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在中國古代史上算是一個自帶流量的人物:因為安祿山挑起的安史之亂,差不點推翻唐朝。雖然在唐肅宗的挺身而出之下,唐朝開始了反擊。但是,安史之亂還是讓大唐再也無法恢復到盛唐盛世的局面。
但是,敢于發(fā)動“安史之亂”的安祿山,為什么要懼怕李林甫?
個人認為,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李林甫拿捏安祿山
事實上,安祿山作為一個胡將,能夠權傾一時、掌控一方,很大程度要感謝李林甫。因為李林甫是一個文化水平有限,但是善于弄權的人物。這意味著,李林甫的相位很不穩(wěn)定。而李林甫為了穩(wěn)定自己的地位,最好的辦法是什么?其實就是弱化對手。
為了弱化對手,李林甫向唐玄宗建議:大唐邊塞戰(zhàn)爭頻繁,大唐想要取得不斷的勝利,最好重用胡將。用胡將打胡人。
其實平心而論,李林甫這個主意不算昏招。只要朝廷掌控得當,確實可以發(fā)揮用胡人制約胡人的功能。但是,李林甫的這個建議,存在私心:那就是按照玄宗時代的規(guī)矩,邊將功勞到一定程度,可以做丞相。李林甫考慮胡人不識字,就算是戰(zhàn)功再大,也肯定當不上丞相。
安祿山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做了大唐的節(jié)度使。不過,安祿山始終被李林甫拿捏。
2、李林甫的優(yōu)勢
李林甫時代,安祿山始終是唐玄宗的“乖寶寶”。其實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在于兩點。
第一,前文說過,李林甫是一個善于弄權的人物。李林甫很清楚,如果手底下的人權勢太大,會對自己產生多大危害。因此雖然李林甫給了安祿山很多特權,讓安祿山的權勢不斷做大,但是另一方面,李林甫又通過自己的一系列手段,將安祿山牢牢掌控。基本上不給安祿山提供造反的條件——要知道,造反不是過家家,需要有充足的糧秣以及強大的軍事,此外還需要考慮接管占領區(qū)問題。這些項目想要發(fā)展,需要時間,也需要機遇。而李林甫對安祿山的掌控,基本上阻斷了安祿山的發(fā)展之路。
第二,當時的大唐朝廷實力還是足以碾壓安祿山的。雖然安祿山擔任了漁陽、平蘆等三鎮(zhèn)節(jié)度使。但是,安祿山的實力和大唐朝廷的主體實力相比,還是不值得一提的。因此,在絕對實力面前,安祿山還真不敢放棄節(jié)度使的榮華富貴,去琢磨壓根沒法成功的事情。
這就好比假設搶銀行能讓自己一下子有幾個億,但對于一個有著幾百萬資本的小工廠老板來說,他也不會傻到去放著小老板不當,跑去當通緝犯——而且還是肯定落網那種。
3、安祿山的機遇
不過,這種局面,到了李林甫去世后,發(fā)生了變化。
李林甫去世后,楊國忠做了大唐的新丞相。這楊國忠無疑沒有李林甫的手段。因此,楊國忠掌權期間,安祿山的發(fā)展可謂到了失控階段。
不過,即便如此,老安也不敢貿然起來造反。而這時候,楊國忠無疑又來了一番神助攻:楊國忠對南詔國不斷發(fā)動戰(zhàn)爭。而在楊國忠的指揮下,大唐的大量精銳葬送在南詔地盤上。這導致了唐朝的關中地區(qū),處于防務空虛狀態(tài)。
同時,楊國忠的一系列荒唐操作,也讓楊國忠成為天下人眼里的罪人:
比如楊國忠敗壞吏治,引發(fā)了天下士子和正派大臣的反感;
再比如唐朝對南詔的戰(zhàn)爭不斷失敗,也讓將士和戰(zhàn)死者的家屬,對楊國忠十分痛恨;
同時楊國忠為了補充兵源,不斷抓壯丁充軍,更是在民間激起眾怒。
大唐朝廷口碑敗壞、奸臣弄權、關中防務空虛,而且自身實力空前壯大。這個局面下,安祿山當然得造反了。
于是,有了安史之亂。而安史之亂,也差不點覆滅大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