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詩詞瀚如煙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千百年來很多文人志士寫出了哲理深厚的詩詞,對我們后世都有很深的教育和啟迪作用。
現(xiàn)在讀來,仍然受益匪淺。
今天,我們?yōu)榇蠹艺砹?首經(jīng)典古詩詞,還原那些千古名句的全文,看看它們有著怎樣的風采。
讓我們徜徉在詩詞的海洋里,領(lǐng)略詩詞之美,弘揚中華美學!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其中“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句富含哲理,成為千古名句。
意思是說,要想看到更加豐富多彩、無窮無盡的美麗景色,應當再登上更高一層樓。
比喻要想在某一個問題上有更大的突破,必須要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去審視它;要想看清事物的本質(zhì),必須要更深入的去研究它。
引申的含義就是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也表達了只有積極向上才能高瞻遠矚。
與諸子登峴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字在,讀罷淚沾襟。
這首詩是一首懷古詩,詩人大半生居住在襄陽城南峴山附近,該詩即創(chuàng)作于詩人在家鄉(xiāng)隱居讀書、求仕不遇,心情苦悶的時候。
一日與幾個朋友登上峴山游玩,憑吊羊公碑,想起羊祜鎮(zhèn)守襄陽時,常與友人到峴山飲酒詩賦,羊祜當年的心境,正與詩人的處境正相吻合。
由此借古抒懷,寫下了這首詩。詩中包含著江山依舊人事短暫的感傷。
其中“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是一句包含哲理的詩句。
意思是:人間的事情都有更替變化,來來往往的時日形成古今。
其中蘊藏的真理就是: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興衰,以及人們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人事總是在不停止地變化著,這些都能感覺到,是不能改變的。人們要善于遵循客觀規(guī)律辦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江上寄山陰崔少婦國輔
唐/孟浩然
春堤楊柳發(fā),憶與故人期。
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
山陰定遠近,江上日相思。
不及蘭亭會,空吟祓禊詩。
這首詩是孟浩然寫給一個姓崔的少婦的詩,表達了對朋友的想念之情。
其中“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成為千古名句。
這一句頷聯(lián)承接詩歌首聯(lián)“春堤楊柳發(fā),憶與故人期”的意象,詩人臨景而生發(fā)哲思,表達心中的無奈。
以草木榮枯喻人生苦短,以草木無意襯人間有情,為后文表達思念之情起勢。
意思是說,草木自己是沒有感覺的,他們的生死榮枯自由時節(jié)決定。
花草樹木的生發(fā)與枯萎是有其自己的時令的,世間萬物看似合理的外因,全都是它們本該如此的。
揭示出事物的發(fā)展是有自身的客觀規(guī)律的,我們要掌握并且遵循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取得成功。
調(diào)張籍
唐/韓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
此詩作于元和十年(815),是文學史上著名的推尊李、杜的力作。認為此詩是針對當時一些人揚杜抑李或'李、杜交譏'而發(fā)。
其中“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演變成一句成語“蚍蜉撼樹”,成為千古名句。
意思是,螞蟻妄想搖動大樹,可笑太不自量,蚍蜉是一種身體極小極弱的爬行動物,竟然想撼動大樹,這種行為多么可笑,簡直是不知天高地厚。
比喻自身力量微小,還做一些自己能力達不到的事情。常引申為用來形容邪惡力量,狂妄驕橫,不自量力,最終正義戰(zhàn)勝邪惡。
金銅仙人辭漢歌
唐/李賀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宮牽車指千里,東關(guān)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這首詩所抒發(fā)的是一種交織著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詩共十二句,大體可分成三個部分:
前四句慨嘆韶華易逝,人生難久。
中間四句用擬人法寫金銅仙人初離漢宮時的凄婉情態(tài);
末四句寫出城后途中的情景。
此番離去,正值月冷風凄,城外的“咸陽道”和城內(nèi)的“三十六宮”一樣,呈現(xiàn)出一派蕭瑟悲涼的景象。
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成為千古名句,常用來那些為情所困而哀愁萬分的人。
—《END》—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