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諸葛亮當時在蜀國的地位,劉備死后他就是絕對的第一人,不過劉備臨終前任命托孤大臣除了諸葛亮還有一個李嚴,這究竟是為什么呢?有人覺得這是因為劉備對諸葛亮還達不到100%的信任,所以想用李嚴牽制諸葛亮,并且還把最重要的兵權(quán)交給了李嚴。實際上劉備真實的想法應該并不是這樣,他也絕非是小肚雞腸的君主,蜀國的未來離不開諸葛亮,劉備這樣做也是有著長遠的考慮。
首先,在筆者看來,白帝城托孤時,劉備之所以指定兩位托孤大臣,不是不信任諸葛亮。對于三顧茅廬后跟隨自己的諸葛亮,劉備可謂非常信任。根據(jù)《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皩τ趧鋪碚f,甚至對諸葛亮說出了可以對后主劉禪取而代之的話,這無疑是對諸葛亮的信任體現(xiàn)。那么,問題來了,既然劉備非常信任諸葛亮,為何選擇兩位托孤大臣呢?對此,在筆者看來,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一方面,在歷史上,皇帝在臨終前,往往會選擇不止一位托孤大臣。比如早在西漢時期,千古一帝漢武帝劉徹在臨終前,就指定了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這四位托孤大臣。至于劉備所在的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在托孤時,選擇司馬懿、陳群、曹真、曹休這四人作為托孤大臣。而就東吳來說,公元252年夏,農(nóng)歷四月,71歲的孫權(quán)病重,太子孫亮年僅10歲,他急忙令左右召集他所信任的臣子前來,囑托后事。這其中包括:大將軍諸葛恪、中書令孫弘、會稽太守滕胤、蕩魏將軍呂據(jù)、宗親侍中孫峻,有文有武。對于孫權(quán)來說,則指定了五位托孤大臣。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對于歷史上的托孤,往往都不會只選擇一位托孤大臣。進一步來說,這不僅是因為希望托孤大臣之間可以互相制衡,以此確保年幼的皇帝可以順利掌控朝廷,也是因為托孤大臣中需要有文有武,以此更好地輔佐新皇帝。比如孫權(quán)的五位托孤大臣中,曹丕的四位托孤大臣中,都是有文有武。另一方面,回到劉備的白帝城托孤時,彼時,諸葛亮主要是作為一個文臣的存在,比如在益州之戰(zhàn)、漢中之戰(zhàn)、夷陵之戰(zhàn)時,劉備往往帶著龐統(tǒng)、法正、馬良等軍師,而不是諸葛亮。也即在征戰(zhàn)沙場上,諸葛亮當時是非常欠缺經(jīng)驗的。
最后,與此相對應的是,另一位托孤大臣李嚴則擁有比較豐富的經(jīng)驗。根據(jù)《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公元218(建安二十三年),馬秦、高勝等在郪縣起兵,招集人馬數(shù)萬人,面對這一叛亂,劉備在漢中之戰(zhàn)中分身乏術(shù),于是李嚴親自率領5000兵馬就平定了這場叛亂。在此基礎上,劉備于是加封李嚴為輔漢將軍。正是因為李嚴擁有率兵打仗的經(jīng)驗,所以公元223年,劉備以李嚴為中都護,統(tǒng)管蜀漢軍事,留下鎮(zhèn)守永安,也即在東吳的威脅還沒有解除時,劉備需要一位托孤大臣坐鎮(zhèn)永安,掌握兵權(quán)。彼時,相對于諸葛亮,李嚴無疑是非常適合的人選,因此,劉備指定了兩位托孤大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