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近期南方長江流域水災泛濫,受災嚴重,為了支持災區(qū)基層醫(yī)生,世針培醫(yī)教育學習平臺將提供豐富免費學習課程,盡其所能。請看到同學微信(wfasedu)聯系,也可轉發(fā)給需要的災區(qū)同學,讓他們看到,謝謝!
接上期:
田從豁:皮膚與臟腑經絡的關系(針灸治療皮膚?。?/strong>
皮膚病的常見癥狀及辨證
皮膚病的癥狀包括自覺癥狀和他覺癥狀。
一、自覺癥狀及其辨證
皮膚病最主要的自覺癥狀是瘙癢,其次還有灼熱、疼痛、蟻走感、麻木感。
1.瘙癢
瘙癢是一種可誘發(fā)搔抓和摩擦的不愉快的皮膚感覺,是皮膚病最常見的、患者最痛苦的自覺癥狀。除皮膚外,很多全身性疾病也可出現瘙癢癥狀,如糖尿病、腎衰竭、某些肝膽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惡性淋巴瘤及血液病等。
(1)風癢:陣發(fā)性瘙癢,癢無定處,或遍身作癢,抓破出血,結痂而不濕爛。
(2)濕癢:瘙癢纏綿難解,抓破糜爛,滲液或化膿結痂。
(3)熱癢:皮損紅腫,灼熱瘙癢,遇熱加重,抓破滲血,甚則糜爛滲液或化膿結痂。
(4)蟲癢:奇癢難忍,狀如蟲行皮下,夜間尤甚,浸淫蔓延,或可傳染。
(5)血虛血燥癢:多為陣發(fā)性瘙癢,常晝輕夜重,皮膚干燥脫屑,日久皮膚干燥肥厚。
(6)血瘀癢:結節(jié)斑塊瘙癢,癢有定處,頑固難愈。
2.疼痛
(1)寒痛:皮溫低,皮膚蒼白青紫,疼痛遇寒加重,得溫則減。
(2)熱痛:皮膚紅腫疼痛,遇熱加重,得溫則減。
(3)氣滯痛:痛無定處,陣發(fā)性疼痛,或抽搐竄痛。
(4)血瘀痛:痛有定處,腫塊瘀斑,結節(jié)疼痛。
3.灼熱
灼熱感為熱邪或火邪熾盛,炙灼肌膚所致。
4.蟻走感、麻木感
蟻走感和瘙癢相似,但程度較輕,由蟲淫或氣血不和所致。
麻木感常見于一些特殊的皮膚病,如麻風病,一些慢性皮膚病后期也偶見之。一般認為,麻木為血虛,或濕痰敗血阻絡,經脈失養(yǎng),或氣血凝滯,經絡不通所致。
二、他覺癥狀及其辨證
凡在皮膚上客觀存在的,能看到的,摸到的,檢查到的異常變化,稱他覺癥狀或客觀癥狀。這種皮膚的異常變化稱皮膚損害,簡稱皮損或皮疹。皮損分原發(fā)性皮損或繼發(fā)性皮損兩類。
1.原發(fā)性皮損
原發(fā)性皮損是皮膚病變直接產生的皮損,又稱原發(fā)疹。包括斑疹、丘疹、風團、皰疹、膿皰、結節(jié)、囊腫。
(1)斑疹:斑疹是皮膚局限性的明顯的色素變化,既不高起也不凹下,撫之不礙手。較大的斑疹稱為斑片。
紅斑:壓之退色,多為炎癥性紅斑,淡紅斑辨證屬風熱,鮮紅斑屬血熱。壓之不退色多為出血性紅斑(瘀點、瘀斑),色紅屬血熱,暗紅屬血瘀。紅斑稀疏為熱輕,密集為熱重,深紅、紫紅為熱毒熾甚。
白斑:有色素減退性白斑和色素脫失性白斑,辨證屬氣血凝滯或血虛風甚盛。
褐色斑:又稱黃褐色斑或黑褐色斑,辨證多屬肝腎不足或氣滯血瘀。
(2)丘疹:為突出于皮膚表面的實質性損害,形如小山丘,直徑小于0.5cm。丘疹相互融合擴大稱為斑塊,介于丘疹和斑疹之間的稍隆起的皮損稱為斑丘疹,丘疹頂端有小水皰稱為丘皰疹。淡紅色丘疹辨證屬風熱,鮮紅色丘疹辨證屬血熱,皮色或淡褐色丘疹屬風濕或脾虛濕蘊。
(3)風團:為皮膚暫時性局限的水腫,成扁平隆起,常驟起驟消,消退不留痕跡。風團色紅辨證屬風熱,色淡白屬風寒或血虛受風。
(4)皰疹:是局限性高于皮膚的空腔,內含液體。含漿液的是水皰,含血液的是血皰,直徑大于1cm的稱為大皰。皰疹的皰壁破后形成糜爛,干燥后結痂脫屑。正常皮膚上的水皰辨證屬濕,紅斑基礎上的水皰屬濕熱,紅斑、大皰糜爛屬熱毒,血皰屬血熱或血瘀。
(5)膿皰:是局限性高于皮面的空腔,內含膿液。膿皰多發(fā)于紅斑上或周圍有紅暈,辨證為熱毒。
(6)結節(jié):為界限清楚的實質性損害,或高于皮面或陷于皮下,直徑0.5cm以上。結節(jié)色紅,多發(fā)于下肢,辨證屬濕熱血瘀;結節(jié)暗紅,屬氣滯血瘀;皮色或褐色的結節(jié),屬痰濕凝結。
(7)囊腫:為含有液體或黏稠物或細胞成分的囊樣皮損,球形或卵圓形,觸之有囊性感,大小不等。常見皮脂腺囊腫。辨證多屬痰濕。
2.繼發(fā)性皮損
繼發(fā)性皮損是由原發(fā)性皮損演變而來,或由于治療搔抓繼發(fā)而來的皮膚損害,又稱為繼發(fā)疹,包括鱗屑、糜爛、潰瘍、浸漬、結痂、抓痕、皸裂、苔蘚樣變、色素沉著、瘢痕、萎縮。
(1)鱗屑:為表皮角質層細胞已脫離或即將脫落的鱗片狀碎屑。細碎而薄的稱為糠秕狀脫屑。厚而堆積的稱云母狀或蠣殼狀鱗屑。紅斑上的鱗屑屬熱盛生風;干燥性鱗屑屬血虛或血燥;油膩性鱗屑或痂屑屬濕熱。
(2)糜爛:是局限性表皮缺損,露出的紅色潮濕面,預后不留瘢痕。由皰疹破裂,浸漬處表皮脫落,或摳掉痂皮,或摩擦,導致表皮破損而引起。糜爛辨證屬濕熱,糜爛面有膿液多屬熱毒。
(3)潰瘍:是局限性表皮以下的皮膚缺損形成的瘡面,皮膚缺損深達真皮,皮下組織愈合后會留有瘢痕。潰瘍瘡面紅活,濃稠色黃,腐肉易脫,周圍紅腫,辨證屬熱毒。潰瘍瘡面灰暗,膿液清稀,腐肉不易脫落,瘡面難收難斂,不知痛癢,屬氣血虛弱。潰瘍瘡面肉芽水腫為濕盛。
(4)浸漬:因皮膚角質層吸收較多水分導致表皮變軟變白,摩擦后表皮易脫落,露出糜爛面。常見于足趾縫等皮膚褶皺部位,以及皮膚長時間潮濕浸水所致。浸漬辨證屬濕,浸漬糜爛辨證屬濕熱。
(5)結痂:由皮膚滲液,膿液或滲血干燥后形成,內混有脫落的表皮細胞、細菌、灰塵等。漿痂辨證屬濕熱;膿痂屬熱毒未清;血痂屬血熱或血燥。
(6)抓痕:為搔抓引起的皮膚線狀損害,常與血痂伴發(fā)。抓痕多由搔抓引起,因此導致瘙癢的諸多因素,如風盛、血熱、蟲毒、血虛生燥等均可引起抓痕。
(7)皸裂:為皮膚彈性減低或消失后在外力作用下產生的線狀裂縫。多發(fā)生在皮膚紋理處,伴疼痛出血、皮膚干燥、角化。皸裂辨證多屬血虛風燥。
(8)苔蘚樣變:為局限性皮膚增厚、粗糙、皮溝加深增寬,形如皮革的損害,外形像苔蘚故名。多由反復搔抓引起。苔蘚樣變辨證多屬血虛風盛。
(9)色素沉著:為原發(fā)性皮損消退后局部皮膚色素加深。繼發(fā)性色素沉著辨證多屬局部氣滯血瘀。
(10)瘢痕:是外傷后或潰瘍愈合后形成的新生結締組織,表面光滑無正常皮膚紋理及附屬器。增生性瘢痕:高于皮膚表面,色紅質硬,有癢痛感,為局部氣血凝滯,不散所致。萎縮性瘢痕:低于皮膚表面,色白柔軟,一般無自覺癥狀,為局部氣血失和,皮膚失于濡養(yǎng)所致。
(11)萎縮:為表皮變薄,或真皮結締組織皮下減少。表皮萎縮表現為皮膚變薄,半透明,正常皮溝變淺或消失,呈羊皮紙樣。真皮萎縮表現為局部皮膚凹陷,毛發(fā)可能變細或者消失,但表皮紋理正常。皮下組織萎縮表現為局部明顯凹陷。萎縮辨證多屬氣血虧虛,或脾腎不足,或氣血瘀滯,皮膚失于濡養(yǎng)所致。
三、八綱辨證
用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綱辨證的方法歸納皮膚病。一般來說,急性皮膚病發(fā)病急驟,進展迅速,皮膚表現為潮紅、腫脹、灼熱、紅色風團、丘疹、水皰、膿皰、滲出、糜爛、結痂等,癢痛劇烈。全身癥狀有發(fā)熱,煩躁,口干,口渴,大便干結,小便紅赤,脈浮、洪、滑、數、有力,舌質或舌尖紅,苔白黃或黃膩。多屬陽證、熱證、實證。慢性皮膚病發(fā)病緩慢,病程日久,皮損表現為肥厚粗糙,苔蘚樣變,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萎縮、皸裂、鱗屑等,或有脫發(fā),指(趾)甲變化,自覺癥狀輕微。全身癥狀有形寒肢冷,不思飲食,便溏尿清,脈沉緩、細遲,舌質胖淡,舌邊有齒痕,舌苔白滑、白膩等。多屬陰證、寒證、虛證。皮膚病雖位于體表,但只有部分屬表證,如癮疹(蕁麻疹)、風疹、風熱瘡(玫瑰糠疹)。很多皮膚病的根源在于臟腑功能的失調,氣血運行失常,應屬于里證,如白疕(銀屑病)、濕瘡(濕疹)、牛皮癬(神經性皮炎)、油風(斑禿)、黧黑斑(黃褐斑)、紅蝴蝶瘡(紅斑狼瘡)、皮痹(硬皮病)、肌痹(皮肌炎)等。
下期:
田從豁:針灸治療皮膚病的常用方法
關注微 信公眾號,閱讀,觀看,收聽更多中醫(yī)知識。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