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認為,"酒乃百藥之長",藥酒將中藥與酒"溶"于一體,"藥借酒力、酒助藥勢",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藥效,滋補身體。在坊間,不少人都以為,藥酒進補只能用于冬令寒冷之時,以溫腸胃、御風寒。但事實卻并非如此,春季其實也是飲用藥酒的佳季。隨著春季陽氣不斷升發(fā),自然界萬物源源生化,人體的代謝功能狀態(tài)也正處于旺盛時期,此時,若能適當喝點藥酒,不僅可促進氣血運行,還能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防病功效。
藥酒是不是泡得越久越好?
不管是自制藥酒還是買來的藥酒,許多人都喜歡放置很長時間后才開封飲用,認為藥酒存放越久,藥物在酒中更容易發(fā)散,藥效也肯定越好。有人說:"酒是陳年的香,藥酒也算酒,估計也是如此。"不過,這種說法,我們卻不認同。藥酒并非泡得越久越好,在一般情況下,藥材浸泡的時間不宜過長。因為泡制的時間太長,酒精揮發(fā)后抑菌作用會降低,泡太久的藥材也可能霉變。但是也有些藥酒需浸泡較長時間,如龜蛇酒、三蛇酒、虎骨酒等均需浸漬3個月至半年,才可飲服。
此外,炮制藥酒所取之酒(專業(yè)術語叫酒基)也不能根據(jù)口味隨心所欲,一般都要以釀制精良的白酒做酒基,其中,又以高粱釀制的白酒和糯米釀制的酒為最佳?,F(xiàn)在藥店售的浸泡藥酒,也多用白酒為材料。
藥酒有哪些類型?
藥酒的關鍵在于其藥物的特性,嚴格來說,它仍是藥,仍然要按照中醫(yī)辨證論治的原則選擇服用。目前,市面上售的比較多的藥酒通常分為4大類,人們可根據(jù)自己的體質(zhì)虛實、癥候特點,在中醫(yī)師、中藥師的指導下合理選用,按規(guī)定的用法、用量飲服。
1.滋補類藥酒:用于氣血雙虧、脾氣虛弱、肝腎陰虛、神經(jīng)衰弱者,主要由黃芪、人參、鹿茸等制成。著名的藥方有五味子酒、八珍酒、十全大補酒、人參酒、枸杞酒等。選用滋補藥酒時要考慮體質(zhì),形體消瘦的人,多偏于陰虛血虧,容易生火、傷津,宜選用滋陰補血的藥酒。形體肥胖的人,多偏于陽衰氣虛,容易生痰、怕冷,宜選用補心安神的藥酒。
2.抗風濕類藥酒:用于風濕病患者,著名的藥方有風濕藥酒、追風藥酒、風濕性骨病酒、五加皮酒等。癥狀較輕者可選用藥性溫和的木瓜酒、養(yǎng)血愈風酒等;如果已經(jīng)風濕多年,可選用藥性較猛的蟒蛇酒、三蛇酒、五蛇酒等。
3.壯陽類藥酒:用于腎陽虛、勃起功能障礙者,主要由枸杞、三鞭等制成。著名的方劑有多鞭壯陽酒、淫羊藿酒、青松齡酒、羊羔補酒、龜齡集酒、參茸酒、海狗腎酒等。
4.活血化淤類藥酒:用于風寒、中風后遺癥者,藥方有國公酒等;用于骨肌損傷者,方劑有跌打損傷酒等;有月經(jīng)病的患者,可以用調(diào)經(jīng)酒、當歸酒等。
藥酒的制作方法有哪些?
綜合歷代醫(yī)家制作藥酒的方法,按生產(chǎn)方法的不同,主要有冷浸法,熱浸法,釀造法等方法。
浸漬法是家庭藥酒制作時最常用的方法,具體又有冷浸法和熱浸法的不同。對那些有效成分容易浸出的單味藥,或味數(shù)不多的藥物,或有較強揮發(fā)性成分的藥物,多采用冷浸法。如果藥酒的處方配伍眾多,酒量有限,用冷浸法有效成分不易浸出,就應當選用熱浸法。對酒精度數(shù)較低的酒,如黃酒、果酒,不容易將藥物中某些有效成分溶解出來,也常常利用加溫的方法使藥物的有效成份能盡可能多的析出。
1、冷浸法:將藥物適當切制加工,若泡用的酒量不多,可將切片或粉碎的藥物用干凈紗布、絹布袋包裝,扎緊袋口,放入酒器中;大劑量制作則不用袋盛,直接將藥物置于容器內(nèi),然后加入適量的白酒或黃酒,密封浸泡。浸泡時間根據(jù)處方需要和酒量多少而定,一般經(jīng)1個月左右,最短不少于7天。密封后的酒器應放置在陰冷避光處,適當攪動或晃動,使酒與藥物能充分接觸。開始每天攪動或搖晃1次,7天后可改為每1周攪動或搖晃1次。待藥物有效成分浸出后,取上清酒液,藥渣壓榨后棄去,酒液靜置過濾澄清,貯存在酒瓶中,慢慢飲用。有些藥酒需浸泡較長時間,如龜蛇酒、三蛇酒、虎骨酒等均需浸漬3個月至半年,才可飲服。另有一種冷浸方法,不需壓榨去渣,而在浸泡到一定時間,即開始取上清酒液服用,服去一半藥酒液時,再加入適量原料酒,如此往復,直至藥味清淡為止。余下藥渣,可研為細末,用第二料藥酒送服。如參茸酒就可用此法泡制。
2、熱浸法:將藥物軋粗末,或切薄片,放進酒器內(nèi),加入適量的酒,密封瓶口,然后隔水蒸煮至沸,取出候冷,放置于蔭涼處,繼續(xù)浸泡至規(guī)定時間,濾取上清酒液,藥渣則壓榨后取液過濾,兩液合并,經(jīng)澄清后,裝瓶慢慢飲用。另有一種方法也屬于熱浸法,即將藥物放陶器(如砂鍋)中,加入適量酒,用厚紙將酒器口封固,浸泡數(shù)小時后,上文火慢煮至沸,取下候涼,靜置2~3日,濾取上清酒液,藥渣壓榨取汁,過濾澄清,兩液合并,裝瓶備用。
3、釀造法:本法是用米、曲和藥物,通過直接發(fā)酵的方法釀取成酒。古代常用此法,而近代民間還有應用。其方法為:根據(jù)處方取用適量的米(糯米或黃粘米)、酒曲和藥材。先將藥材撿洗干凈,打成粗粉狀;米淘洗干凈、曲粉碎。以水浸米,令膨脹,然后蒸煮成干粥狀,待冷卻至攝氏30度左右,加入藥粉和酒曲,攪拌均勻,置陶器內(nèi)發(fā)酵。發(fā)酵時應保持適當?shù)臏囟?,如溫度升得太高,可適當攪拌以降溫。經(jīng)過7~14天,發(fā)酵完成,經(jīng)壓榨、澄清,濾取酒液。將濾取的酒液裝瓶,再隔水加熱至75~80攝氏度,以殺滅酵母菌及其它雜菌,保證藥酒質(zhì)量并便于貯存。另一種方法是先煎煮中藥,取藥汁與米攪拌同蒸煮,然后加入酒曲發(fā)酵成酒。用釀造法制作出的藥酒,酒精度較低,適于不會飲酒者。
鄒江鵬,1981年生,貴州國臺酒業(yè)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法國南特大學理學博士,中國四川大學工學博士,中酒協(xié)標委會委員,《醬香型白酒技術標準體系》主要制定者之一,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品酒師,貴州省評酒委員,貴州大學釀酒與食品工程學院兼職教授,青年白酒專家學者,微信號:zoujump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