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中國人飲茶,始于神農時代,至今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xiàn)在,仍有以茶代禮,以茶會友的風俗。
伴隨著茶而生的是各種各樣的茶皿器具,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茶文化一直伴隨而行,茶具因此也形成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tǒng),茶具在歷代所扮演的角色和身份都會有所差異,其中以近年來重新興起的“建盞”為例,曾經在宋朝風靡一時,是吸引了帝王都為其代言的流行茶具。
然而,“建盞”中的“盞”,究竟是何含義?為什么形似“碗”,卻稱作“盞”呢?
事實上,茶與酒在中國的社會文化中,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然而,在遙遠的古代,茶并沒有占據(jù)主流位置時,喝茶所使用的器皿往往與酒皿、食物器皿混為使用。
自進入秦漢之后,茶的地位越發(fā)提高,才逐漸所形成自己的器皿。
在宋朝之前,古人把盛茶的器皿稱之為“碗”、“甌”,正如著名詩人王維《酬嚴少尹徐舍人見過不遇》的“君但傾茶碗,無妨騎馬歸”。
由于宋朝以前的煮茶技以煎茶為主,講求的是茶湯的色澤與變化,為此茶皿具有碗口口徑大、矮小的特點,喝茶如喝酒,一樣具有大碗豪飲之風,也與早期民風開放、社會包容性廣等因素有關。
然而,當發(fā)展到宋朝時期,商品經濟快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之下,人們對生活的追求也從粗獷慢慢地轉變?yōu)閮葦?、沉穩(wěn)、儒雅、精致,而斗茶風氣盛行,傳統(tǒng)的低矮茶碗無法滿足斗茶愛好者的需求。
以蘇東坡《送南屏謙師》的“忽驚午盞兔毛斑,打作春甕鵝兒酒”為例,更出現(xiàn)了“茶碗”轉變?yōu)椤安璞K”一說。茶之清澈見底,白沫消散,想要更好地體味到斗茶之樂趣,自然需要尋找更為合適的釉面來襯托。其中,建陽的建盞演變?yōu)橹髁鞑璞K
復雜的紋路,絢麗的色彩,多變的紋理,都為建盞謀得一席之位,甚至為了追求更高深的茶理,在佛教盛行之下,建盞千變萬化,無法實現(xiàn)究極的完美的自然缺陷,也成為部分文理哲學家門探索的一大道具。
從茶碗到建盞到茶杯,看著茶皿的變遷,也似乎從中看到了一個個時代在更替交迭。這也是建盞內在的魅力所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