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提到包括早復極波和早復極綜合征兩部分。早復極是臨床常見的心電圖表現(xiàn),當具有早復極心電圖表現(xiàn)的患者出現(xiàn)惡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時稱為早復極綜合征。
標準12導聯(lián)心電圖中,在連續(xù)2個或2個以上的下壁導聯(lián)和/或側壁導聯(lián)上,存在J波或J點抬高≥0.1mV時為早復極波(目前觀點認為,早復極波心電圖改變僅限于圖中A部分。該定義中未涉及ST段的抬高),即可診斷。
兩種情況可診斷為早復極綜合征:
(1)有明確的早復極波,又有不能解釋的室顫或多形性室速的發(fā)生,則可確診。
(2)已發(fā)生心臟性猝死,尸檢結果陰性,也無既往藥物服用史,而生前12導聯(lián)心電圖存在明顯的早復極波時,也可診斷。
前文介紹早復極波時提到過,2013年國際三大心律失常學會制定的專家共識首次將早復極綜合征歸入原發(fā)性遺傳性心律失常的范疇,但是早復極波出現(xiàn)都是原發(fā)性的嘛?還有什么原因可能導致早復極波的出現(xiàn)呢?一起學習!
Case1
下雨天早晨,一名38歲的男性患者被行人發(fā)現(xiàn)躺在路邊,后送往急診,患者最初被懷疑阿片類藥物過量,救護車上予靜脈注射納洛酮,另予葡萄糖靜脈注射。
急診測體溫為26.6℃,行12導聯(lián)心電圖如圖1所示。
圖1體溫為26.6℃時的剛入院ECG
圖1是體溫為26.6℃時的初始ECG,表現(xiàn)為房顫,心率82次/分,QRS時長173ms,QTc間期延長至606ms,廣泛導聯(lián)可見明顯J波。
18小時后復查心電圖如圖2,此時體溫復溫至36.0℃。
圖2是18小時后在體溫復溫至36.0℃后的心電圖
心電圖示竇性心律,心率為86次/min,QRS波和QTc間期正常,J波消失。
體溫與包括心臟電生理在內(nèi)的多種生理過程相關。在溫度低于30.0°C時,大多數(shù)患者的心電圖可顯示J波:QRS波群終末交界處和ST段起始部的突然偏轉,此外,單純復溫可使體溫相關性心律失常緩解和竇性心律的轉復。
Case2
一位28歲的男性患者,因胸痛不緩解遂就診于急診,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查體生命體征平穩(wěn),心肺聽診未聞及雜音及干濕性啰音,相關化驗檢查未見明顯異常。
入院行心電圖(ECG)如下圖:
A急診時心電圖顯示I導聯(lián)和aVL導聯(lián)的J波,
B4小時后J波消失,下壁、前側壁導聯(lián)ST-T改變。
急診時心電圖可見I、aVL導聯(lián)出現(xiàn)“J波”,余導聯(lián)未見明顯J波。
后予對癥治療后,患者疼痛緩解,然而,由于懷疑是缺血,他一直處于觀察狀態(tài)。4小時后心電圖顯示J波消失,下壁、前側壁導聯(lián)ST-T改變(中間圖),血清肌鈣蛋白T為3.5ng/dL(正常<0.05ng/dL),診斷為真性后壁梗死,心臟超聲心動圖顯示后下壁運動減弱,射血分數(shù)為40%。
隨后,行冠狀動脈造影,發(fā)現(xiàn)左回旋支(LCX)在第一支鈍邊緣支起源后完全閉塞,開通血管后,置入支架,復查心電圖,J波消失。
回旋支狹窄導致供血區(qū)缺血常不伴典型的ST段抬高而被遺漏,而心肌后壁是常規(guī)12導聯(lián)心電圖的“靜默區(qū)”之一。該病例中,第一次心電圖中出現(xiàn)的J波代表了“損傷電流”,預示著LCX區(qū)域的嚴重缺血。
正常心動周期的心電記錄由去極化和復極兩部分組成。心室除極(激活)用QRS波群表示,復極用成分表示,包括J波、ST段、T波和U波。
郭繼鴻研究指出,J波出現(xiàn)的分子學機制是心室心內(nèi)膜和心外膜在復極過程中電異質性的結果,心外膜肌細胞除極時的Ito電流(瞬時外向鉀電流)明顯增強,心內(nèi)膜的動作電位的Ito電流較小。這種差異導致了心室復極早期的跨室壁電壓梯度,在心電圖上則表現(xiàn)為J點明顯抬高,即體表心電圖上的QRS-ST交界處“J波”的形成。
另外J波可在多種情況下觀察到,包括體溫過低、高鈣血癥、Brugada綜合征、心肌缺血等,均與J波形成相關。
參考文獻:
[1]Patel Vishal I,A Rainy Day.[J] .Circulation, 2021, 143: 91-93.
[2] Shinde Rituparna,RituparnaShinde,Shinde Suresh et al. Occurrence of 'J waves' in12-lead ECG as a marker of acute ischemia and their cellularbasis.[J] .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 2007, 30: 817-9.
[3]翟鎖玲,劉少穩(wěn),洪江.心電圖J波在預測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作用[J].臨床心電學雜志,2019,28(2):106-108.
END
聲明:本文為原創(chuàng)內(nèi)容,作者小白,僅用于學習交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