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有些人到了快退休的年紀,明明已經(jīng)兒孫繞膝、衣食無憂,但內心的焦慮并不比年輕人少。即將告別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重新閑下來,反倒覺得渾身不自在。有些學者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離退休綜合征”。您或身邊的親朋好友是否也有類似的感觸呢?您知道這種焦慮究竟因何而起,又應該如何緩解嗎?其實,《黃帝內經(jīng)》中早就蘊含了答案。
幾天前,書香中醫(yī)APP用戶交流群里,群友們在激烈地討論一個話題,大致是說現(xiàn)在是年輕人壓力大,還是中老年人壓力大。
其實,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各自的壓力,無法以量化的方式進行比較。不過,群友們的聊天確實提示出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那就是老年人的壓力和焦慮感常常被我們低估了。
社會上,主流聲音所定義的“壓力”多集中在青年和中年人群。青年群體剛剛走出象牙塔,步入社會,需要完成從學生身份到職場人身份的驟變,一時間難以適應。他們焦慮的是競爭激烈的求職機會、高不可攀的房價,以及每逢佳節(jié)被催婚的無奈。
而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群,也是容易焦慮的群體。一方面,他們想在事業(yè)上節(jié)節(jié)高升,但職場道路卻荊棘密布、險象環(huán)生,35歲更是社會普遍認同的職場關卡;另一方面,他們希望能夠照顧好家庭,希望給予子女更好的教育條件,希望有空多陪陪父母,但工作與生活卻兩難權衡。
與之不同的是,老年人群的壓力往往比我們想象的多。經(jīng)常聽到身邊一些上班族抱怨工作太忙了,恨不得明天就退休。但真正到了臨近退休的時候,人的心境完全就不一樣了。
曾經(jīng)是個雖忙碌卻也將生活過得井井有條的職場人士,退休后突然閑下來、沒什么事做,難免會覺得心里空落落的。這個時候,自我價值感和自我效能感不斷跌落,焦慮感自然就乘虛而入了。
不僅僅是身份上的變化,身體上的一系列變化也加劇了老年人心中的恐懼感。《黃帝內經(jīng)》當中提到“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也就是說人到50歲左右的時候,肝氣開始衰弱,肝臟自身就變得薄弱,膽汁開始減少了,眼睛開始發(fā)花,看不清東西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是因為中醫(yī)認為肝屬木,通應于春。春是一年的初始,因此肝容易先衰。肝之余氣形成了膽汁,而膽汁具有助消化的作用。因此,一些中老年朋友會覺得食欲減退,更愛吃清淡一些的食物,而不太愿意過多地食用大魚大肉等油膩食物。
肝臟功能減弱以后,《黃帝內經(jīng)》認為接下來衰老的臟腑就是心臟了?!鹅`樞·天年》說:“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strong>我們知道,心是屬火的,火是一種動力的象征,當火不足了,動力就會減弱。退休后的人,往往不愿意各處奔跑,更愿意干一些安靜的事情,比如釣魚、練書法等,就是這個道理。
而“心氣虛則悲”,故退休后,人的情緒也會比較低落,容易因為各種事情憂慮、傷神。有的人擔心自己在退休后,會逐漸被社會所拋棄,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有的人害怕遇到健康問題,不管做什么事都變得小心翼翼;更有人因為恐懼感和無力感纏身,失去了獨立生活的信心,甚至不敢一個人待在屋內,不敢一個人關燈睡覺等。
古人的智慧告訴我們,所謂“離退休綜合征”其實都是正?,F(xiàn)象,中老年人群既不必過度恐慌,也不能完全忽視、聽之任之。最好的做法是順應自然,保持內心的恬然和安適,學會“靜養(yǎng)”?!饵S帝內經(jīng)》有云:“靜則神藏,躁則消亡。”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能夠做到恬淡地生活,人的精神情緒就會正常,神就有處可藏,這樣一來人體正氣充足,就不易被外邪侵犯。具體而言,放風箏、打太極拳、散步等都是不錯的養(yǎng)生方式。
由此看來,很多人覺得晦澀難懂的古籍經(jīng)典《黃帝內經(jīng)》,其實蘊含了很多中醫(yī)養(yǎng)生門道。只要結合生活實際,經(jīng)過專家的通俗化解讀,人人都能看得懂、用得上。如果您想更加系統(tǒng)地學習《黃帝內經(jīng)》中的中醫(yī)養(yǎng)生精華,不妨閱讀《翟雙慶解讀黃帝內經(jīng)·長壽篇》和《翟雙慶解讀黃帝內經(jīng)·診治篇》,跟隨CCTV10《百家講壇》黃帝內經(jīng)主講人、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內經(jīng)學博士生導師、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藥文化科普巡講專家翟雙慶教授一道走進《黃帝內經(jīng)》,從古籍經(jīng)典中發(fā)掘健康之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