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的呻吟
好的劇本攤上了好的投資人,好的投資人又攤上了好的導演,好的導演又攤上了好的劇組,好的劇組又攤上了一些好的演員……如此,一部好的影視劇才有可能橫空出世。除此而外不可能再有奇跡發(fā)生。在中國,編劇的成功絕對是偶然性的。
除了編劇的個人素質(zhì)——比如:創(chuàng)作的功底、厚實的生活積淀、對作品的責任感、文化修養(yǎng)、藝術(shù)品位……之外,完全是聽天由命的,一個劇本寫出來之后完全是在偶然之中或成功或一敗涂地,與作品的好壞、質(zhì)量似乎沒有太大的關系。最濫的劇本也可能登上金鑾殿,最好的劇本也可能扔進垃圾箱。
盡管人人都知道“劇本是影視業(yè)的靈魂”,沒有好的劇本便沒有好的影視業(yè),更不會有好的導演和一流的演員。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只看重幾個閃光的所謂的“名星”卻不知“名星”為啥會閃光。目前,中國的影視垃圾已經(jīng)多到令人難以忍受的程度。大量膚淺的,沒有閱歷和質(zhì)感的,毫無生命力的,更無生動故事情節(jié)的影視作品,強硬地充斥于人們的視野之中。
這都是投資方、制片人急功近利、鼠目寸光,只看重投資回報高的劇本,而對那些有生命力的,高水平的劇本則視而不見或難以識別所造成的。一旦失敗便又開始愚蠢的嚎叫:好的編劇為啥越來越少?!……好的劇本為啥總是看不到?!
這種將自身的愚蠢怪罪于社會或編劇與劇本的下三濫行為,比比皆是。恰如“拉不出屎的人,愚蠢怪罪地球沒有吸引力”一樣。
好的編劇不受尊重,好的劇本不受重視。
許多制片人和導演傻B似的,總以為自己比別人高明,隨意刪除或擅自篡改、歪曲原創(chuàng)劇本的結(jié)構(gòu)與思路,然后就是極其愚蠢地違背合約規(guī)定,任意拖欠、克扣劇本酬金,惡意侵犯編劇的署名權(quán)、作品復播版權(quán)、DVD版權(quán)、海外版權(quán)等所有版權(quán)的利益分成權(quán)。再然后就是把編劇們盡情的踩在腳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獨攬風光。
這些習慣裝牛B的導演和制片人,統(tǒng)統(tǒng)的把編劇們當成農(nóng)村來的打工仔。因而這些導演和制片人只能像豬一樣的制造一些垃圾。他們極其缺少人的智慧,不懂得什么是劇本的生命力,只知按照個人的喜好來行事,最終不是垃圾的制造者,就是把自己變成垃圾。實在令人可悲可嘆。
再嘮叨一點“戲中話“:
影視劇的“贊助費”早已變成了中國的潛規(guī)則。只要交15—20萬元,任何黑不溜秋的歪瓜劣棗都可以演影視劇中的主角1號;8—14萬元,可以演影視劇中的主角2號;5—7萬元,可以演影視劇中的主角3號;1—4萬元,可以演影視劇中的配角……由此可見中國影視劇粗制濫造成風,已然風光無限。比如《甜蜜蜜》可以挑出幾十處硬傷,但是依然可以橫空出世。影視界的另外一種怪現(xiàn)象,就是“紅包評論”。這或許也是中國的一大特色。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
總之,長期從事影視業(yè)的牛B分子,時不時的裝貓裝狗、裝五裝六……這或許是情有可原的。因為他們活著就是為了“裝”,“裝”就是他們最體面的職業(yè)。一旦“裝”過分了,便會招來一些唾罵與嘲笑。這有點象廟里的木魚,必須勤敲打才行。倘若圈外之人也跟著瞎裝、窮裝……那就是“吃著黃連唱頌歌——苦中作樂”了。切記:是個蘿卜就別裝土豆;是個歪瓜劣棗就別裝大瓣蒜。
綜觀中國的影視劇,一部接一部,然而真正有生命力的,幾乎沒有。絕大多數(shù)影視作品都是過眼云煙,看過后便灰飛湮滅,沒有留下震撼,亦沒能留下任何痕跡。盡管如此,中國的影視業(yè)卻能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護短”機構(gòu)及眾多的“護法”官僚。有了這些重權(quán)在握的“大官人”的陰陽庇護,無論是多么畸形的產(chǎn)物,皆無任何危機,皆可“高唱凱歌還”。
中國的影視劇就是經(jīng)過這群蝦兵蟹將的胡亂折騰之后,那些原本有價值的、充滿生命力的劇情精華,便被興高采烈地剔除了,剩下的只是一些奄奄一息、無病呻吟的糟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