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公羊傳》亦稱《
春秋公羊傳》、《公羊春秋》,是專門解釋《
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迄年代與《春秋》一致,即
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釋史十分簡略,而著重闡釋《春秋》所謂的“微言大義”,用問答的方式解經(jīng)。
《公羊傳》的作者舊題是戰(zhàn)國時齊人
公羊高,他受學(xué)于
孔子弟子
子夏,后來成為傳《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公羊春秋》作為家學(xué),最初只是口耳相傳,至公羊高的玄孫
公羊壽(漢景帝時人)方與齊人
胡毋生(《漢書》作
胡母生,復(fù)姓胡毋或胡母,名子都,生是“先生”的意思)合作,將《春秋公羊傳》定稿“著于竹帛”。所以《公羊傳》的作者,
班固《漢書·藝文志》籠統(tǒng)地稱之為“公羊子”,
顏師古說是公羊高,《
四庫全書總目》則署作漢公羊壽,說法不一。但比較起來把定稿人題為作者更合理一些。
《公羊傳》的
體裁特點,是經(jīng)傳合并,傳文逐句傳述《春秋》經(jīng)文的大義,與《
左傳》以記載
史實為主不同?!豆騻鳌肥?font color="#136ec2">今文經(jīng)學(xué)的重要經(jīng)籍,歷代今文經(jīng)學(xué)家時常用它作為議論政治的工具。同時它還是研究
先秦至漢間儒家思想的重要資料。
后世注釋《公羊傳》的
書籍主要有東漢
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詁》、唐朝徐彥作《公羊傳疏》、清朝
陳立撰《公羊義疏》。
理論特色
《春秋公羊傳》作為今文學(xué)派的中堅,有獨特的理論色彩。主要有三項:(一)、政治
性。講“改制”,宣揚“
大一統(tǒng)”,撥亂反正,為后王立法。(二)、變易性。它形成了一套“三世說”歷史哲學(xué)理論體系。《公羊傳》講“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是其雛形。
董仲舒加以發(fā)揮,劃分春秋十二公為“所見世”、“所聞世”、“所傳聞世”,表明春秋時期二四二年不是鐵板一塊,或凝固不變,而是可按一定標準劃分為不同的階段。
《春秋公羊傳》的“
三世說”:“所傳聞世”是“據(jù)亂世”,“內(nèi)其國外其夏”;“所聞世”是“升平世”,“內(nèi)諸夏外夷狄”;“所見世”是“太平世”,“夷狄進至于爵,天下遠近大小若一”。
按照今文公羊家的闡發(fā),《春秋》之“義”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張三世”。即孔子將春秋242年的歷史,劃分成了“據(jù)亂世”、“升平世”、“太平世”。今文家的這種認識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他們所“描述”的歷史運動,并不符合史實但卻符合“理想”。從春秋“本然”的歷史來看,“三世說”的誣妄顯而易見。
顧頡剛《春秋三傳及國語之綜合研究》即指出:“此三世之說殊難稽信也。事實上春秋時愈降則愈不太平,政亂民苦無可告訴,可謂太平乎?”
至少從
漢代起,今文公羊家已經(jīng)對于人類歷史運動的規(guī)律性進行了富有想象力的探討。根據(jù)公羊家的論述,人類歷史的演進,從“據(jù)亂世”進入相對平和穩(wěn)定的“升平世”,再到“太平世”,是一條“理想”的
社會發(fā)展軌轍。在這套理論中,蘊涵著“歷史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這樣一種可貴的思想胚芽。第二,“三世說”在本質(zhì)的規(guī)定性上是循環(huán)論的。但在據(jù)亂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世”循環(huán)范圍內(nèi),又存在著一個不斷“向前”發(fā)展的序列,因而也就是一個“進化”的序列。
何休注《公羊傳》,更糅合了《禮記·禮運》關(guān)于
大同、小康的描繪,發(fā)展成為具有一定系統(tǒng)性的“三世說”歷史哲學(xué),論證歷史是進化的,變易和變革是歷史的普遍法則。
何休注《春秋公羊傳》時的進一步發(fā)揮:所見者,謂昭定哀,己與父時事也;所聞?wù)?,謂文宣成襄,王父時事也;所傳聞?wù)撸^隱桓莊閔僖,高祖曾祖時事也?!端鶄髀勚溃娭纹痨端y之中,用心尚粗糙,故內(nèi)其國而外諸夏;……於所聞之世,見治升平,內(nèi)諸夏而外夷狄;……至所見之世,著治太平,夷狄進至於爵,天下遠近大小若一?!匀勒?,禮為父母三年,為祖父母期,為曾祖父母齊衰三月,立愛自親始,故《春秋》據(jù)哀錄隱,上治祖禰。(《春秋公羊經(jīng)傳解詁·隱公元年》)
照何休的解釋,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的歷史,經(jīng)過了所傳聞的衰亂世、所聞的升平世,和所見的太平世這樣三個階段。而所以會是三個階段者,蓋由于“禮”是尚三的等等。這是何休的歷史進化論,公羊傳本身并沒有這么多意思。自東漢以后,
封建社會結(jié)構(gòu)趨于穩(wěn)定,主張“尊古”的
古文經(jīng)學(xué)更適于作為政治指導(dǎo)思想,取代了主張“改制”、“變易”的今文學(xué)說的尊崇地位。今文公羊?qū)W說從此消沉一千余年,迄清中葉方被重新提起。
流傳情況
《公羊傳》寫定于漢初,系用漢代通行的隸字書寫,它是今文經(jīng)學(xué)中富有理論色彩的代表性典籍。公羊
學(xué)者認為,《春秋經(jīng)》是孔子借春秋242年史事以表示自己的政治觀點,處處包含“微言大義”。這同
古文學(xué)派認為《春秋經(jīng)》是一部歷史著作不同。
《公羊傳》其戰(zhàn)國初至漢初的傳承系統(tǒng)是:子夏→公羊高→公羊平→公羊地→公羊敢→公羊壽→胡母子都(生);
公羊?qū)W派對《春秋》的研究開始僅口說流傳,至漢景帝時,胡母生和他的老師公羊壽用漢代的
隸書“著于竹帛”,才使《公羊傳》成書。
漢初傳《公羊》有三家,
司馬遷在《儒林列傳》中說:“言《春秋》于齊、魯自胡毋生,于趙自董仲舒,……
公孫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故漢興至于五世之間,唯董仲舒名為明于《春秋》,其傳《公羊氏》也。胡毋生,齊人也,孝景時為
博士,以老歸教授,
齊之言《春秋》者,多受胡毋生,公孫弘亦頗受焉?!痹谶@三家中,盡管董仲舒是佼佼者,即他對《公羊》的闡發(fā)比胡毋生與公孫弘深刻,但始終只是《公羊?qū)W》中的一派,并非是《公羊》學(xué)的唯一
宗師。特別是,東漢《公羊》學(xué)的最大代表何休,在其名著《公羊解詁》中,明確胡毋生是《公羊》宗師,而一個字都未提及董仲舒。
西漢初期,時代需要封建大一統(tǒng)的
政治思想?!豆虼呵铩肪褪?font color="#136ec2">齊學(xué)學(xué)者對孔子《春秋》改造的結(jié)果,因而受到了
漢武帝的重視。
漢景帝時,胡母生和董仲舒被招為博士。二人同業(yè)《公羊春秋》(也有學(xué)者認為,他是胡母生的弟子),董仲舒曾著書稱其德。正是董仲舒、胡母生為代表的齊學(xué)學(xué)者將
儒學(xué)理論改造成了符合大一統(tǒng)需要的新儒學(xué),才取得漢武帝欣賞,獲得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
學(xué)術(shù)統(tǒng)治地位。
胡母生弟子眾多,有名的除公孫弘外,還有蘭陵褚大、東平嬴公、廣川段仲、溫之
呂步舒。后來,又有齊人任公、貢禹、
管路、左咸、魯眭孟、
顏安樂、嚴彭祖等均以治《春秋公羊傳》得顯。
《公羊春秋》在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東漢的何休、唐代的徐彥、
清代中后期常州學(xué)派的莊存與、孔廣森、
劉逢祿、
龔自珍、
魏源,直到近代維新派的康有為、
梁啟超等,都是公羊?qū)W派中有影響的人物。
1995年,
蔣慶出版《公羊?qū)W引論》一書,為當代公羊?qū)W重興之濫觴。
作者之謎
傳說《公羊傳》是戰(zhàn)國時代公羊高編撰的,
先是師徒口耳相傳,直到西漢景帝時才寫定成書。和《左傳》、《
谷梁傳》一樣,《公羊傳》開始是與《春秋》分開流傳的,大概在西漢后期哀帝時,著名學(xué)者
劉歆“引傳文以解經(jīng)”,才把孔子編定的魯國
史書《春秋》尊為“經(jīng)”,把《
左氏春秋》、《公羊春秋》、《谷梁春秋》稱為解釋
經(jīng)書的“傳”,后人以傳附經(jīng),合為一編,從此便把這三本書合稱為“
春秋三傳”。
《漢書·藝文志》的“春秋”類有:“《公羊傳》十一卷”。班固注:“公羊子,齊人?!碧拼亷煿抛ⅲ骸懊摺薄!肮颉钡暮x是什么呢?有人認為是復(fù)姓,有人懷疑“公羊”、“谷梁”都是,“
卜商”(即子夏)的轉(zhuǎn)音,近人
蔡元培、顧頡剛等認為“公”和“谷”雙聲,“羊”和“梁”疊韻,因而“公羊”即是“谷梁”,這兩部書的作者可能是同一個人,這種分析不一定可信。
清代洪頤煊《經(jīng)義叢鈔》認為,“明”字的古音讀“芒”,“芒”和“羊”同韻,所以“《春秋》家公羊高,亦即《孟子》所謂公明高也”。此說也缺乏說服力。關(guān)于公羊子,
正史上沒有發(fā)現(xiàn)其他記載。
《公羊傳》未成書之前,口耳相傳,它的傳承過程,據(jù)東漢何休《春秋公羊傳·序》
唐徐彥疏引戴宏序說:“子夏傳與公羊高,高傳與其子平,平傳與其子地,地傳與其子敢,敢傳與其子壽。至漢景帝時,壽乃共弟子齊人胡毋子都著于竹帛?!边@段話有三點值得注意:第一,說《公羊傳》傳自孔子的弟子子夏。第二,《公羊傳》的成書從子夏(生于
魯定公二年,即公元前507年)到漢景帝初(公元前156年),經(jīng)過了340年左右。第三,漢景帝時,《公羊傳》才寫定成書。
關(guān)于第一點,楊伯峻《經(jīng)書淺談》指出:“《公羊傳》中‘大一統(tǒng)’這個觀念,要在
秦漢以后才能有,這就足以證明《公羊傳》不出于子夏?!彼终f:“總之,無論公羊高或
谷梁赤,都未必是子夏的學(xué)生,托名子夏,不過借以自重罷了?!标P(guān)于第二點,戴宏所說的傳承線索明顯有誤,340年間公羊氏僅傳五代,每代要相距65年以上,這是不可能的。關(guān)于第三點,說《公羊傳》作于漢景帝時,大致可信。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春秋公羊傳注疏》認為:“今觀傳中有‘子沈子曰’、‘子司馬子曰’、‘子女子曰’、‘子北宮子曰’,又有‘高子曰’、‘魯子曰’,蓋皆傳授之經(jīng)師,不盡出于公羊子。定公元年傳‘正棺于兩楹之間’二句,《谷梁傳》引之,直稱‘沈子’,不稱‘公羊’,是并其不著姓氏者,亦不盡出公羊子。且并有‘子公羊子曰’,尤不出于(公羊)高之明證。”《公羊傳》既然是公羊子自己寫的,就不應(yīng)引自己的說法。由此可以證明,《公羊傳》的作者不是公羊高,自然更不是子夏所傳的??磥恚豆騻鳌房赡苁羌w創(chuàng)作,最后由公羊壽和他的弟子胡毋子都寫成書。
史學(xué)價值
《公羊傳》的歷史思想比《谷梁傳》更為豐富,
其影響也更深遠。在漢代,公羊?qū)W大顯于世。
魏晉以后雖經(jīng)一千多年的消沉,至
鴉片戰(zhàn)爭前后卻重新復(fù)興,而且風(fēng)靡一時,成為近代
維新運動的思想武器,并且是十九世紀、二十世紀之交
中國思想界接受西方進化論的思想基礎(chǔ)?!肮?qū)W”的產(chǎn)生和兩次盛行,是思想史、
史學(xué)史上發(fā)人深思的
歷史現(xiàn)象,其秘密,在于《公羊傳》中蘊含著一套獨有的政治———歷史哲學(xué)。
《公羊傳》寫定于漢初,系用漢代通行的隸字書寫,它是今文經(jīng)學(xué)中富有理論色彩的代表性典籍。公羊?qū)W者認為,《春秋經(jīng)》是孔子借春秋242年史事以表示自己的政治觀點,處處包含“微言大義”。這同古文學(xué)派認為《春秋經(jīng)》是一部歷史著作不同。從這一根本點出發(fā),《公羊傳》包含著一些可供人們發(fā)揮的歷史思想:
第一,《公羊傳》認為孔子在《春秋經(jīng)》中貫穿了“大一統(tǒng)”、“撥亂反正”等政治“大義”。大力彰揚孔子擁戴
周天子“天下共主”的立場,作為儒家思想最重要的原則,為
戰(zhàn)國晚期正在進行的“統(tǒng)一”作輿論的準備。甚至直接成為孔子專為漢代
天子而制定的治國綱領(lǐng)!
第二,《公羊傳》又包含有歷史變易觀點,人們可以據(jù)之推演,劃分歷史的發(fā)展階段。此即著名的公羊三世說。更重要的是,其對于三世異辭說的解釋包含一個很寶貴的觀點:不把春秋242年視為鐵板一塊、凝固不變,而看作可按一定標準劃分為不同的發(fā)展階段。
第三,《公羊傳》專講“微言大義”。上述兩項都是極重要的“微言大義”,其他明顯的還有:隱公三年講譏世卿;莊公四年講“九世復(fù)仇”;閔公元年講“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等。諸如此類都可以大加引申比附。
總括來說,《公羊傳》的歷史哲學(xué)具有
政治性、變易性和可比附性三大特點,在
儒家經(jīng)典中并不多見。
評論
鄭玄在《六藝論》中有所批評:「左氏善於禮,公羊善於讖,谷梁善於經(jīng)?!?div id="fbwnfa5u" class="spctrl">
的特色說:「《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豆攘骸非宥?,其失也短?!豆颉忿q而裁,其失也俗?!埂豆騻鳌返某删驮陟栋l(fā)揮《春秋》的褒貶,從而找出「微言大義」和「非常異義可怪之論」(皆東漢何休語)。
也,欲視之則就而視之?!壁w盾就而視之,則赫然死人也。趙盾曰:“是何也?”曰:“膳宰也,熊蹯不熟,公怒以斗摮而殺之,支解將使我棄之?!壁w盾曰:“嘻!”趨而入。靈公望見趙盾訴而再拜。趙盾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趨而出,靈公心怍焉,欲殺之。于是使勇士某者往殺之,勇士入其大門,則無人門焉者;入其閨,則無人閨焉者;上其堂,則無人焉。俯而窺其戶,方食魚飧。勇士曰:“嘻!子誠仁人也!吾入子之大門,則無人焉;入子之閨,則無人焉;上子之堂,則無人焉;是子之易也。子為
重卿而食魚飧,是子之儉也。君將使我殺子,吾不忍殺子也。雖然,吾亦不可復(fù)見吾君矣?!彼熵仡i而死。靈公聞之怒,滋欲殺之甚,眾莫可使往者。于是伏甲于宮中,召趙盾而食之。趙盾之車右祁彌明者,國之力士也,仡然從乎趙盾而入,放乎堂下而立。趙盾已食,靈公謂盾曰:“吾聞子之劍,蓋利劍也,子以示我,吾將觀焉。”趙盾起將進劍,祁彌明自下呼之曰:“盾食飽則出,何故拔劍于君所?”趙盾知之,躇階而走。靈公有周狗,謂之獒,呼獒而屬之,獒亦躇階而從之。祁彌明逆而踆之,絕其頷。趙盾顧曰:“君之獒不若臣之獒也!”然而宮中申鼓而起,有起于甲中者抱趙盾而乘之。趙盾顧曰:“吾何以得此于子?”曰:“子某時所食活我于暴桑下者也?!壁w盾曰:“子名為誰?”曰:“吾君孰為介?子之乘矣,何問吾名?”趙盾驅(qū)而出,眾無留之者。趙穿緣民眾不說,起弒靈公,然后迎趙盾而入,與之立于朝,而立成公黑臀。
:晉靈公不行正道,讓大夫們都到內(nèi)朝上朝,自己卻站在臺子上用彈弓射上朝的大夫,他的大夫們奔走躲避彈丸,晉靈公以此取樂而已。有一次趙盾上完朝出來,與大夫們站在外朝,有人抬了一個筐從宮中小門出來,趙盾問:“那是什么,筐為什么從小門出來?”叫那人,那人卻不過來,說:“您是大夫,想看就過來看看吧?!壁w盾湊近一看,赫然是一個死人。趙盾問:“這是什么人?”那人回答:“是膳宰,他沒把熊掌做熟,國君生氣拿斗打他的頭把他打死了,肢解了尸體讓我丟出去?!壁w盾“啊”了一聲,就快步進宮。靈公看見趙盾進來,驚恐地向他拜了兩拜。趙盾遲疑不前,向北面兩拜磕頭至地,然后就快步出來了。靈公心中有愧,就想殺了趙盾。于是派勇士某人去殺趙盾。勇士進入趙盾家的大門,沒看到有人守護;進入院內(nèi)小門,也沒看到人守護;走上廳堂,也沒看到人。勇士低頭從門縫偷看,看見趙盾正在吃只有魚的晚飯。勇士說:“啊,他真是一個仁義的人。我進大門沒看到人,進入內(nèi)室沒看到人,走上廳堂也沒看到人,可見他的節(jié)省啊。他是晉國的重臣,卻吃只有魚的晚飯,可見他的簡樸啊。國君讓我殺他,我不忍心殺他。雖然這樣,我也不能再見我的國君了。”于是就自刎而死。晉靈公聽說后非常生氣,就更想殺趙盾了,但眾多手下卻沒有能派去執(zhí)行這項任務(wù)的。于是晉靈公就在宮中埋伏好甲兵,叫趙盾來吃飯。趙盾的車右武士叫祁彌明,是晉國的大力士,壯勇地跟著趙盾入宮,來到堂下站好。趙盾吃好了,晉靈公對趙盾說:“聽說你的劍是一把利劍,你拿出來給我,我觀賞一下?!壁w盾站起來想把劍呈現(xiàn)給晉靈公,祁彌明在堂下大喊:“趙盾吃飽了就出來,為什么在國君的住所里拔劍呢?”趙盾一聽頓時明白了,急忙沿階跑下來。晉靈公有一條訓(xùn)練有素的狗,叫作獒。晉靈公喊來獒叫它去追趙盾。獒也迅速地沿階追下來。祁彌明迎上去飛起一腳,踢斷了獒的下巴。趙盾回頭說:“國君您的獒不如臣的獒??!”然而這時宮中埋伏的甲兵擊鼓沖了上來,其中有一個人抱起趙盾放到了車上。趙盾回頭問:“我為什么會讓您這么對待我?”甲兵說:“您有一次在大桑樹下給我吃的,讓我得以活命?!壁w盾問:“您的名字是什么?”甲兵說:“我們的國君為誰埋伏下的甲兵?您趕快乘車走吧,何必問我的名字?!壁w盾驅(qū)車沖了出去,甲兵們都沒有進行阻攔。趙穿以民眾不滿為由,起兵弒殺了晉靈公,然后迎接趙盾進入國都,與趙盾一起執(zhí)掌朝政,立成公黑臀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