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前文按芮小丹和王明陽對話情節(jié)的推進,用辯證的思維講了人性、基督的教義和邏輯三個方面,對話還在繼續(xù),咱們也繼續(xù)。
芮小丹:“我是微不足道的,但你既然講到了《圣經(jīng)》,那我們就從《圣經(jīng)》談起。至少你的態(tài)度告訴我,你還沒有讀懂《圣經(jīng)》,所以你沒有權(quán)力評價《圣經(jīng)》。”
王明陽:“《圣經(jīng)》的理由是:因信著得救了,上天堂;因不信有罪了,下地獄。用這種哄孩子、嚇孩子的方法讓人去信,雖有利于基督教的實踐,卻也恰恰迎合了人的怕死的一面、貪婪的一面。這樣的因果關(guān)系已經(jīng)不給人以自覺、自醒的機會,人連追求高尚的機會都沒有,又何以高尚呢?”
王明陽的這種質(zhì)疑是真實的、客觀的、理性的,是對一種文化的尊重和探討。
哄孩子的方式讓人去信確實不可信,可現(xiàn)實卻是很多人在信,為什么?
人沒有主,說來說去還是別人的主,別人說什么他就信什么,這是迷信。
人貪生怕死、貪婪的一面是人性本來,也就是這個“人性本來”是大部分人是進不了窄門的原因。
神直接給了你最高價值觀,給了你最高的主,哪來自己的主?
直接把自己的慧根給斬了,還何談以智慧。
芮小丹:“確實如你所說,如果神計劃管理著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那么饑餓、災(zāi)難、罪惡也該是神計劃之中的事,所以人就有理由懷疑神是要拯救人還是要折騰人。如果神也是左手施舍的時候不讓右手知道,那么全能的主就不需要這個永遠的計劃了,只需要以他的全能改變?nèi)诵缘淖镄?,注入人性的善性,人類就得以拯救了。但神沒有這樣做,神不想做無名救主,神需要報恩。”
王明陽:“神是什么?神是根據(jù)人的需要造出來的。”
這一段的語言是邏輯反向推理,神在世人眼里是全知全能的,那就是無所不能,既然是這樣,還操心那么多屁事干嘛,直接隨手一揮啥都改變了,啥都有了,但是神沒有這么做,為什么?
神如果也有喜歡和不喜歡,好與不好,那還是神嗎?
有喜好的是人,不是神,你內(nèi)在精神需要什么,需要的那個就是你的神,就是你的主。
因為絕大多數(shù)人超越不了人性。
芮小丹:“這就是《圣經(jīng)》神學(xué)理論上存在的問題?!妒ソ?jīng)》的教義如果不能經(jīng)受邏輯學(xué)的檢驗,可能在實踐上就會存在障礙。如果經(jīng)受了邏輯學(xué)的檢驗,那表明神的思維即是人的思維,就會否定神性。
換一種說法,神性如果附加上人性的期望值,神性就打了折扣。然而神性如果失去了人性的期望值,那么人還需要神嗎?”
王明陽:“既然你我的觀點一致,而我又沒有資格評價《圣經(jīng)》,那么,你的資格又是從哪兒掉下來的呢?”
這一段用邏輯思維分析了神的理論到實際應(yīng)用,在這個觀點上芮小丹和王明陽是一致的。
芮小丹:“《圣經(jīng)》神學(xué)是關(guān)于人類精神的學(xué)說,是關(guān)于人的靈魂凈化、升華,人的行為高尚、正典的學(xué)說。一味地攻擊或捍衛(wèi)神的真實性與否,都是愚昧的表現(xiàn)。前者沒有理解基督教的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后者沒有理解基督教的真正境界。”
王明陽:“人類歷史必須要穿越宗教隧道,可以理解。但在當(dāng)代歷史條件下,《圣經(jīng)》神學(xué)的社會價值在哪里?”
芮小丹:“基督教的應(yīng)許不以現(xiàn)實利益為交換,不參與社會利益的分配,這使得她能適應(yīng)不同的生存空間,而她對信徒的道德要求無疑具有社會價值。”
正是因為基督教在現(xiàn)實傳播的時候沒有利益關(guān)系,沒有社會利益分配,這在人性根本上就解除了心理防線,沒人會拒絕一個不要錢、免費獲取的精神供應(yīng)。
社會價值就是神的'約’,神沒有告訴你究竟是什么,因為“究竟”是要超出本能,是常人不能做到的事情,但神的約可以,你只需要相信是有天堂和地獄就行,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概念,人們才有敬畏、束縛、限制,讓人們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舉止,這對社會秩序是至關(guān)重要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