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故善反聽者,乃變鬼神以得其情。其變當也,而牧之審也。牧之不審,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審。變象比,必有反辭,以還聽之。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同聲相呼,實理同歸。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聽真?zhèn)危?,得其情詐也。動作言默,與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見其式,皆以先定為之法則。以反求復,觀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靜,以聽其辭,察其事,論萬物,別雄雌。雖非其事,見微知類。若探人而居其內(nèi),量其能射其意也。符應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古代善于反復詳審的人,可以透過隱秘玄奇而獲得實情,對手的變化是得當?shù)模蚨莆諏κ值那闆r要周密詳細,不詳細調查了解,得到的情況就不明確,得到的情況不明確,奠定的基礎就不會周密。假如改變“象”和“比”,那么就一定會有相反的言論,這時還要回來詳細探聽。欲讓對方發(fā)言,自己反而保持緘默,欲讓對方張開,自己反而收斂,想要升高反而下降,想要獲取反而給予。想要開啟實情,就要模仿比較,以便掌握對方的講話。這時相同的聲音就會彼此呼應,就能得到真實情況。或者因為這種道理,或者因為那種道理;或者用來侍奉上司,或者用來管理下屬。這就是聽取真假,知道同異,以便刺探敵人的真情或者欺騙。舉止行為、言語或緘默,與此相關,喜怒情緒都可以從這里見到端倪,都是事先定于情再作出法則。以反求復,觀察對方心理的寄托,所以就使用這種辦法。自己想要平靜,以便聽取對方的言辭,目的是觀察事情、討論萬物、辨別雄雌。雖然所談的事不是當務之急,從表現(xiàn)出來的細微之處就可以了解總的變化。聽取對方言辭以揣測對方實情,就像刺探敵情而深居敵境一般,要首先估計敵人的能力,其次再刺探敵人的意向,像合符契一般來響應,像螣蛇所指一般的神奇,更像后羿拉弓射箭一般的準確。
【原文】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其見形也,若光之與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針,如舌之取燔骨。其與人也微,其見情也疾。如陰與陽,如圓與方。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進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謂“忘情失道”。己審先定以牧人,策而無形容,莫見其門,是謂“天神”。
了解別人必須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然后再去了解別人。人與人相知,就像比目魚兩兩相隨相親相愛。當看到對手的形象時,就像光與影的關系一般。審察對方言論了解實情,不可有所疏忽,就像用磁石吸細針,就像用舌頭汲取燒過的骨汁一樣。把自己暴露給對方的微乎其微,而發(fā)現(xiàn)對方的行動卻十分迅速。如陰、陽、圓、方相成相形,不可分割。形貌未顯時以圓的方法引導他,形貌已顯就以方的法則對待他。不論前進還是貶退,是左遷還是右調,一切都要用上面的方法管理。如果自己不先定下標準,那么管理任用人員就不恰當。假如對事情運用的技巧不夠了解,這就叫作“忘懷感情,喪失正道”。自己先詳細掌握處世用人法則,再去管理人才,施用謀略而不露痕跡,不見門戶,這就叫作“天神”。
《鬼谷子》全文,附極簡譯文(秒懂?。╊I略最強謀略大師的智慧!
鬼谷子內(nèi)揵第三
【原文】
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進前而不御,遙聞聲而相思。事皆有內(nèi)揵,素結本始?;蚪Y以道德,或結以黨友,或結以財貨,或結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則入,欲出則出,欲親則親,欲疏則疏,欲就則就,欲去則去,欲求則求,欲思則思。若蚨母之從其子也,出無間,入無朕,獨往獨來,莫之能止。
君與臣上下之間的關系,有的距離遠卻關系親密,有的距離近卻關系很疏遠,接近反而不被重視,離去反而容易被求取。雖然每天都晉見君主卻不受歡迎,雖然距離遙遠與君主只能互相聽到聲音的卻相思。上下相交之事,一定是內(nèi)情相得,然后鞏固,上下之間開始就相連結。有的要用道德的方式來結合,有的要用朋黨的方式來結合,有的要用財貨的方式來結合,有的要用藝術和娛樂的方式來結合。君王采納臣下意見,那么想要進來就進來,想要出去就出去,想要疏遠就疏遠,想要投靠就投靠,想要離開就離開,想要求取就求取,想要思念就思念。就像土蜘蛛撫養(yǎng)后代,出入沒有什么間隙,獨來獨往,沒有什么能阻止它。
【原文】
內(nèi)者進說辭,揵者揵所謀也。故遠而親者,有陰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來也;日進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遙聞聲而相思者,合于謀待決事也。故曰:“不見其類而為之者見逆,不得其情而說之者見非。得其情,乃制其術。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開?!?br>
所謂“內(nèi)”就是進獻游說之辭,所謂“揵”就是固守謀略。所以距離遠反而親近的人,是因為雙方都有著相契合而未顯露出來的美德;距離很近反而疏遠的人,是由于志向不相契合。雖然在職卻不被重用,是因為計謀得不到贊同;在革職以后反而又起用,是因為謀略后來得到印證;雖然每天都和君主相見卻不被使用,是由于其行為不得體;遠遠聽到聲音就起相思之念的,是因為其謀略正與決策者互相符合,因而等待他決定事情。所以說:“還沒看見對方的情形,就采取行動的人,會被認為是背道而馳;還沒等掌握對方的情況,就進行游說的人,會被認為是胡作非為。所以掌握實情,才是把握了內(nèi)揵之術。這樣才能運用自如,既能進獻說辭,又可固守謀略?!?/p>
【原文】
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萬物。由夫道德、仁義、禮樂、忠信、計謀,先取《詩》、《書》,混說損益,議去論就。欲合者,用內(nèi);欲去者,用外。外內(nèi)者必明道數(shù),揣策來事,見疑決之。策無失計,立功建德。治民入產(chǎn)業(yè),曰揵而內(nèi)合;上暗不治不亂不寤,揵而反之。內(nèi)自得,而外不留說,而飛之。若命自來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與之。環(huán)轉因化,莫知所為,退為大儀。
圣人建立功業(yè),是以得到實際情況掌握內(nèi)揵之術的辦法預先把握萬事萬物。由道德、仁義、禮樂、忠信、計謀開始,先依據(jù)引用《詩經(jīng)》《尚書》驗證自己的學說,然后綜合研究有害還是有益,最后才能議論離去還是就任。想要一致的,用內(nèi)情相合的方法;想要分離的,用外情相離的方法。當處理內(nèi)外大事時必須先辨別道理和法術,而且又能揣摩策劃未來的事情、發(fā)現(xiàn)問題,在各種疑問面前能定下決心,在運用策略時不失算計,建立功勛,累積德政。治理百姓安居樂業(yè),就是君臣上下之情相契合。君主昏暗不行善政,百姓離亂不辨事理,就是上下之情不相契合。對內(nèi)自鳴得意,對外不注意新思想,這樣就等于拒絕外來捭闔的進入,自我頌揚。如果接到命令讓自己前來,就應該迎上去接受使用。如果是情意不合而被命令離去,是因為過于直言。如圓環(huán)施轉反復,以致使旁觀者不知是在干什么。以退求進是最大的原則。
《鬼谷子》全文,附極簡譯文(秒懂!)領略最強謀略大師的智慧!
鬼谷子抵巇第四
【原文】
物有自然,事有合離。有近而不可見,有遠而可知。近而不可見者,不察其辭也;遠而可知者,反往以驗來也。
巇者,罅也。罅者,澗也,澗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謂抵巇之理也。
世間萬物都有自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萬事都有聚合分離的法則。雖然距離很近卻互不認識,雖然距離很遠卻能互相了解;距離近的所以看不見,那是因為沒有考察對方言辭;距離遠的所以可以知曉,那是因為能經(jīng)常來往,互相體察。
巇,也就是罅。罅是由小的裂縫開始,像山澗發(fā)展成大裂隙一樣。在裂痕剛出現(xiàn)時就要通過“抵”使其閉塞,通過“抵”使其減小,通過“抵”使破裂停止,通過抵的方法而使之消失,通過抵的方法而獲得成功,這就是用“抵巇”之術堵塞縫隙的道理。
【原文】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獨保其用。因化說事,通達計謀,以識細微。經(jīng)起秋毫之末,揮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芽蘗之謀,皆由抵巇。抵巇隙,為道術。
當事情有了危險的征兆時,只有圣人才能覺察出來,而且能夠獨自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順應變化分析事物,善于使用計謀,發(fā)現(xiàn)細微之處,并提前預防。事情初起時如秋毫之末那樣微小,發(fā)展起來就可以形成震動泰山的效果。當圣人德政推行到外方以后,那么奸邪小人的一切陰謀詭計,都可以利用抵巇之術。抵巇堵塞縫隙,就是一種道術。
【原文】
天下分錯,上無明主,公侯無道德,則小人讒賊,賢人不用,圣人竄匿,貪利詐偽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離散,乖亂反目;是謂"萌牙巇罅"。圣人見萌牙巇罅,則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則抵而塞之,不可治則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諸侯相抵,不可勝數(shù)。當此之時,能抵為右。
天下分崩離析,上沒有圣明的君主,公侯喪失道德,那么進讒言干壞事的小人就會出現(xiàn),賢良的人得不到任用,圣人逃跑隱藏,貪圖利益和弄虛作假的人興風作浪,君主和臣子之間出現(xiàn)猜疑,以致國家綱紀土崩瓦解;民眾之間互相攻擊射殺,父子關系離散,甚至反目為仇,這就是國家大亂的征兆。當圣人看見國家出現(xiàn)裂痕之后,就會采取“抵巇”之術堵塞裂隙。圣人認為:當世道可以治理的時候,可以用抵巇方法堵塞縫隙,當不可以治理的時候,則可用抵巇的方法獲得它?;蛘叨氯p隙,或者得到天下,或者恢復天下,或者取代天下。傳說中上古五帝之時,是以抵巇之術堵塞天下,上古三王之時,是以抵巇之術得到天下。諸侯之間互相用抵巇之術爭奪的很多。此時,善于運用抵巇之術者就能成功。
【原文】
自天地之合離、終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闔,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無可抵,則深隱而待時;時有可抵,則為之謀??梢陨虾希梢詸z下。能因能循,為天地守神。
與天地有離合一樣,裂隙逆亂總是相伴相隨,不能不明察秋毫。要想考察這些問題,就要用“捭闔之術”,能用此道的就是圣人。圣人,乃是天地所派遣的特使,假如世間沒有裂隙需要抵塞,那么就深深地隱藏以等待時機;遇到裂隙出現(xiàn)需要抵塞,那么就為此謀劃。這樣,對上可以合作,對下可以督察。既能有所根據(jù),又能有所遵循,這就是天地的守護神。
《鬼谷子》全文,附極簡譯文(秒懂?。╊I略最強謀略大師的智慧!
鬼谷子飛箝第五
【原文】
凡度權量能,所以征遠來近。立勢而制事,必先察同異,別是非之語;見內(nèi)外之辭,知有無之數(shù);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然后乃權量之。其有隱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鉤箝之辭,飛而箝之。鉤箝之語,其說辭也,乍同乍異。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毀之;或以重累為毀,或以毀為重累。其用,或稱財貨、琦瑋、珠玉、璧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勢以鉤之,或伺候見澗而箝之,其事用抵巇。
凡是考察權變能力,都是為了征召遠近人才,使之歸附投奔,建立制度,管理事務,一定要先考察他們之間的異,以便區(qū)別他們言論的是非。發(fā)現(xiàn)言辭的表面與實際的真?zhèn)?,以便了解他們的能力和虛實。要先決定國家安危的基本大計,并且決定君臣間的親疏關系,這樣再權衡估量長短輕重。做完上面這些事情以后,就可以揣度計謀和測驗才干;等到有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征召,就可以提拔,就可以重用。運用言辭中的鉤箝之術,引誘他人主動表示歸順自己,或以激昂言論引誘從而控制對方得到實情。引誘對方說順從己方的話,是游說辭令,其特點是忽同忽異。對于那些即使以鉤箝之術仍無法控制的對手,或者首先對他們進行威脅利誘,然后再對他們進行反復試探。或者首先給敵人以反復的試探,然后再對他們發(fā)動攻擊加以摧毀。有的人認為,反復試探就等于是對對方進行破壞;有的人認為,對對方的破壞就等于是反復試探。準備重用某些人時,用財物或各種珠寶等給予試探,或者衡量、考察對方才能,確定去留的趨向以引誘出對方實情,或者發(fā)現(xiàn)對方的弱點箝制對方,上述方法就是運用抵巇之術達到自己的目的。
【原文】
將欲用之天下,必度權量能,見天時之盛衰,制地形之廣狹,岨險之難易,人民貨財之多少,諸侯之交孰親孰疏、孰愛孰憎,心意之慮懷,審其意,知其所好惡,乃就說其所重,以飛箝之辭鉤其所好,乃以箝求之。
用之于人,則量智能、權材力、料氣勢,為之樞機以迎之隨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此飛箝之綴也。
要將“飛箝之術”推廣運用于全天下,一定要揣度智謀權變與能力,識別天道運行的興盛與衰落,知曉地理形勢的廣闊與狹窄,山川險阻的險峻與平坦,以及人民財富的多少。諸侯之間的交往及與誰親密與誰疏遠,與誰友好,與誰敵對,心中意念具有何種思慮與愿望:要想詳細知道對方的意向和希望等,就必須要了解對方的好惡,然后針對對方所最重視的問題進行游說。用飛箝的言辭引誘對方說出所喜好的,然后再以誘導手法挾制住而求取對方。
將飛箝之術運用于其他人,就要觀察測試智慧才能、考察能力、估量氣概聲勢,把握關鍵要害之處,以迎合對方或順應對方,以箝制之術達到與對方協(xié)調,以意念態(tài)度達到與對方融洽。這是飛箝術的運用與發(fā)揮。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