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黃庭堅和蘇軾不光有師生之情,還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兩個人在文學史上的成就都是值得后人稱道的。蘇軾自不必多說,黃庭堅的書法詩文都是當時文壇舉足輕重的人物。
?對于蘇軾所遭遇的被貶謫的命運,黃庭堅內(nèi)心也為其感到遺憾。尤其在蘇軾被貶來到嶺南之后,黃庭堅更是擔心他的生命安全問題。因為當時這里都屬于未開化之地,北方來的人很難適應這里的生存環(huán)境,更何況當時蘇軾已經(jīng)年近半百。
子瞻謫嶺南,時宰欲殺之。
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
彭澤千載人,東坡百世士。
出處雖不同,風味乃相似。?
黃庭堅的這首《跋子瞻和陶詩》是為蘇軾酬和陶淵明所學古詩集的跋。他非常清楚蘇軾此時此刻所面臨的境地。“子瞻謫嶺南,時宰欲殺之”,蘇軾被貶來到嶺南,實際上就是代表著當時的宰相想要借刀殺人。但是蘇軾在這里表現(xiàn)出了極強的生命力和適應能力,每日依靠陶淵明的詩作,度過了人生中最為艱難的日子。
?這一點在黃庭堅的這首古詩當中也能夠得到印證?!?strong>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蘇軾在這里吃的是惠州嶺南之地的飯菜,卻也認真的閱讀酬和陶淵明的古詩。在這偏僻之地尋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陶淵明顯然就是他的精神伴侶。
黃庭堅更是表示由衷的佩服。陶淵明乃是千古賢人,蘇軾也是流傳千古的人物?!?strong>彭澤千載人,東坡百世士”。詩人把蘇軾和陶淵明相提并論,對其給予了很高的褒獎。
?“出處雖不同,風味乃相似”,歷史上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選擇了歸隱,成為了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今天的蘇軾雖然不是主動選擇歸隱,但是被貶來到嶺南,和當年陶淵明的路途不太一樣,但兩個人的風格和對詩歌的品位卻有很多的相似之處。
?我們之前聽過戴建業(yè)老師對蘇軾和陶淵明的相關講解,可以明白對于當時蘇軾來說,最困難的莫過于沒有書讀。他非常喜歡陶淵明的詩,但流傳到蘇軾生活的時代,陶淵明的詩歌只不過有100多首,所以他強制自己每天最多只能讀一首陶詩,由此也能夠看得出兩個人在精神上的契合。
黃庭堅在這首唐詩當中所表達的情感,當真是最為真切的反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