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作家與心理分析學家的柯卡爾曾說:“要是世上有足夠的火箭和宇宙飛船,我敢說第一場大型太空婚禮肯定會是印度人舉辦。這不是為了和左親右鄰看齊,而是要辦得比鄰居更好,要讓鄰居看了搥胸頓足?!?/p>
印度婚禮集奢華與傳統(tǒng)為一身,既閃耀著闊綽華貴的光彩,又繼承著古老傳統(tǒng)的質(zhì)樸。
在古代,按照古印度人的婚禮風俗,舉行婚禮時,所有家庭成員都要參加,包括雙方的兄弟姐妹,直系親屬。印度青年男女的傳統(tǒng)婚禮儀式以其華麗的服飾、盛大的場面、熱情的歌舞等特色聞名。新郎新娘以及各自的家人無論貧窮或富有,都會在婚禮上穿上最艷麗的服裝,帶上所有華美的首飾,整夜載歌載舞進行慶祝。
印度風格的傳統(tǒng)婚禮素以排場和奢華聞名于世,對許多人來說,婚禮象征身分地位,其耗資之巨大、儀式之繁多更是令世人咋舌。許多家庭因此會省吃儉用數(shù)十年,以存錢舉辦盛大氣派的婚禮。在全球經(jīng)濟衰退導致收入縮水、進而迫使消費者削減開支之際,印度婚禮顯然不受經(jīng)濟衰退影響,富豪家庭為了辦個永生難忘的婚禮,不惜一擲千金。
每年的春季因為氣候適宜,又恰逢印度教“吉日”,是印度人舉行婚禮的高峰期,位于首都新德里郊外的戶外婚禮場地每天都會舉行多場印度教婚禮儀式?,F(xiàn)在,為了不讓家族丟臉,許多印度新人的婚禮地點甚至越選越遠,就算要勞師動眾大老遠跑到迪拜、泰國、澳門、甚至法國成親,也在所不惜。
印度結(jié)婚儀式十分繁瑣,根據(jù)地域和宗教的不同又各有差異,但鮮花、歌舞和美食一定是每場婚禮都必不可少。
在舉行婚禮前幾天,牧師要到新娘的家中誦讀祈禱,祝福婚禮能順利舉行。在婚禮前一天晚上,新娘的父母要舉行一個小的典禮來歡迎新郎的家人和親屬。通常,新娘的母親要贈送禮物給親家母。但是這段時間是不允許新娘與新郎見面的,因為那樣將給他們的婚姻帶來不幸。
婚禮服飾
雖然印度各地對婚禮服裝樣式和顏色各有不同要求,但是大多數(shù)時候新娘都是穿金邊的紅色和白色婚紗。因為白色象征純潔,而紅色象征生活富裕和人丁興旺。新娘要佩帶很多黃金首飾和珠寶等。
新郎一般穿白色衣服,上衣是寬松的鑲金邊襯衣,下衣穿寬松的褲子或圍裙式的布裙。在印度北方,新郎還要頭戴精致的頭巾和一串串的花朵,幾乎把新郎的臉都遮住了,但是在印度南部,新郎頭上則不佩戴任何裝飾。新娘的脖子上掛著用玫瑰花和金盞草編成的大花環(huán),一直垂到膝蓋。
婚禮過程
婚禮一般在由四根竿子支起來的帳篷(mandap)下舉行,在用白布搭起的婚禮彩棚里,到處點綴著以玫瑰為主的各色鮮花,在彩燈的照耀下華麗動人。每場婚禮也都有專門的樂隊演奏,樂隊大多使用印度民族樂器,也加進了大鼓、小號等少數(shù)西洋樂器。新郎新娘都會廣發(fā)請?zhí)?,邀來最能歌善舞的親友助興。有的人家為了讓場面更加熱鬧,還花重金請來專業(yè)舞娘領舞。
迎親的過程就是一場歌舞大賽。新郎騎上一匹高大的白馬,在管樂隊的護衛(wèi)下,吹吹打打前往新娘家。一路上,新娘家會派出送親隊伍前往“阻撓”。每遇到“阻撓”,迎親和送親雙方就開始歌舞較量。著紗麗的舞娘、穿西裝的白領、白胡子的長者、裹頭巾的錫克男人……所有人都在新郎的白馬前盡情狂歡。最后,迎親一方為了盡快趕到新娘家,會派出一位主事出來拋撒“買路錢”,請求送親的隊伍放行。于是,迎親隊伍繼續(xù)向前,走上十幾米,再次重復剛才那一過程。這一路且行且跳,短短100米走上幾個小時是很正常的。
美食是婚禮的另一個重要內(nèi)容。印度婚禮提供的食物以冷餐自助為主,菜品的豐富程度根據(jù)來賓數(shù)量以及主人家財力而定。3月在孟買舉行的一個婚禮上,主人租下一個面積足有大半個足球場那么大的跑馬場來舉行婚宴。場地中心是供客人用餐的坐椅,四周的臺子則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食物和飲料,琳瑯滿目足有四五百種之多。
主人介紹說,這里不僅有印度從南到北的各種食品,還有日本、韓國和中國的多種小吃。由于印度人以食素為榮,因此婚宴提供的食品幾乎全為素食。在現(xiàn)場,還有幾百名訓練有素的專業(yè)侍從穿梭其間,只須稍一示意,他們就會優(yōu)雅地把各種食物送到你的面前。后來有人說,這個婚禮花費大概在500萬盧比(100萬元人民幣)左右,在印度只能算是中等規(guī)模。
漫長的慶典
婚宴中間,新郎新娘會攜手登上用彩綢和鮮花搭起的彩棚,接受來賓的祝福??腿藗儎t在臺下排起長長的隊伍,等候與新郎新娘握手、擁抱、送禮、合影。由于每一個稍具規(guī)模的婚禮,來賓數(shù)量就會上千,因此客人們排起的長隊也是十分壯觀。而新郎和新娘,想必也要有良好的精神和體力做后盾,才能長時間保持幸福的微笑。
印度婚禮慶典的天數(shù)各有不同,通常會在女方慶祝4天,男方再慶祝3天。如果趕上有錢又有閑的家庭,這個過程可能會延續(xù)十幾天。婚禮慶典儀式通常在晚上8、9點后才開始,一直持續(xù)到次日凌晨4、5點。
婚禮流程
整個婚禮一共包括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洗腳(kanyadaan),新娘的父母用牛奶和清水為這對新人洗腳,祝福開始他們的新生活。
第二個部分是牽手(hastamelap),新娘的右手被放到新郎的右手中,牧師誦讀完圣經(jīng),在新郎和新娘的肩頭纏繞24圈白布,象征他們的結(jié)合。
然后,在帳篷中央點燃一小堆火焰,新娘的兄弟或表兄,表弟帶領新娘和新郎圍繞火焰走數(shù)圈(至于具體走多少圈,不同地區(qū)有各自的規(guī)定)。
另外,新娘和新郎的手中必須拿著大米,燕麥,樹葉等,象征著財富,健康,繁榮和幸福。
最后,新郎的兄弟姐妹們向新人拋灑玫瑰花瓣以驅(qū)除邪惡。
典禮儀式過后,新娘要喂新郎滿滿五口印度糖果吃,說明照顧丈夫和給全家做飯是她應盡的義務。然后新郎再同樣喂新娘糖果,說明供養(yǎng)妻子和全家是丈夫的責任。
婚禮期間,雙方的親戚給新人額頭點上紅點,并向他們拋灑大米,祝愿他們能長久,幸福的生活。新郎新娘還要面朝東方站立,中間生著一堆火,視火為神,以火為證,完成結(jié)婚儀式。
新人雙方依祭師的指示向火中投擲拉瓦(炒熟的大米),祈求火神保佑對方,并望婚姻圓滿。另一種是新郎新娘繞火轉(zhuǎn)圈的一種儀式,新郎新娘朝拜火神,祭師要新郎向新娘以梵文說道:我如拉瑪神一樣值得稱頌,你如同梨俱吠陀一樣值得贊揚,你猶如地球,我好似太陽。我倆歡歡喜喜地結(jié)婚,早生貴子,兒孫滿堂,各個長大成龍成鳳,我們自己也健康長壽。
祭司對祭品和新人表示祝福,然后把他們的手握在一起,然后新郎新娘要圍繞火堆走7步,被稱為七步神。其后,新郎新娘向長輩行觸腳禮,即跪在地上用前額去觸長輩的腳,或用手先觸長輩的腳再觸自己的額頭,同時接受長輩的祝福。
印度嫁妝
嫁妝是印度婚姻中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被稱為印度社會一個割棄不掉的惡瘤。最初,印度一些富有人家在女兒出嫁時往往陪嫁一些值錢的金銀首飾,作為女兒未來生活的保障。但慢慢地,這種習俗變了味,新郎家常常借婚禮之機索要家電、汽車、現(xiàn)金等高額嫁妝。那些嫁妝沒能讓丈夫和婆婆滿意的新娘,婚后常常受到百般虐待刁難。最極端的例子,是直接被丈夫或婆婆潑油燒死。
為改革這一陋習,印度政府在1961年頒布了《反嫁妝法》,規(guī)定索要高額嫁妝將受到法律制裁,因為嫁妝虐待媳婦也要受到懲罰,虐待媳婦致死的會被判最高達十年的監(jiān)禁并處以罰款。隨著時代進步,如今因嫁妝而焚燒新娘的野蠻做法在現(xiàn)代都市已經(jīng)看不到了,但在偏遠落后的鄉(xiāng)村地區(qū),嫁妝犯罪問題仍然十分嚴重。
近年來印度的年輕人掀起了猛烈的反嫁妝浪潮。
2007年,新德里21歲的女大學生尼莎不堪忍受新郎家索要2.5萬美元嫁妝的要求,在婚禮上電話報警,成為印度年輕人中的英雄。印度近5700多名未婚青年男女在網(wǎng)站上公開宣稱“只要愛情,不要嫁妝”。他們在一個名為“我不要嫁妝”(www.idontwantdowry.com)的網(wǎng)站貼上個人資料,尋找配偶。他們中許多人受過良好教育,從事很好的職業(yè):醫(yī)生、工程師、IT專業(yè)人士、公司管理人員。在原來的嫁妝體系中,他們原本有充分的條件要個高價。
窮人的婚禮
不過,那些動輒花費幾百萬、邀請上千人的婚禮畢竟只是有錢人的游戲。在印度,窮人仍然是絕對多數(shù)。那么,印度窮人們的婚禮又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維諾德今年18歲,和阿姨、妹妹一起住在孟買科拉巴地區(qū)一個海邊貧民區(qū)里。他母親在新德里,患有間歇性精神病,沒有工作。兄妹倆靠在附近的幾個小區(qū)做清潔工維持全家的生活。在印度,這是個很讓人瞧不起的工作,從事這個工作的大多是低種姓的階層。
維諾德說,他的新娘是母親托人找的,現(xiàn)在還只見過照片。他估計新娘家會給10萬到20萬盧比(2萬到4萬元人民幣)的嫁妝,這筆錢他們家要留起來給妹妹做嫁妝。他妹妹今年16歲,過兩年也該成親了。這也是媽媽急著給維諾德張羅婚事的重要原因。
維諾德打算在老家新德里舉辦一個簡單的婚禮,只邀請比較好的親戚朋友以及幾戶鄰居。婚禮在廟里舉行,無需場租費,只要支付3天慶典期間的食物費用就可以了,而新娘家慶典的費用由他們自己承擔。
不過,我能想象,他的婚禮肯定同樣會有美麗的玫瑰和瘋狂的歌舞。這不僅是因為我已經(jīng)見識過印度窮人的平和與滿足,更主要是,歡樂,本來就是沒有貧富界限的。
下面讓我們一同見證一場完整的頂級奢華的印度婚禮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