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陵
公元前210年
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崩于邢臺沙丘
這位歷史上第一次統(tǒng)一中國的偉大帝王
最終死在了巡幸的途中
他的尸體被葬在秦陵
雖然這座雄偉的陵墓在其駕崩1年后才修建完畢
秦嶺腳下,山清水秀
秦王室尋遍關中,終于找到這一塊風水寶地
古人曰“事死如事生”
帝王對死的重視更是超乎尋常
孔子曰“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而除去儀式上的“禮”
地點的選擇則更為重要
山河形勝
關中(長安)建都一覽圖
注:歷史上西周、秦、西漢、新、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共有13朝建都在關中。
八百里秦川,山河形勝
南北分別為秦嶺與渭北高原所夾持
渭河呈東西向穿流而過
正所謂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
自西周以來,共有13朝建都于此
帝王也多在死后將自己埋葬在這里
陜西(關中)是名副其實的“東方帝王谷”
關中盆地3D地形圖
注:關中盆地東西長380公里,南北寬30-80公里,平面上呈喇叭狀開口,東部邊界以黃河為界,古代以函谷關為守,可收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效。秦嶺與渭河宛如兩條巨龍,位置優(yōu)越與資源豐富,是建都與建造陵寢的絕佳之地,民間也早有:“江南的才子北方將,陜西的黃土埋皇上”之說。
那么歷史上陜西埋葬過多少位帝王呢?
據(jù)考證,陜西境內(nèi)共有82座帝王陵墓
這些陵墓多集中在關中境內(nèi)
數(shù)量居全國首位
且多為強盛王朝、陪葬品豐富的皇帝陵墓
包括世界知名的秦始皇陵、漢武帝茂陵、唐高宗乾陵等
陜西目前可確定位置的帝王陵墓表
除去遠古炎黃二帝的陵墓外
陜西境內(nèi)能基本確定位置的帝王陵有42座
其中春秋時期的歷代秦公墓6座
秦始皇陵、秦二世墓2座
西漢歷代帝陵11座
十六國至北朝帝陵4座
隋唐時期帝陵19座
關中境內(nèi)主要帝王陵墓分布
從南向北,秦-漢-唐歷代帝王陵依次呈線狀分布
多為背山面水,地形高敞
秦始皇陵南靠驪山北鄰渭河
西漢11陵均建于高大開闊的咸陽原、白鹿原上
唐代帝陵多依山而建,大都分布在渭北的山上
以乾陵為例
其北靠梁山,南鄰渭河,俯仰關中
視野開闊,氣勢宏大
秦始皇陵-驪山-渭河3D衛(wèi)星圖像
這些被古代禮儀專家認定為“風水絕佳”的地方
承載了古代帝王寓意其王朝萬世流傳的希望
他們希望在自己長眠底下以后
仍能時刻注視著自己的帝國
仍能指揮千軍萬馬
帝王陵墓的選址是決定帝國命運的重大抉擇
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漢武帝茂陵封土
西周定都于鎬京
但西周天子墓至今仍未被發(fā)現(xiàn)
正因為春秋早期之前歷代天子墓不封不樹
沒有封土堆,也不做任何標記
《禮記 檀弓》中記載“土之高者曰墳,藏而無墳謂之墓”
而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
為表示墓主人的身份
地面上開始有了封土-“?!?/p>
唐太宗昭陵所在的九嵕山
漢書中記載始皇帝陵封土底面積約25萬平方米,高115米
現(xiàn)存高度87米,底面積12萬平方米
漢諸陵皆高12丈,方120步,而茂陵高14丈,方150步
到了唐代,帝王陵依山而建
外表則更顯巨大
昭陵與乾陵分別所在的九嵕山與梁山海拔均在一千米以上
秦始皇陵陵園想象圖
注:秦始皇陵園的內(nèi)城外城分別對應咸陽的皇城與宮城,內(nèi)城中建設了各式宮殿與分布了不同規(guī)制的陪葬坑。封土堆下是核心部分,墓室里注滿水銀,象征江河湖海;墓頂鑲著夜明珠,象征日月星辰;墓里用魚油燃燈,以求長明不滅。
帝王陵墓的地上部分除封土外
還有相應的寢殿、便殿、門闕、圍墻、陪葬墓、陪葬坑等
他們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陵園
陵園往往根據(jù)都城的風格而建
秦始皇陵陵園仿造咸陽
平面呈巨大的“回”字型,以封土地宮為核心分內(nèi)城與外城
巨大的城門,各色的宮殿
體現(xiàn)了古代皇帝事死如事生的禮制
茂陵附近隨葬陵墓分布示意圖
漢興厚葬,漢武帝茂陵是漢代規(guī)模最大的帝陵
其陵園除必須的宮殿門闕之外
最有特點的是各種的陪葬墓
武帝最心愛的妃子李夫人
最器重的將領霍去病
他們的墓地都位于茂陵陵園內(nèi)
唐高宗-武則天乾陵陵園司馬道
注:司馬道,又稱神道、天道,是古代帝王陵園中通往陵前的主路,司馬道旁常設有神碑、石刻。
而至唐乾陵建造時
國力空前強大
乾陵在昭陵的風格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完善
陵園仿造唐長安城的建造格局
分為皇城、宮城和外郭城
唐高宗-武則天乾陵陵園述圣紀碑
注:述圣紀碑位于司馬道西側(cè),與無字碑相對,是武則天親撰、其子唐中宗李顯書,是為唐高宗歌功頌德的一通功德碑,北距西闕8.65米。
陵園南北中軸線長近5千米
內(nèi)有兩層城垣
內(nèi)城置四門,東曰青龍,南曰朱雀,西曰白虎,北曰玄武
乾陵陵園中的另一特色是司馬道上的兩座神碑與大量石刻
述圣紀碑-無字碑相對
分別為唐高宗與武則天所立
唐高宗-武則天乾陵陵園無字碑
注:乾陵無字碑,為武則天所立,這位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tǒng)女皇帝在這塊碑上未書寫一字。通身取材于一塊完整的巨石,高7.53米,寬2.1米,厚1.49米,總重量98.8噸,與述圣紀碑相對。
陵園朱雀門旁立有華表、翼馬、鴕鳥、
大量的石人、石馬以及六十一賓王等石刻
這些石刻增加了陵墓的威嚴
也展示大唐盛世萬國來朝的繁華
乾陵陵園石刻
注:乾陵石刻在歷代帝王陵中規(guī)模最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六十一賓王像。這些這些石人是當時唐王朝屬下的少數(shù)民族官員和鄰國王子、使節(jié),唐高宗入葬時前往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宣揚大唐威勢,將他們雕像立于陵前。
而帝王陵的核心
則是墓葬的地下部分-地宮
帝王長眠于此
必然要營造一個與生前相似的宮殿
古代帝王墓葬挖掘的很少
目前對其內(nèi)部了解的比較少
秦公一號大墓
注:秦公一號大墓位于今陜西省鳳翔縣,是迄今為止中國發(fā)掘的最大先秦古墓。該墓有186具殉人,槨室采用“黃腸題湊”,是中國迄今發(fā)掘周、秦時代最高等級的葬具。
中國迄今發(fā)掘的最大前秦墓-秦公一號大墓
其墓室呈“中”字形
有東西兩條墓道與墓室
最有特點是其槨室所用的“黃腸題湊”
而秦始皇陵地宮
則更為龐大
面積約18萬平方米,中心點深度約30米
墓室里注滿水銀,象征江河湖海
墓頂鑲著夜明珠,象征日月星辰
墓里用魚油燃燈,以求長明不滅
秦陵地宮想象圖
至漢代
帝王陵地宮多以亞字形為主
更多使用黃腸題湊
西周至西漢,帝王陵以豎穴式土葬為主
墓中設立木槨
這樣的封閉結(jié)構(gòu)可以使亡靈安息
黃腸題湊示意圖
注:黃腸題湊,陵寢槨室,四周用柏木堆壘成的框形結(jié)構(gòu)。黃腸是指去皮的柏木,題湊是一種葬式,黃腸題湊是帝王一級才能使用的。
隋唐的墓葬依山而建
其地宮躲在山中挖掘
乾陵千年來未被盜的原因
就是由于其墓道難以發(fā)現(xiàn)
而且位于巖石中難以盜掘
瑰麗奇華
對于帝王陵墓
相比于風化剝削的封土
或者只能依靠想象的陵園地宮
那些出土的各種器物則更能拉近與古人的距離
讓今人更好的了解過去
西周何尊
注:西周早期文物,鎮(zhèn)國之寶,它的最高價值在于尊內(nèi)鑄有122字銘文,其中“宅茲中國”(大意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區(qū))更是“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
秦始皇陵兵馬俑
注: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是為秦始皇護衛(wèi)的地下軍團,三個坑中推算武士俑可能有7000件,戰(zhàn)車100輛,戰(zhàn)馬100匹,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秦始皇陵秦一號銅車馬
注:秦一號銅車馬出土于秦始皇陵封土西側(cè)20米處的一個陪葬坑中,主體為青銅所鑄,零部件為金銀飾品,是20世紀考古史上發(fā)現(xiàn)的結(jié)構(gòu)最為復雜、形體最為龐大的古代青銅器,被譽為“青銅之冠”。
漢代鎏金熏爐
注:出土于茂陵東側(cè)1號無名冢1號叢葬坑中,屬于國家一級文物。在焚香器物中,竹節(jié)熏爐是那個時期最為精湛的博山爐之一。根據(jù)其上的銘文記載,這件熏爐是漢武帝劉徹送給姐姐長陽信公主的。
西漢茂陵隨葬墓鎏金銅馬
注:出土于陜西省興平市漢武帝茂陵一號無名冢南端,它身高62厘米,長76厘米,重 25.55千克。此馬是漢代專門鑒定大宛馬的銅馬模型。
乾陵章懷太子墓觀鳥捕蟬圖
注:該畫為章懷太子墓(李賢)壁畫,現(xiàn)存于陜西歷史博物館。畫面由三個仕女及鳥、樹、蟬、石組成,作者既表現(xiàn)了仕女美麗的身姿,也刻畫了她們空虛寂寞的內(nèi)心世界,充分反映了唐代宮中的寂寞。
歷史如同腳下的黃土
隨著年輪
一層覆蓋一層
那些指點江山的帝王
無一例外的都埋葬在這片黃土里
記載他們的
如書,如墓
參考文獻:
徐衛(wèi)民等.《陜西帝王陵墓志》[D].三秦出版社,2018.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