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逢,瑯琊人。唐代越州剡縣令。
墓志銘揭秘其身世,填補地方志史空缺。
他是剡邑孔廟的始創(chuàng)者。清除積弊、大興文教、振興農(nóng)桑。有功于剡縣百姓。
弱冠積學,步入仕途
今陜西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珍藏《唐故朝議郎守恭陵臺令王君墓志銘》,志文詳細記載了墓主王逢在剡縣令上的為官經(jīng)歷。資料未見方志記載,可補闕遺。
王逢(798~854),字大略,世為瑯琊人(今山東),出于官宦之家。曾祖父王傳慶,光祿少卿;祖父王如賓,為銀州刺史;父王仁長,尚食奉御,掌管皇室膳食?,樼鹜跏献鳛闈h唐時期名門望族,肇端于西漢,發(fā)展于曹魏西晉,鼎盛于東晉,延續(xù)至唐末五代。近七百年的時間里,在政治舞臺及書法方面涌現(xiàn)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可謂是將相之家,書法名門。
王逢生于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自幼從師學習。成年后能文能詩,遂赴科舉。又恰逢昔日摯友,已為顯官,得其助力,借此走上仕途。初擔任袁王府參軍,后授右武衛(wèi)胄曹、左武衛(wèi)倉曹。其頗有才干,名聲在外,又被有司選拔為好畤、云陽二縣尉。為官期間,盡職盡責,以致縣人不分長幼,皆知王公其人。都城的官員聽聞后,對他進行嘉獎,考核列為二等。銘文稱:“凡去官,筵醴鱗次,送人咽路?!闭f的是王逢每到離任時,周圍都聚滿了前來相送的百姓,沿途擺設酒宴致謝,揮淚以別。
調(diào)任剡令,功于地方
自27歲左右入仕,王逢先后連任五職。云陽縣尉后,即升調(diào)越州剡縣令。按唐代每屆期滿四年計,此時的他年約47歲,概在唐武宗末年。官剡期間,王逢移風易俗,積極傳播、弘揚較為先進的閩吳風俗文化,鼓勵民眾參與討論,并大力進行宣教。當時的剡縣百姓仍十分貧困,經(jīng)常要忍受親人病世而帶來的痛苦。由于社會矛盾突出,縣署內(nèi)積壓了大量的訴訟案件,處境可想而知。王逢面對復雜而棘手的局面,沉著斷案、抽絲剝繭。不到一月,積案大多盡已消去,沒有一個訟夫因為不甘心而再來官署復議。公堂上聽不到鞭撻之聲,庶人生活有了更新復蘇的希望。刑罪消弭,路不拾遺,民眾有了歸正之心。在這以前是很難想象的。故曰:“狴牢穴獸,遺財復歸,智因格心,不可料乎?!?/span>
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輸課稅,僧侶免除賦役,佛教寺院經(jīng)濟過分擴張,損害了國庫收入,與普通地主也存在著矛盾。唐武宗崇信道教,深惡佛教,會昌年間又因討伐澤潞,財政急需,從會昌二年(842年)開始漸進地進行毀佛,在會昌五年(845年)達到高潮,直到會昌六年(846年)武宗死后終止。武宗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唐朝一度出現(xiàn)中興局面,史稱“會昌中興”。在這個背景下,剡縣包括惠安寺、龍藏寺、沃洲真覺院等在內(nèi)的大量寺院被毀,遍地都是佛屋拆下的棟梁。王逢重視儒學教育,特呈請上級長官,將這些材料用于建造仲尼廟之需。得到批準后,在籌劃的預定工期內(nèi),剡縣孔廟在縣治東南方平地而起。構(gòu)筑殿宇、庠廊,共計一百余間,規(guī)模相當宏大。舊時,縣學設于孔廟(亦稱文廟),兩者合而為一,稱學宮。王逢孜孜不倦,鳩集生徒,在此講授肄習孔子禮讓之道,成天研習論答。垂示法則,引導群眾,以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又開學田一千七百畝,將原本長滿荊棘的荒山拓墾為肥沃的土地,播種糧食,栽培桑樹,日逐富足,以供學用。其為政有方,百姓均頌其善。按嵊志記載:“宣圣廟,在縣治東南一百步。宋慶歷間知縣沈振徙建縣治西南五十步,未竟遷官去。八年,知縣丁寶臣嗣成之?!贬又讖R修葺可確考之紀年始于宋。而據(jù)此墓志,剡縣孔廟由王逢創(chuàng)建,縣學在唐末已具規(guī)模,填補地方志史之空缺。
王逢還十分關心僚屬。當時縣衙里有位寓泊的官員,力微任重,薪水不足以娶妻,王逢將自己的俸祿拿出來資助他,身體力行,堪稱典范。時李師稷官浙東觀察使,得知情況后,褒獎王逢所作所為,并以此訓示其他縣尹,都要向他學習,名噪一時。剡令秩滿后,王逢遂回歸京師長安。不久,官拜恭陵臺令,守孝敬皇帝李弘之陵,官階五品,人所敬仰。
布衣之心,家道日茂
王逢夫人薛氏,為鳳翔節(jié)度使、右龍武統(tǒng)軍薛景先之孫女,陜州陜縣尉薛大辯之女。“既有婦道,福于夫家,先夫而歿”,夫人薛氏先于王逢而逝。王逢居家時,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宗親從無受凍挨餓之憂,皆仰仗王逢。王逢為官將近三十年,不改布衣之心。撫治百姓之余,喜好誦讀吟唱,常沉浸其中,不知疲倦。其所作文章,大多含諷世規(guī)勸之意,往往被置于丞相家中,用作資政參考。
唐大中八年(854)二月一日,王逢因疾卒于東都之私第,享年五十七歲。親友得知消息,無不痛哭哀慟。是年八月二十日,葬于都城萬年縣義善鄉(xiāng)少陵原,其父冢之東南。其子王逵,前右驍衛(wèi)騎曹參軍,請妻舅鄉(xiāng)貢進士李鄖撰書亡父墓志銘。李鄖與王逢亦是患難之交,又存姻親關系,熟聞王逢之德行,故撰文以識顛末。銘曰:“公其舉措,安民疾苦”,名副其實。王逢長兄王造,終同州司馬;次兄王遺,任河中府臨晉縣令。有女一人,嫁與剡縣尉李合為妻??芍^家道昌隆、日益興盛。
從墓志記載來看,王逢在剡縣令上的政事描述甚為翔實,功績也顯得最為突出。執(zhí)掌剡令期間,他勤政為民,處理積案,建設孔廟,大興文教,振興農(nóng)桑。治理地方頗具才干,對于剡縣百姓貢獻良多。拂去歷史的塵埃,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剡令王逢,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父母官。這個名字,終為后世所銘記。
【附記】:王逢,舊志職官錄無載。其政績卓著,是剡縣文廟、縣學的始創(chuàng)者,對于剡縣百姓貢獻良多,可謂一代名宦。墓志銘涉及唐代剡縣經(jīng)濟、文化、刑事等多方面資料,反映唐武宗“會昌滅佛”之獨特背景,填補多項地方史空白。具有重要的文物和史料價值。------徙剡虞人謹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