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自從前幾天又摔過一次之后,似乎對我的不愛惜極度不滿,充電變得特別慢,難以忍受的慢,有時急得我想拿起來狠狠摔一下,看能不能把充電逆向摔回到之前。這不,一個晚上充了七八個小時,加上原來剩余的20%電量才勉強過70%。上午用了一個多小時,電量又唰唰地跌回到20%,逼得我剛進書店,第一件事就是趕緊把手機放在桌子上充電。隨后才辦理其他事,坐在側前的高臺上寫東西、上網。
中午時分,一位年紀不大的女人領著一個小小的男孩,拿著一本書坐在我放手機的桌子前。男孩跳蚤般好動,幾乎一刻不停地在無背的座位上翻來翻去,也好說話,并且是一扣住扳機就輕易不松手的那種,語速很快,一會一聲,跟媽媽你來我往的幾乎沒有停歇。雖然就在我的背后,但是說些什么,我沒太注意,也沒刻意去聽(我有個習慣,只要精神一集中,別人在一邊說話聽得到,卻充耳不聞。但是,蒼蠅類的絮絮叨叨的女人除外)。
過了一會兒,眼睛余光里,感到男孩好像在跟我說話,我偏過頭去,沒聽清男孩說了什么,也許是他還太小,說話時尖嘯的奶聲奶氣掩蓋了口齒咬字的發(fā)音。男孩媽媽可能看出我的茫然,立刻插嘴說:“他說paopao?!?雖然我弄不明白什么意思,是在說他自己叫“paopao”或是哪里出現個我看不到的“paopao”,還是禮貌地向女人和男孩附和了一聲,“哦——paopao?!绷⒖剔D回頭繼續(xù)干我自己的事情。
電腦里的事兒忙完了一個段落,我感到有些累,掉轉頭閑看那母子倆之間的互動。男孩注意到我在看他,似乎來了勁,指著女人手里的書,一句接一句地跟我說話。他的手像拿著一根指揮棒,隨著說話聲上下左右擺動,可我還是找不到曲調和音階,聽不出一個完整句。我轉向女人求助,聽她一句句“翻譯”轉達后,才算明白。
我插話逗問男孩“幾歲了”,他伸出兩根嫩嫩胖胖的小手指,回答了一聲。媽媽立刻笑著“翻譯”道,“他說他兩歲半了,實際上快三歲了?!毙∧泻⑻痤^,瞪著一雙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專注看媽媽說完話,又轉頭對著我,嘴唇蠕動了一下卻沒出聲。我猜想,也許男孩想證實媽媽糾正他的話是對的,卻又不想傷自尊,所以才沒有說出來。
忽然,男孩指著我的手機,對我清晰地說了聲“抱抱”。我不禁一愣,以為他想玩手機,就問了一句,“你會看嗎?”女人嫣然一笑,對我說:“他說你手機里的聲音是泡泡的響聲。”“哦?!”這下,我才恍然大悟,他剛才三番五次說“paopao”的意思。
手機里的聲音我聽了幾年了。有時三兩分鐘就響一次,每天少說要響個幾十、上百聲,卻一直沒注意也說不好是什么聲音,這下終于清楚了。再一細聽,男孩說得真不錯,確實是泡泡聲,而且是深水池塘里,好幾個泡泡抱團冒出時的那種聲響。
“你真聰明,比爺爺聰明,爺爺真還一直沒弄清,這下才知道這是泡泡的響聲?!蔽矣芍缘乜滟澋?。有些慚愧地想,“一個三歲孩子都能聽懂的聲音,我這個六十多歲的老人卻一直沒聽懂?!币簿褪钦f,是一個三歲的孩子無意中解開了我?guī)啄甑拿H弧?/p>
看著又開始在座位上折騰來折騰去的小男孩,我忽然想起以前看過的一個相聲,有位演員把有“志”不在年高俏皮諧音為有“痣”不在年高。而我,因為這個小男孩聯想到另一個諧音——有“知”不在年高。進而,又想起一個多月前看到的另外一件事(說出來可能有些不雅,但無傷大雅),進一步感觸為有“智”不在年高。
那天從書店出來去衛(wèi)生間,剛開始小解,就聽到進門方向傳來一聲小女孩的稚嫩驚呼:“哇,男廁所原來是這樣啊?”接著,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遲遲疑疑地走過來,額前整整齊齊梳著劉海,頭上一左一右用淡花綢帶紮著兩條剛剛搭肩的小辮子,身穿一套淡花套裝,給我第一感覺是活生生的一個縮小版的“馮程程”。
她徑直走到最近的一個稍低一些孩子專用小便池前,好奇地朝里面看了看,立刻回身對跟來的一個年輕男人說:“爸爸,我還是去女廁所上吧?”“那不行,女廁所爸爸不能進?!薄翱墒牵@里我好害羞啊?!薄皼]關系,你還小?!闭f著,父親把女孩抱進衛(wèi)生隔間,可女孩還在不停地呼喚:“爸爸,我好害羞啊?!?/p>
不知為什么,很長一段時間,小女孩那句“我好害羞啊”反復在我腦海里回蕩,并且感到心頭有些痛。孩子年齡小,內急時讓她自己去解決不放心,把孩子帶進異性衛(wèi)生間似乎也并無大不妥??墒牵@樣的做法在孩子已經懂得隱私、有羞恥感后,難免會給他(她)造成不愉快的心理體驗,就像這個小女孩。一句“我好害羞啊”,正是小女孩感到自己的隱私、尊嚴被傷害后,處于弱者位置的她對父親提出了抗議和要求,可是,卻被父親毫不在意地忽略了。
無意指責女孩的父親,他也是情急無奈之舉。只是可憐了那個小女孩,懂得羞恥之后,還要體驗逆而行之,無疑是在一張白紙上,劃下了不應有的一道痕跡。希望這種不愉快會很快消失,對她的心理沒有大的損害,同時,她的呼喚告訴我們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有“智”不在年高。有時,孩子未必沒我們成年人聰明。其實,很多事情他們都懂,只是理論、道理、原理上懵懵懂懂說不清而已;只是我們這些自以為是的成年人沒有注意、重視、深思;只是孩子們“遠遠”看著我們沒有告訴我們而已。
有“智”不在年高,年高未必有“智”,大人啊,請不要忽視孩子,更不要小看孩子。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