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指由各種不同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癥性改變,是最常見的胃部疾病。今天,小師妹就和大家一起來向鄧鐵濤教授學習慢性胃炎的治療。
辨證論治
本病多由煩勞緊張,思慮過度,暗耗陽氣,損傷陰液所致。
亦可由于長期飲食失調(diào),損傷脾胃而致。
還可因先天不足,后天失養(yǎng),大病失調(diào)而成。
故本病病機:本虛夾標實。
其虛,主要為脾胃虧虛,脾虧虛于陽氣,胃虧虛于陰液,為病發(fā)的前提和本質(zhì)。其實,則多由虛損之后所繼發(fā)。
脾氣虧虛,血失鼓動,血滯成瘀阻絡(luò),此為一。
脾失健運,濕濁不化,痰濕停聚,此為二。
瘀阻濕郁,加之陰液虧損,則易引起虛火妄動,此為三。
治法:應(yīng)著重補脾氣、養(yǎng)胃陰,這是治療的根本。
鄧教授在長期臨證中,總結(jié)得出治療慢性胃炎的基本方。
處方組成:太子參30g、茯苓12g、淮山藥12g、石斛12g、小環(huán)釵12g、麥芽30g、丹參12g、鱉甲30g (先煎)、甘草5g、田七末3g (沖服)。
功能:健脾養(yǎng)胃,益陰活絡(luò)。
主治:萎縮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
方義分析
【1】方中太子參、茯苓、淮山藥、麥芽、甘草等為培補脾胃健運其氣。
太子參、淮山藥、茯苓等補氣之力雖不及黨參、黃芪,但不會滯氣助火,反佐麥芽使之易于受納,這對于消化吸收功能甚差,胃陰已傷的患者,較為適合。
【2】至于救胃陰,特別是舌苔光剝者,石斛、小環(huán)釵、淮山藥最為相宜。
【3】活絡(luò)通瘀、清降虛熱,丹參配鱉甲較為妥貼。
【4】至于化濕濁,宜選用藥性較平和扁豆、茯苓、雞蛋花、苡仁等藥性較平和的藥物,切忌用溫燥之品,因為易傷元氣與胃陰,胃陰不足,病機不轉(zhuǎn),則犯虛虛之弊。
用藥心得
【1】若脾胃氣虛者,酌加黃芪、白術(shù)或用參須另燉。
【2】若濕濁偏重者,加扁豆、雞蛋花、薏苡仁等。
【3】若肝氣郁結(jié)者,加素馨花、合歡皮.都金等。
【4】若疼痛明顯者,加木香、延胡索、佛手等。
【5】若噯氣頻作者,加代赭石、旋覆花等。
【6】若大便干結(jié)者,加火麻仁、郁李仁等。
【7】若胃虛肝乘而致嘔吐,應(yīng)以重鎮(zhèn)降逆,益氣和胃為法,方選旋覆代赭湯,并輔以健脾疏肝之品。
方中旋覆花苦辛,降逆下氣。
代赭石甘寒質(zhì)重,平肝鎮(zhèn)逆。
半夏、生姜降氣和胃化痰,增強降逆止嘔之功。
太子參、白術(shù)、茯苓、大棗健脾和中。
廣木香、素馨花行氣疏肝。
田七片行氣開郁,清熱止痛。
竹茹、川連,清熱止嘔。
【8】若脾胃虛弱、痰濁中阻,應(yīng)以健脾化痰為主,用陳夏六君子湯加減。
【9】若氣滯胃痛,用四逆散合郁金行氣疏肝,酌加太子參、茯苓等固本培元。
【10】若兼有膽囊炎、膽結(jié)石,予失笑散合琥珀末活血散結(jié),加石斛養(yǎng)陰。
臨證經(jīng)驗
本病乃慢性疾病,病程較長,日久窮必及腎,損及他臟。
且脾屬土,肝屬木,脾虛肝乘,故治療時不應(yīng)忽視脾胃與肝腎的關(guān)系,同時亦應(yīng)注意脾肺的關(guān)系,故應(yīng)先抓主要矛盾,于適當之時選加調(diào)養(yǎng)肺、肝、腎之品。
同時,注意消除可能致病的因素,如戒除煙酒,治療口腔、咽喉部慢性病灶。
忌用對胃有刺激的藥物,避免過勞及精神緊張。
注意飲食,戒刺激性、過熱、過冷及粗糙食物,以軟食為宜,少食多餐,細嚼慢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