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3月14日高爾基出生于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城。父親是個大兵的兒子,母親是染房老板的女兒。祖父曾經(jīng)當過軍官,因殘酷虐待部下,被沙皇尼古拉一世降了職。祖父對父親非常嚴厲,以致父親從家里逃跑5次,最后一次逃跑成功。逃跑后,先后干過木匠、輪船公司辦事處經(jīng)理、裝飾室內(nèi)帷幔和裱糊壁紙的工人等,是個聰敏、善良而且非常愉快的人。后來感染霍亂,在高爾基3歲時去世。父親去世后,高爾基隨母親到外祖父家生活。在高爾基的童年,曾是織花邊女工的外祖母是他“最親近的人”。不知有多少個夜晚,在這所老木屋里,外祖母常常坐在炕爐沿上,向外孫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勇士伊凡和悲哀的強盜母親等故事。外祖母的疼愛和那些如現(xiàn)實生活一般不幸又閃爍著善良和理想光芒的童話故事,使過早就飽嘗底層生活艱辛的高爾基獲得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正如高爾基之后回憶的,“我的頭腦里充滿了外祖母的童話,就像蜂房里充滿甜蜜一樣”。正是這些記憶給了高爾基最初的豐潤的滋養(yǎng)。
在充滿小市民氣的外祖父家度過了童年。在苦難的黑暗中尋找善良和美好是真正的可貴,高爾基是在這片泥濘的土地里執(zhí)拗地爬起來的,他沒有受到童年陰影的影響,他相信自己的認知,也親自為我們證明了什么叫做人性的力量。其間,母親改嫁并于幾年后患肺結(jié)核病去世,外祖父破產(chǎn)。11歲的高爾基被迫流落人間,開始獨立謀生。他揀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受盡欺凌與虐待,飽嘗生活的苦難與艱辛。童年的經(jīng)歷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也許就是一句話,一個場景,一個人就會刻印在自己的內(nèi)心中,就像埋下一顆種子,生根發(fā)芽,一旦長得高大后,就會從經(jīng)歷中汲取養(yǎng)分,經(jīng)年累月,結(jié)出果實,生出幾條人生原則來框定自己的發(fā)展路線,等到落葉歸根,便匆匆忙忙地走過不知是幸福還是苦難的一生。不快樂的童年是令人惋惜的,高爾基描述的童年經(jīng)歷,對他不可能不造成傷害,而后成長為一個善良的人,或許是命運的眷顧,但更多的是他內(nèi)心的掙扎。他只上過三年小學,但酷愛讀書,利用一切機會讀手邊所能碰到的書,刻苦自學。1884年,他懷著上大學的打算來到咯山,但未能如愿,在社會的底層讀完了他的社會大學。先后當過碼頭搬運工、面包師傅、雜貨店伙計、園丁和守夜人等。同時,結(jié)識了先進的民粹派知識分子和馬克思主義的著作,進一步認識到現(xiàn)實的丑惡和人民的疾苦,逐漸樹立起改革社會的決心。1888—1889年、1891—1892年,高爾基為了解祖國和人民,兩次漫游俄羅斯。從尼日尼跑到察里津,經(jīng)過頓河區(qū)域、烏克蘭,來到比薩拉比亞,再從那里沿著克里米亞南岸到了庫班,再到黑海邊。旅途見聞和艱苦經(jīng)歷使高爾基開闊了眼界,磨練了意志,積蓄了豐富的知識和生活素材,激發(fā)了他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的強烈欲望。1900年起,高爾基參加并主持知識出版社的工作,通過出版《知識》叢刊團結(jié)了當時俄國大批具有民主主義傾向的作家。1901年他在圣彼得堡寫傳單揭露沙皇政府鎮(zhèn)壓示威學生的暴行,號召推翻專制制度,同年發(fā)表的散文詩《海燕之歌》,充滿革命激情,被認為是“革命的宣言書”;這一年他還受革命政黨的委托建立秘密印刷所,為此第二次被捕、遭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