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休克的患者,對其的最佳藥物支持及平均動脈壓(MAP)水平尚無答案。近日,《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JACC)發(fā)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AMI 后休克的心臟驟?;颊咧?,使用強心藥和血管加壓藥使MAP維持在80/85~100 mmHg,可以減輕心肌損傷。
該項分析采用Neuroprotect和COMACARE研究數(shù)據(jù),納入AMI 伴休克的心臟驟停后患者,進行患者水平的匯總分析。在患者入院后的頭36小時,將其隨機分入MAP 65 mmHg目標組或80/85~100 mmHg目標組。主要終點是72小時高敏肌鈣蛋白T曲線下面積。在235例初始分組的患者中,將120例AMI 后休克的患者納入分析。58例患者隨機分入MAP較高目標組,62例分入MAP較低目標組(圖1)?;颊叻纸M前的特征相似。大多數(shù)患者入院時表現(xiàn)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所有患者立即行冠脈造影,并嘗試對'罪犯'動脈行經(jīng)皮冠脈介入治療(PCI)。在梗死面積的其他決定因素方面,兩組同樣基本相當。分入MAP較高目標組的患者接受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酚丁胺的劑量較大,達到的MAP明顯較高(86±9 mmHg vs. 72±10 mmHg,P<0.001)(圖2),舒張壓也較高,但兩組的心率無差異。盡管兩組患者入院時的血流動力學和血管造影結(jié)果匹配均衡,血運重建治療也同樣有效,但在MAP較高目標組中,其72小時高敏肌鈣蛋白T曲線下面積的中位值為1.14 μg.72h/l(四分位間距0.35~2.31 μg.72h/l),明顯低于MAP較低目標組(1.56 μg.72h/l,四分位間距0.61~4.72 μg.72 h/l)(P=0.04)(圖2)。圖2. 比較AMI 后休克患者的兩種血壓目標值。
亞組分析表明,總體治療效果主要由冠狀動脈前降支或左主干閉塞的STEMI 患者驅(qū)動。此外研究發(fā)現(xiàn),額外的藥物支持治療不增加新發(fā)心臟驟停(P=0.88)或房顫風險(P=0.94)。隨訪180天時,兩組神經(jīng)功能良好的患者比例及生存率無明顯差異,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氧后腦病伴腦死亡或因神經(jīng)系統(tǒng)嚴重受損而放棄ICU支持。綜上所述,對于AMI 后休克的心臟驟停患者,與傳統(tǒng)較低的血流動力學目標(MAP>65 mmHg)相比,額外使用強心藥和血管加壓藥,在入院的頭36小時內(nèi)使MAP達到80/85~100 mmHg的目標值,可以明顯減輕心肌損傷。這一結(jié)果在合并分析的兩項研究中是一致的,主要來自前降支或左主干閉塞的STEMI 患者。參考文獻
1. Koen Ameloot, Pekka Jakkula, Johanna H?stbacka, et al. Optimum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Shock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ardiac Arrest. J Am Coll Cardiol. 2020.
2. Venu Menon. Targeting Mean Arterial Pressure to Limit Myocardial Injury. Novel Finding or Wild Goose Chase? J Am Coll Cardiol. 2020.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