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太祖的政令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頒布了這樣的一道政令,大意是:諸人皆許直言,為生員不許。
而生員,在這里,指的是大明朝的讀書人。
似乎朱元璋和讀書人之間成了仇敵:比如說明朝建立初年,明朝境內(nèi)很多讀書人,要么選擇歸隱在家,不和明朝同流合污,要么則是選擇投靠北元,做大元忠臣。
事實上,朱元璋在位三十多年期間,對明朝的知識分子,也采取了趕盡殺絕的政策,很多讀書人提心吊膽,中國歷史上,讀書人最委屈、最痛苦的六百年歲月,從這時候拉開序幕。
二、朱元璋是一個善于總結(jié)經(jīng)驗的人
朱元璋在位期間,對后世有影響的政策,有這么兩條,很有意思。
一條就是前文說過的,對讀書人拼命打壓、拼命迫害。
而另一條,則是朱元璋認(rèn)為,元朝丟失天下,是因為政策寬松的緣故(元朝對基層社會的管控相當(dāng)差),因此朱元璋得吸取元朝教訓(xùn),不能讓明朝重蹈覆轍。
事實上,這兩條也是朱元璋起家的秘訣。
1、紅巾軍的悲劇
元順帝在位時期,紅巾起義爆發(fā),紅巾軍先后建立了天完、韓宋等政權(quán),而朱元璋,起先就是韓宋朝廷下邊的軍閥。
天完朝廷一開始?xì)鈩輿皼?,天完朝廷統(tǒng)治者劉福通,甚至還一度發(fā)動三路大軍北伐元朝,其中一路還攻破元朝的上都,引起元朝朝廷震驚。
但是之后不久的天完朝廷,就由盛轉(zhuǎn)衰。
韓宋朝廷聲勢不如天完,而韓宋也好,天完也好,都敵不過元朝的實力。
2、朱元璋的絕處逢生
為什么天完朝廷曾經(jīng)那么強(qiáng)大,但最終還是敗了?
為什么韓宋始終不敵元朝?
這些問題,也許割據(jù)一方的朱元璋想過,但歸根結(jié)底,沒想出所以然來。
直到朱元璋認(rèn)識了劉伯溫。
劉伯溫給他提供了答案:人才。
開創(chuàng)一個政權(quán),必須有人才,光有軍事人才還是不夠的,還要籠絡(luò)讀書人、知識分子,有從政人才。
一番話說得朱元璋如同醍醐灌頂。
之后的朱元璋,開始注意網(wǎng)絡(luò)各方面的人才,最終,才得以在元末大亂中脫穎而出。
后世朱元璋的同行李自成,則沒那么幸運(yùn)了。
三、猜忌讀書人
想要推翻一個朝廷,需要有知識分子提供地方治理,提出建設(shè)方案、施政方針,此外,還需要千千萬萬的農(nóng)民軍沖鋒陷陣。
做了皇帝的朱元璋,深知自己的皇位是怎么來的,他可以造元順帝的反,但他不希望有人造朱家的反。
朱元璋自問自己管不住千千萬萬的饑民、流民,但他深知,沒有知識分子參與的農(nóng)民起義,是成不了氣候,威脅、取代不了明朝的。
于是,朱元璋管上知識分子了。
聯(lián)系客服