥的母親是誰?
不管是從歷史上看,還是從現(xiàn)實中看,如同始皇帝這樣的權(quán)勢高位者寵愛幼子,常常還有一個重大的理由,就是在眾多的妻妾中,幼子的母親往往是年輕貌美,最得老夫歡心。妻是新人美,嬌妻幼子好,愛屋及烏的人情,古往今來如此。關(guān)于胡亥的母親,史書上完全沒有只言片語提到,這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情,不得不要多說幾句。
在古代中國,特別是秦漢體制的政治格局中,王后或者皇后往往比較低調(diào),對政治干預較少。待到夫君過世,兒子做了皇上,自己做了太后以后,不但備受尊崇,高調(diào)出頭,往往權(quán)高位重,積極干政。特別是在兒子年幼即位的時候,太后常常成了施政的中心,太后的親屬們也形成一大政治集團,這就是我們不時耳聞的母后干政和外戚擅權(quán)。母后干政和外戚擅權(quán),是世襲王政體制下的制度性產(chǎn)物。
秦國歷史上,始皇帝的高祖母宣太后、養(yǎng)祖母華陽太后、母親帝太后都曾經(jīng)擅權(quán)一時。二世皇帝的母親,在胡亥即位以前默默無名,這可以理解,然而,二世即位以后,也沒有聽說過有關(guān)她的任何活動,她的名字也完全不見于任何記載,這就不但奇怪,而且異常了。
我常常說,古史的記載,只有萬分之零點零零一,九千九百九十九點九九九都沒有記載,都是空白。在如此巨大的空白中,我們往往需要作合理的推想,盡可能地樹立一些識別性的標桿,既提示可能的方向和背景,也留待新的研究和發(fā)現(xiàn)來證實、填補、修正和證偽。對于胡亥的母親,我們不妨由此作一點合理的推想。
我們前面講過,胡亥絕對信賴趙高,他收到以李斯為首的老臣請求清除趙高的上書后,曾經(jīng)回信請求老臣們不要懷疑和加害老師趙高。胡亥在回信中把趙高視為始皇帝死后自己唯一的依靠,賦予了兒子對父親的信賴。這封信見于《史記·李斯列傳》,原話是這樣的:“朕少失先人,無所識知,不習治民,而君又老,恐與天下絕矣。朕非屬趙君,當誰任哉?”
在這里,胡亥提到自己“少失先人”。胡亥所說的“少失先人”,首先應(yīng)當理解為父親始皇帝的過世;不過,胡亥“少失先人”,也可能包括他的母親更早就已經(jīng)過世。不然的話,正如我們在前面所提到的,如果他的母親還健在的話,應(yīng)當成為太后,母系一族,也應(yīng)當為他提供支持和援助,不至于除了老師趙高而外,幾乎是舉目無親,流露出如此巨大的孤獨感。也許,正是因為胡亥的母親在始皇帝去世以前就已經(jīng)早早過世,所以,始皇帝愛屋及烏,將對早逝嬌妻的愛憐轉(zhuǎn)移到胡亥身上。也正是因為如此,歷史上沒有留下她參與政治的記錄。
愛屋及烏的秦始皇,特意為胡亥選定了老師趙高。秦始皇之所以選定趙高,當然是看重他出類拔萃的能力,趙高是第一流的書法家和法律專家,也是車技高強的武士和干練的能吏。另一方面,趙高是趙國人,出身于趙國的王族,他的趙國出身,可能也是秦始皇選他做胡亥老師的原因之一。為什么這樣說呢?
戰(zhàn)國時代,各國語言文化差異較大,同一國家出生的人之間,交流更為方便。比如始皇帝的母親是趙國人,呂不韋為他找的面首嫪毐也是趙國人。秦始皇選用趙國出身的趙高作為胡亥的老師,或許是因為胡亥從小熟悉趙國的語言文化,選用趙國出身的趙高更為方便?
胡亥生于秦王政十八年,當時,他的祖母帝太后趙姬還在(十九年去世),趙姬是趙國人,這可能是胡亥與趙國關(guān)系密切的因素之一。不過,在胡亥與趙姬之間還有一位人物,這就是胡亥的母親。胡亥的母親,或許出身于趙國?她的趙國出身,正可以將趙姬、胡亥、趙高等趙國元素連接起來,為撲朔迷離的歷史提供一種可能的解釋。
追蹤疑案到了這里,我們對于秦始皇為什么格外寵愛胡亥,為什么考慮選取他為繼承人的問題,可以說有了大致的了解,對于誰是胡亥母親的問題,雖然也可以說是樹立起了幾個識別性的標桿,然而,詳細的真相,仍然深藏在歷史的汪洋大海中,無法找到可以引導我們繼續(xù)深入下去的線索。對于破解誰是秦始皇的皇后、秦始皇的后宮究竟是些什么人的疑案,我們剩下的最后線索,就是長子扶蘇了,我們將繼續(xù)追查下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