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漫漫歷史長河中,儒家思想自漢武帝“獨尊儒術”后在歷朝歷代都占據(jù)著主導地位,深入中華文化的骨髓影響深遠。但有意思的是,在距漢武帝“獨尊儒術”不到七十年前的秦代,儒家卻遭受到了秦始皇極力的打壓,這是為何?
1、秦本無打壓輕視儒士之意
從史料記載來看,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曾廣招各方人才,任為博士之官,是有試圖文治天下,興太平的意思的。
《漢書.百官公卿表第七上》記載:“秦官(博士),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員多至數(shù)十?!绷頁?jù)《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置酒咸陽宮,博士七十人前為壽。”秦始皇二十八年,泰山封禪儒生博士隨行者盛眾,《史記.封禪書》記載說:“征從齊魯之孺生博士七十人”。
這些博士中,有儒學之士、亦有方術、道家等其他諸子之士。博士的任用,是秦始皇試圖,把以儒生為代表的士人,納入到大一統(tǒng)的秦王朝政權體制內的一種與統(tǒng)一相適應的文化懷柔政策。由此可見秦始皇最初還是非常重視這些儒士人才并沒有要打壓的意思。
2、儒生質疑秦王朝的統(tǒng)治合法性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拉攏各國人才任為博士之官,讓其參與政事。是為謀求知識分子對新生政權的認可,泰山封禪也是欲向天下表明其政權的合法性。秦始皇向儒生詢問封禪祭祀之事,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秦始皇對儒生及其文化的重視。然而,儒生所言封禪之法卻是“繁瑣”,且“難施用”,想讓始皇,“不得專用于封事之禮”。聽聞始皇在泰山遇到暴風雨不能封禪,儒生又譏諷始皇。
《史記.封禪書》記載:諸儒生或議曰:“古者封禪為蒲車,惡傷山之土石草木;埽地而祭,席用菹秸,言其易遵也。”始皇聞此議各乖異,難施用,由此絀儒生?!薄奥勈蓟视鲲L雨,則譏之”。
儒生對始皇封禪的不配合和譏議,是對大一統(tǒng)秦王朝的質疑和不認可,使始皇對儒生的期望大大降低。
3、兩種治國制度的文化矛盾
秦國從商鞅變法時,推行郡縣制,使秦國具有了山東六國所不具備的國君高度集權,最終得以統(tǒng)一天下,在滅六國的進程中,秦在所占六國故土推行郡縣制。在天下最終完成統(tǒng)一時,郡縣之制已普遍行于各地了。然而,此時博士淳于越不識時務向始皇 主張行分封。
《史記.秦始皇本紀》:“博士齊人淳于越進曰:“臣聞殷周之王千余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p>
顯然,淳于越主張恢復分封制,是對秦帝國的郡縣制的一種否定,對剛剛建立的大一統(tǒng)帝國的嚴重懷疑和挑戰(zhàn),更是以其為代表的儒文化和秦帝國文化上的分歧。始皇帝最終選擇了郡縣制。這樣,兩種制度后面的思想文化不免就會產(chǎn)生激烈的矛盾和碰撞。
4、統(tǒng)一專制政策的矛盾
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為加強對各地的統(tǒng)一管理,推行車同軌、統(tǒng)一度量衡、貨幣、文字等措施。但由于各地學派五花八門思想文化差異巨大。加之廢分封后失勢的六國后人,誹謗秦的統(tǒng)治,始皇于是采納李斯的建議“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奔訌妼Π傩盏乃枷肟刂??!胺贂绷钭匀灰l(fā)了儒生對秦統(tǒng)治的“反感”和“仇視”,此后為始皇求取長生藥的侯生、盧生也非議始皇逃離咸陽。
《史記.秦本紀》:“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并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幸。……貪于權勢至如此,未可為求仙藥?!?/p>
天下流傳著:“亡秦者胡”,“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始皇死而地分”等亡秦的言論。始皇任用儒生為博士目的是拉攏士人,以求“興太平”結果培植的士人卻是對帝國大一統(tǒng)政權持批判、否定甚至是仇視的態(tài)度。這樣一來秦政權和士人之間出現(xiàn)的矛盾升級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始皇遂沒有繼續(xù)重用儒生的必要了,最終下令坑殺欺騙與背叛他的方士儒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