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所有的教育部門,就業(yè)機構(gòu),甚至每一個家庭都把眼球盯著一樣東西看,看什么呢?學歷,好像只要是有了過硬的學歷,就什么問題都能解決。事實上就是這么一回事嗎,我看未必。我不否認學歷是重要的,但是也不是絕對的。就拿作家們來說吧,又有幾位世界著名,全國聞名的作家都是高學歷呢?您不信?好,那么咱們來等著瞧。
咱們先來看看外國的著名作家,以他們做個證據(jù)。先說英國的莎士比亞,看看他的學歷?
偉大的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威廉·莎士比亞于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國中部瓦維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其父約翰·莎士比亞是經(jīng)營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雜貨商,1565年任鎮(zhèn)民政官,3年后被選為鎮(zhèn)長。他少年時代曾在當?shù)氐囊凰饕淌诶∥牡摹拔膶W學?!睂W習,掌握了寫作的基本技巧與較豐富的知識,但因他的父親破產(chǎn),未能畢業(yè)就走上獨自謀生之路。
此后他當過肉店學徒,也曾在鄉(xiāng)村學校教過書,還干過其他各種職業(yè),這使他增長了許多社會閱歷。歷史學家喬治·斯蒂文森說,后人從這些文字資料中大概勾勒出莎士比亞的生活軌跡:20歲后到倫敦,先在劇院當馬夫.雜役,后入劇團,做過演員.導演.編劇,并成為劇院股東;1588年前后開始寫作,先是改編前人的劇本,不久即開始獨立創(chuàng)作。當時的劇壇為牛津、劍橋背景的“大學才子”們所把持,一個成名的劇作家曾以輕蔑的語氣寫文章嘲笑莎士比亞這樣一個“粗俗的平民”、“暴發(fā)戶式的烏鴉”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
但是莎士比亞后來卻贏得了包括大學生團體在內(nèi)的廣大觀眾的擁護和愛戴,學生們曾在學校業(yè)余演出過莎士比亞的一些劇本,如《哈姆雷特》、《錯誤的喜劇》。1597年重返家鄉(xiāng)購置房產(chǎn),度過人生最后時光。他雖受過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過大學。好了,如果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咱們再來看俄羅斯的偉大作家高爾基吧。
高爾基(1868.3.16―1936.6.18)全名馬克西姆·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俄語: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原名: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шков,英語:Maxim Gorky),俄國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作家,列寧說他是“無產(chǎn)階級文學最杰出代表”,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導師,前蘇聯(lián)文學的創(chuàng)始人。1868年3月16日出生于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俄語:Нижний Новгород,英語:Nizhny Novgorod)。為了紀念他,他出生時所在的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哥羅德城被命名為高爾基城。
他早年喪父,寄居在經(jīng)營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歲開始獨立謀生,其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舊社會的底層度過的。高爾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經(jīng)歷在他著名的自傳體三部曲中作了生動的記述,其中包括《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人間的苦難,生活的辛酸,磨練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勞動之余,勤奮自學不息。對社會底層人民痛苦生活的體驗和深切了解成為他創(chuàng)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892年,以馬克西姆?高爾基(意為最大的痛苦)這個筆名,發(fā)表了處女作《馬卡爾?楚德拉》。高爾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義短篇《伊則吉爾老婆子》和《鷹之歌》、描寫流浪漢生活的代表作《切爾卡什》,都是在1895年發(fā)表的。1899年,高爾基完成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福馬?高爾杰耶夫》。 1901年,高爾基因參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著名散文詩《海燕》就是他參加這次示威游行后寫的,他以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紀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風暴。同年,他寫了第一個劇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學史上第一個革命無產(chǎn)者(革命工人尼爾)的形象。1902年,寫了劇本《在底層》,它是作者20年觀察流浪漢生活的總結(jié),是高爾基戲劇的代表作。在1905年革命形勢高漲的歲月里,高爾基作為戰(zhàn)士參加了革命運動,他的住宅成為1905年莫斯科武裝起義的據(jù)點之一。
好了,說到現(xiàn)在應該有一定的說服力了吧??赡苓€會有人不服氣,那咱們再來看還有英國組作家狄更斯。其實狄更斯的出身狀況跟俄國的高爾基有點相似。
代表作有《匹克威克外傳》(1837)、《霧都孤兒》(又名《奧列弗·特維斯特》1838)、《老古玩店》(1841)、《馬丁·朱述爾維》(1844)、《大衛(wèi)·科波菲爾》(1850)、《艱難時世》(1854)、《雙城記》(1859)、《遠大前程》(1861)等長篇小說的查爾斯·狄更斯。狄更斯所生活的年代,是英國資本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經(jīng)濟繁榮的同時,現(xiàn)實的階級矛盾也逐漸加深,統(tǒng)治階級瘋狂追求利潤,想發(fā)橫財,工人們失業(yè)無家可歸。狄更斯從人道主義出發(fā),呼吁統(tǒng)治者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不能剝奪勞動人民的權(quán)力,勸戒統(tǒng)治者要做講道德有良知的人。他是海軍職員約翰·狄更斯和伊莉莎白·巴洛所生的第二個孩子。
1812年2月7日,狄更斯出生在英國南部樸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區(qū)一個貧寒的小職員家庭里。父親是海軍會計處的小職員,因無法清償債務而被投進債務監(jiān)獄。這時剛滿10歲的狄更斯不得不挑起全家生活重擔,11歲時就被送到一家皮鞋油作坊去當童工。為節(jié)省開支,母親和弟妹都搬進監(jiān)獄和父親住在一起。狄更斯在外做工,每逢星期日領到薪水就買些食物去監(jiān)獄看望父母弟妹。
后來狄更斯的父親繼承了一位遠親的一筆遺產(chǎn),還清債務后出獄。狄更斯離開鞋油作坊進入一家小學讀書,對學校里摧殘兒童的野蠻教育十分反感。狄更斯充滿痛苦的童年生活,使他一生對窮人,特別是對貧苦兒童懷著深切同情,后來寫了不少兒童題材的作品,如《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就有他童年生活的影子。
由于家庭貧窮,狄更斯從16歲開始,先后做過律師的抄寫員、事務所的信差、法院的速記員,這使他走遍倫敦的大街小巷,出入法院和監(jiān)獄,接觸到各種人物,了解到各種訴訟案件。1832年他又當了報社的采訪記者。擔任記者期間,他有機會廣泛地接觸英國社會,常去國會記錄辯論情況,目睹了資產(chǎn)階級黨派斗爭的骯臟內(nèi)幕,了解了辯論中揭露出來的上流社會的大量罪惡事實,這為他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搜集了豐富的生活素材。
這三位名聞全球的大作家,他們無論是出身或是學歷都不是那么顯赫的,但是經(jīng)過他們自身的努力,他們的成功是巨大的。因此我始終認為的是,學歷不是不要,而是沒必要唯學歷論。讓青少年本受到良好的思想意志教育,樹立良好的進取精神這才是至關緊要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